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风云(九十八)大汉直臣隽不疑:管你真假太子,先抓了再说

四木草堂 2024-10-09 10:25:28
上任京兆尹

前文写道,隽不疑因为抓到了叛乱的刘泽,而被破格提拔为京兆尹。

那么京兆尹究竟是个什么官呢?

大概就相当于长安城的市委书记。

但长安毕竟是京师,名义上虽然都归京兆尹管,实际上一抬头到处都是二千石的高官,搞得隽不疑老哥也是非常头疼。

不过总体来讲,隽不疑老哥还是非常宽仁的,因为她有一个宽仁的母亲。

隽不疑每天回到家中,隽母就会问他:“你今日为官有没有冤枉好人?之前被冤枉的好人你有没有平反?”

隽不疑都一一恭敬答复,若是救了人一命,隽母吃饭就吃的多一点,若是处罚了人,隽母吃饭就会吃的少一点。

有这么位宽仁的老母压着,隽不疑对老百姓,那是能不罚就不罚。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就有疑问了,为啥隽母要求对待犯人那么宽仁呢?

犯人犯了法,不就是应该严加惩处么?

在这里就要先普及一下当时的背景了:

汉武帝一朝,为了打击地方豪强势力,重用酷吏,酷吏之所以称为酷吏,就是因为在执行大汉律法的时候,往往从重从酷。

而且汉武帝末期,大行连坐之法,一人犯罪,住在附近的许多无辜之人都会被抓进牢房,这些无辜之人一旦被抓,命运就掌握在负责审讯的主官手里。

若是主官宽仁,还有可能无罪释放;但若是主官刻薄,则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更有甚者还会因此丢掉性命。

因此,隽母每天都问儿子为官是否宽仁,也就不难理解了。

时间久了,隽不疑的官声也越来越好,长安城中的百姓都称隽不疑“虽严不残”。

可见,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

真假太子

但是,真正让隽不疑名满天下的,是“假太子事件”。

始元五年春,皇宫门外。

一个架着牛车的男子停在了皇宫正门,宫门口的守卫正要上前来赶他走,却被男子的话吓得差点摊在地上。

男子对守卫说:“我乃卫太子。”

卫太子就是废太子刘据。

门口守卫一听,连忙飞奔入宫禀报霍光。

霍光听了禀报,也是非常惊奇,立马传令所有见过卫太子本人的大小官员,都来宫门口辨认一下。

于是,奇怪的一幕发生了。

这些曾见过卫太子真人的大小官员,在见到门口男子后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此人就是卫太子,另一派认为此人不是卫太子。

这就简直太奇怪了……而且,附近的百姓听说当初喋血长安街头的卫太子又活着回来了,纷纷涌到宫门口观看。

结果,老百姓们看到之后,也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此人就是卫太子,一派认为此人不是卫太子。

这下可急坏了霍光,不管眼前的人是不是真的卫太子,对他来讲都是一场危机。

如果眼前的卫太子是真的,那宫里的那位小皇帝怎么办?自己可是小皇帝的辅政大臣啊!

如果眼前的卫太子是假的,那怎么证明?你霍光说是假的就是假的么?你是不是故意说是假的,好让自己继续把持小皇帝的朝政呢?

所以,无论怎么做,霍光都没好果子吃。

先抓再说

正当霍光不知如何处理间,隽不疑来了。

隽不疑一到现场,立马就下令将眼前的“卫太子”给抓了起来,这一下可惊呆了围观的百官和百姓。

隽不疑的好朋友从人群中挤出来,偷偷拉着隽不疑衣衫,小声说道:“见过卫太子相貌者,有的说此人就是卫太子,有的说此人不是,事情还没搞清楚之前,你还是不要惹火上身。”

隽不疑听了好友的话,转头朗声对百官和百姓说道:“就算此人真是卫太子,也应该抓。当年卫蒯瞆得罪灵公,出奔晋国。及灵公殁后,辄据国拒父,《春秋》且不以为非。今卫太子得罪先帝,即使不死,亦当议罪,为何不抓?”

隽不疑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当即把百官给震醒了:“是啊,就算是真的卫太子,也该先抓起来再说啊!”

就这样,这个“卫太子”就被隽不疑给抓了起来。

事情传入霍光的耳朵里,霍光对隽不疑非常赏识,夸赞道:“读书就应该像隽不疑一样,经世致用啊!”

“卫太子”被隽不疑抓走了,百官和围观的百姓也都散去了,可是最大的疑惑依然没解决,那就是,这个卫太子究竟是不是真的刘据?

且听下回分解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