上一文写道,有一个男子来到皇宫门前,声称自己是已故卫太子刘据,霍光让见过刘据的人都去辨认,结果去了的人有的说是卫太子,有的说不是卫太子,最后还是隽不疑出现,将男子抓起来审问一番,才得到真相。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个男子当然是假的,他的真名叫成方遂,以算卦为生,是一个神棍。
有一次他在算卦的时候,遇到一个人,这个人说:“我是卫太子的门客,你长得和以故卫太子很像。”
成方遂听了这句话之后,为求富贵,便扮成了卫太子的模样,来到皇宫行骗。
真相大白,在霍光的授意下,隽不疑迅速定案,最后把成方遂当街腰斩。
成方遂死了,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疑点太多。
首先,这个人究竟是成方遂,还是真的卫太子刘据?
如果这个人真的是太子刘据,那自缢死在泉鸠里的那个人是谁?
如果这个人不是太子刘据,那为什么百官和围观的百姓,有不少都认为他是呢?
难道仅仅就因为他长得和刘据像?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绝不会是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培养了三十多年的接班人,受的是皇家帝王教育,而且手下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别人不说,就是当权的霍光,就和刘据关系亲密。
如果这个人真的是刘据,他完全犯不着冒险去皇宫门口,大庭广众之下去求见,只需要私下里联系霍光就行。
所以,这个人绝对不是刘据。
那答案就只有一个——这个人就只是和刘据长得像。
疑点重重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长得相像的两个人是存在的。
可是,天下那么大,一个和刘据长得像的人,为何就那么巧能碰上太子的门客?
一个普通的神棍,听了陌生人一句“你和卫太子长得很像”,就能有那么大的胆子,假冒前太子去皇宫“以图富贵”?
他都不去考证一下的吗?
万一那个自称是太子门客的人说的是假话呢?
这不符合常理。
还有就是百官们的反应。
刘据做了几十年太子,光监国就监了好几次,寻常百姓和那些小官不认识他就罢了。
难道丞相田千秋也不认识?
难道御史大夫桑弘羊也不认识?
难道鄂邑长公主也不认识?
难道如燕王等亲弟弟也不认识?
这不可能!
这些人是不可能认不出来刘据的。
而且,一个受过皇家教育、高高在上几十年的储君的气质,岂是一个神棍就可以模仿得来的吗?
可以说是一眼假。
那么,既然有人能一眼看出此人真假,却又为何不敢指认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背后有阴谋,有一个指向霍光的阴谋。
我们先捋一捋:
汉武帝死后,指定了五个辅政大臣,分别是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田千秋、桑弘羊,并且指定要以霍光为首。
金日磾在汉武帝死后不久,就因病去世,辅政大臣中,除霍光自己之外,就只剩三个。
其中,因为丁外人封侯事件(前文有详细写),霍光得罪了上官桀,当然也得罪了鄂邑长公主。
因为废除均输制度事件,霍光得罪了桑弘羊。
辅政大臣之外,因为平定燕王刘旦的谋反,霍光又得罪了燕王刘旦和其他几个刘姓宗室。
这倒不是霍光政治手腕不行,树敌太多,而实在是他所面临的局势太过复杂。
这是假太子事件的背景。
再看假太子事件的后续。
当百官一部分说太子是假的、一部分说太子是真的的时候,霍光没法露面。
因为,一旦霍光露面,他就必须得说清,眼前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刘据。
而不论霍光怎么说,他都不好处理。
这时,隽不疑站了出来,他二话不说就把这个假冒太子的人抓了起来,迅速定案,火速腰斩,平息了事件。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隽不疑平息了这件事之后,霍光对隽不疑非常赞赏,提出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隽不疑,但是隽不疑死活不肯接受,不久之后,隽不疑就托病辞官回老家读书种地去了,得以善终。
阴谋论结合上面的前因后果,我们再加上一个假设:
假设,这个和刘据长得很像的成方遂,是霍光的政敌——可以是上官桀,也可以是鄂邑长公主,也可以是桑弘羊等人苦心找来的,一切就都说得通了。
霍光的政敌,不满霍光的所作所为,便派人在全国找到了一个和刘据长得很像的人,许以重金,并为他置办了太子的仪仗——黄牛、黄车、黄衣、黄帽。
然后让他去宫门口公开宣称自己是卫太子刘据。
此时,如果霍光承认这个人是太子刘据,他就不得不处理前太子和现任小皇帝合法性的问题,处理不好,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趁机剥夺掉霍光的首席辅政大臣的位置。
如果霍光不承认这个人是太子刘据,大家就会发动自己在朝中的势力,硬着头皮说这个人就是太子刘据,逼着霍光处理此事。
总之,不管怎么处理,霍光都会威望大损,霍光的首席辅政大臣的地位也都将被动摇。
霍光也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他的解决方式,就是让在百姓中间威望极高的隽不疑出面处理。
之所以选择隽不疑,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隽不疑是霍光亲手从青州刺史的位置上提拔上来的,可信。
第二个原因,隽不疑的职位是京兆尹,专管长安地界上的大小事务,可管。
第三个原因,隽不疑是一个熟读《春秋》的忠义直臣,可靠。
霍光将此事的要害,全部告诉了隽不疑,隽不疑自己也知道,此事关乎皇帝的合法性、关乎大汉江山的稳固,出于忠义,他也甘愿牺牲自己的仕途,来帮一把霍光。
于是,隽不疑火速抓人、火速定案、火速处决。
审讯的细节我们早已不得而知,但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人已经腰斩了,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可以肯定的是,隽不疑肯定审出了事情的真相,因为没有人能扛得住汉朝的酷刑。
这也能从隽不疑定案的名字上能看得出来,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成方遂”。
成方遂、成方遂,事情成了方能遂你的愿。
也不知此人的名字真的就叫成方遂,还是霍光故意编的这个名字,总之,这个名字就很气人。
接着往下分析。
也正是因为隽不疑帮了霍光这么大一个忙,霍光或是出于感激,或是想和隽不疑绑定的更深,就提出要将女儿嫁给隽不疑。
但是隽不疑拒绝了,他不想再趟这浑水了。
不久之后,隽不疑就以生病为由,辞官回乡,得以善终。
隽不疑是明智的,根据后来霍光的所作所为,他如果和霍家深入绑定,肯定没有好结果。
权力斗争是个圈,总会报复回来的。
自古以来,权力斗争,只有暂时的得势者,没有永久的胜利者。
在权力的斗争中,没有笑到最后这一说,有的只是沾满鲜血的双手、被扭曲的面孔与黑暗阴沉的人格。
当然了,以上只是大开脑洞的推理,也可能并不是历史的真相,毕竟无巧不成书,说不定还真就这么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