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文写道,霍光成为辅政大臣之后,由于小皇帝年幼,大汉帝国所有的权力几乎尽归霍光之手……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汉昭帝已继位4年了。
此时的汉昭帝已经11岁了,到了该娶妻的年龄。
最先动心思的,是上官安。上官安是辅政大臣上官桀的儿子,早年间,上官安娶了霍光的女儿为妻,生下一女,年方6岁。急于攀龙附凤的上官安,想将自己6岁的女儿送往宫中,嫁给汉昭帝做皇后。于是,上官安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上官桀,上官桀觉得兹事体大,便又把亲家霍光拉来,商议此事可不可行。
谁知霍光却认为外孙女才6岁,年龄太小,坚决不同意她入宫。
上官安对于岳父的态度非常失望,但他却不想就此作罢。既然岳父大人您不同意,那我就去求别人吧!
打定主意的上官安,竟然找到了丁外人。
这个丁外人是谁?他有什么能量能做成这么大的事情?
丁外人,祖籍河间,自幼聪明伶俐,长相俊美。
成年后,丁外人来到长安,与盖侯王文信结识,并成为好友,入了王文信的幕府。王文信的母亲,就是汉昭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
有一次,寡居多年的鄂邑长公主,在府中偶遇了丁外人,当时就被丁外人俊美的外表给吸引了。
一来二去的,两个人就搞上了……
后来,在霍光等人的商议下,鄂邑长公主被派入宫中去照料年幼的刘弗陵,与丁外人的见面次数也就逐渐少了。时间一久,鄂邑长公主耐不住寂寞,经常请假回家,一回就是一整夜。
这引起了霍光的怀疑,毕竟事关当今小皇帝的安全,于是他就派人偷偷跟着鄂邑长公主,探查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一探查不要紧,直接就发现了鄂邑长公主和丁外人的奸情。霍光还是比较理智的,他觉得通奸这件事儿,说出来有损皇家颜面,况且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是照料小皇帝,两下一权衡,还是觉得照料小皇帝这件事比较大。于是就由霍光做主,把丁外人一块召入宫中担任宿卫,以让鄂邑长公主能一心一意地照顾刘弗陵。
丁外人也就得以名正言顺地出入宫禁,这件事就只有霍光几个辅政大臣知道,作为辅政大臣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也知道了这件事。
六岁的皇后于是,上官安决定去求丁外人。
他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了丁外人的府邸,把自己想让女儿嫁给小皇帝这件事,告诉了丁外人。
丁外人毕竟是一个“弄臣”,他没有什么政治嗅觉,不知道这里边的水有多深,只是单纯觉得这是白捡的人情,二话不说就满口答应了上官安。上官安走后,丁外人直接就去见了自己的相好鄂邑长公主,将此事告诉了她,鄂邑长公主就做主,把上官安的女儿纳入宫中,先是封为婕妤,过了段时间,又立为了皇后。于是,历史上奇特的一幕出现了——12岁的皇帝娶了个6岁的皇后,俩人加起来正好18岁。
女儿被立为了皇后,上官安自然也水涨船高,被封为仅次于辅政大臣的车骑将军。
为了回报丁外人的帮忙,上官安竟然突发奇想,想要给丁外人封侯。
上官安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同为辅政大臣的父亲上官桀的支持,两个人将提议上奏之后,鄂邑长公主也表示很满意。但是,似乎所有人都忘了,当前真正掌握最高权力的人,是霍光。
为了让丁外人能顺利封侯,上官安经常在霍光面前夸奖丁外人,说丁外人是如何如何的好,封个侯都不为过……
对上官安将6岁幼女运作成皇后这件事,霍光本来就很反感,现在又见上官安得寸进尺,竟然想封丁外人为侯,非常生气,任凭上官安说的天花乱坠,霍光就是三个字——不同意。
权臣生隙上官安搞不定自己的岳父大人,只好将父亲上官桀搬出来帮忙。上官桀和霍光同为辅政大臣,又是儿女亲家,因此关系密切,有时霍光不在,上官桀就代替霍光决断政务,霍光也不在意。
但在丁外人封侯这件事上,霍光表现的异常坚定,就算是上官桀出面,霍光还是那三个字——不同意!
并且,霍光还搬出来了高帝(刘邦)祖训:“非功不侯”。
见老霍如此坚持,老上官也卖了个面子,就说:“既然封不了侯,那就封丁外人为光禄大夫吧!”霍光听了之后,勃然大怒,骂道:“丁外人无功无德,何以赐之?切勿再言!”
上官桀被霍光怼得哑口无言,只好作罢,从此之后,上官家与霍家开始有了间隙,这也为今后二人的权斗埋下了伏笔。其实这件事,霍光做的没错,上官安做的也没错。
错的是上官桀,同为辅政大臣,上官桀竟然甘愿为一己私利,置大汉祖训而不顾,实在是有失辅政大臣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