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本来以为得取消,但最后在不可思议的巧合下,我们完成了想做的事儿,在瓢泼大雨中骑着自行车完成了行程。
雨一度大到不可思议,我整个人都是泡在水里的,像人鱼一样,给了我某种启示。
我相信也给了一博启示。无论怎么样,人鱼都会去到他的目的地。
——程耳

对于一个艺术的灵魂,不,哪怕只是最普通灵魂而言,生活是“妄图将我溺亡在一潭死水之中”,还是“像海洋一样广阔与芬芳”,取决于我们对于自由的定义。“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是卢梭在名著《社会契约论》的开篇第一句话。
绝对自由是形而上的理想,而社会人的自由则正如歌德所言:“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也即,戴着镣铐跳舞者反而能在自律中感受徜徉之趣。

论自由,电影圈还有谁比程耳更甚?身为电影学界和影迷江湖的传说,长期屹立于国产导演鄙视链、电影爱好者歧视链顶端。能欣赏程耳,意味着你电影赏析功力抵达飞升突破境界。但他不将就的自由的代价,是傲世才华甘心蛰伏于漫长岁月。
论不自由,娱乐圈还有谁比王一博更甚?身为娱乐焦点,他就是江湖血雨腥风的来处与归途。资本觊觎、饭圈攻讦、流量裹挟、经纪掣肘、私生困扰,桩桩件件,纷纷扰扰。但他仍然在忠于自己的自由内无边界行走,成为葆有真性情的斜杆名流。
程耳相中王一博,开始是明显不知江湖险恶,后来便是明知险恶但怀赤诚而行。程耳是谁?王一博又是谁?勇者无畏,行者无疆。天下复有谁能与抗手?


6月2日,台风大雨,人间香奈儿与人间罗曼蒂克东京相聚。“博尔赫斯”在雨中蹬着单车,追寻邂逅《人鱼》的气息。没有剧本有缪斯,对的人是灵感触发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入骨浪漫,入脾清新。这腔调,很程耳。
《人鱼》还没剧本,只有无数庞杂思绪,但这不重要。飞页系的《无名》也是快杀青才有了完整剧本。4000字的小小说可能是骨架与脉络,也可能仅是底色与基调。没关系,大理石中藏着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画布上会有波提切利的维纳斯。
关注无力过年的人。“无力”必然与拮据、窘迫纠葛,“过年”少不得跟欲望与寂寥死磕。人间值不值得不是静态阐述,而是生活的薛定谔状态。水是鱼的自由还是桎梏,命是人的格局还是局,谁知道呢?子非鱼,鱼亦非子,这就是《人鱼》吧。


商业片选择王一博,文艺片依然选择王一博,程耳选择的核心逻辑,不是商业或文艺,更不是票房与流量,而是艺术家的缪斯是艺术代表,是艺术本身。
程耳的确有把王一博真正引上电影人之路的能量。毕竟,“电影”两字是太多圈内人的“热钱”,而惟有宁缺毋滥的程耳,仍视之为“热土”。钱可以生钱但生不出价值。土却能深耕,厚植情怀。土是好土,但最终出苗还是出稗草,取决于庄稼把式。
在时间以档期标价和金钱换算的圈子里,“采风”一词古老得有种不真切感。带演员去经历,视他为灵感伙伴;带演员去感触,分享彼此的体悟;带演员去总结,梳理想表达的情绪……old school的“博尔赫斯”,合作不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过程。


正如《无名》剧组我们所窥见的,传说中恃才放旷的程耳遇见王一博的投缘劲儿,实不亚于老来得子。耳导怼起人来那叫一个刁钻辛辣,但夸起人那也是齁甜:“那是一个高光时刻”、“甚至比愉悦还要好”、“他是一个我愿意为他付出的人”!
76年的电影老炮,97年的电影新血,忘年交之间一定有某种突破鸿沟界线的力量,可抹平代沟带来的思维差异、观点对立和价值冲突,天堑变通途。
还是那句话,人以类聚。见过长发飘飘少年耳,你就会懂得什么是“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叛逆”:青春期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顽主,才华横溢的天才学生导演,孤高自许的第六代导演奇才。而手作般的《无名》,更是程耳艺术全才的佐证。
以腔调著称的程耳,过往导演生涯中没少霸气外泄。坊间传说中不将就、不留情的轶事,更是拿捏住了生人勿近的名导气质。但架不住刀子嘴豆腐心啊。高冷显得无情,但无情之人往往最深情。因为省流惯的情感一旦打开豁口,就会一泻千里!


王一博有幸遇见程耳,在导演创作的黄金期。特立独行的作者型导演,有喷薄的创造力、旺盛的表达欲。更重要的是,在资本当道的世界犹能坚持自我独立疏篱,不曾摧眉折腰。无论他的“电影第三条路”能不能顺利走出来,都是中国电影之幸。
程耳遇见王一博,在演员成长的关键期。资质出类拔萃的电影新人,有充分可塑性、蓬勃的求知欲。更绝的是,小小年纪已在名利场中历尽劫波醍醐醒脑。有所求亦有所知,有所为亦有所畏,称之为共同实践“电影第三条路”的同道者亦不为过。
《无名》,正是程耳与银幕缪斯的彼此成全。程耳的电影人生有独孤求败的气质。才情与脾性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既是他的魅力也是他的槽点。


艺术追求使他不甘平庸也难以满足,但他不那么执着于天下无敌,也就不那么寂寥难堪。斩获2013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人导演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青年剧作奖后,他便因低产而与2014流量元年完美错肩。即使身边依旧胜友如云。
2016年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是程耳的第四部长片,一部可称《中国往事》的佳作。但最不可思议的,还是奢华得令人发指的cast.:葛优、章子怡、浅野忠信、赵宝刚、倪大红、闫妮、袁泉、杜淳、王传君、钟欣潼、韩庚、霍思燕、杜江。
而票房惨败的《罗曼》直到多年后才被重新评估,被誉为“中国最被低估的文艺电影”。简直就是复刻2011年的《边境风云》,程耳的第二部长片。同样是顶配cast.:孙红雷、王珞丹、杨坤、倪大红,也一度被评价为“中国最被低估的犯罪电影”。
哪怕《无名》9.31亿票房,数倍程耳过往全部作品票房总值,依然逃不脱下映后才被再发现!面对被错过的地表最强摄影机阿莱65质感,IMAX巨幕上梁朝伟、周迅、王一博、王传君、江疏影、大鹏、黄磊纤毫毕现的演技,无数人说出,我有悔。

作品命运不断轮回,就像人鱼在陆地与海洋反复切换生存。从票房苦痛中汲取极端淬炼的力量,在艺术欢愉中体悟苦行僧般献祭的幽思。他的艺术自由从未受限于电影票房,但电影票房的确使他的求臻之路变得更为局促。他需要打破这种轮回!
他在寻找一个从未遇到过的合作者,一个共同实践电影第三条路的浪漫者,一个无惧在陆地与海洋反复切换的多栖者。于是,他通过85号遇见王一博。

在油画的后面,跳动着画家的脉膊。在塑像之中,呼吸着雕刻家的灵魂。不羁者的异类气质藏也藏不住。程耳是导演更是艺术家,甚至还是博尔赫斯式思想者、心灵畅游者及人文主义者。他印证着天才不是单一才能,而是多种杰出才能的结合。
他为何写《东亚往事》,为何拍《无名》?为何一边惬意追求艺术完满,甚至因对质感苛求不惜花重金在拿破仑千层酥;一边又为花钱而自我内省,说出“拍电影实在太昂贵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的生活艰难局促,这让我感到惭愧”?

上观:你的影迷在网上总结了一些“程耳配方”,你怎么形容自己的电影风格?你从业至今的5部影片有变化也有不变,不变的内核是什么?
程耳:我最幸运的一点就是我较早地实现了自己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并不容易总结:某种简洁而繁复、质朴而华丽、虚弱而有力,某种静静地凝视。不变的是我的心灵吧,我一直保持着探知真相的欲望,以及同情心。
上观:《无名》被冠以“超级商业片”的头衔,而你的下一部电影《人鱼》亮出了“超级艺术片”的概念,“超级艺术片”会有哪些变化?
程耳:多年以来,我一直希望能拍摄更低成本的、现实题材的电影。我想用更小规模的剧组表达更宽广的视野、更现实的人生和更无助的灵魂。希望这一次可以实现。


这就是《人鱼》的来处,是他唯一的小说集的开篇作《人鱼》,蕴藏的特殊意义吧。那是一个骨子里的罗曼蒂克重症患者,一个现实与理想撕裂状态下的电影人,基于自己的社会坐标和艺术才华,对生活与事业所作的混沌思考和虚无体验吧。
但小说本身和超级艺术片《人鱼》的关系,或许就像《东亚往事》和《无名》的关系一样。人鱼会是全新的人鱼,就像《无名》也是全新的《东亚往事》,那些庞大历史云图里千军万马的情愫,也不过只在戏里的一个化妆间留下模糊的影子。
基于王一博,基于他优异的外表和气质,原来的短篇故事即使是性转版,也无法充分发挥演员的爆发力。所以,我们相信带着王一博在暴风雨里追寻灵感的程耳,不会给有着亮晶晶眸子和优雅颓废的演员,赋予原故事太消沉甚至暗黑的内核。
一如既往,《人鱼》一定会是美的。或许也会有宿命感,美也会被撕裂。但是“无论怎么样,人鱼都会去到他的目的地”,终究给出了充满力量感的启迪。

而王一博呢?他为何在疫情特殊背景下,当视频平台升温、在线触达人数暴增时,撇开当时因《风起洛阳》傲人收视和《这就是街舞》风头正劲的电视剧综艺市场,毅然投身至暗时刻的电影业,并一口气接下了《无名》《长空之王》《热烈》?
口罩横行那些年,连十八线明星都在流媒体春天奋力淘金、直播带货,无数过气艺人靠综艺、短视频和直播刷存在感翻红,当之无愧的娱圈真顶流王一博却如老僧入定般泰然。《无名》《长空之王》都是进组就失联,甚至长达数月社交媒体闭关……

《无名》上海发布会:
王一博:整个拍摄的过程都让我记忆非常深刻,这是一种我原来没有体验过的拍摄的感受。非常沉浸的去创作作品。剧组工作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尊重演员、尊重作品。
CCTV6中国电影报道:
王一博:可能很多人觉得我比较拼,但我自己可能并没有那么认为。都是在我能接受的范围里,其实我的心比较大,觉得都是小事。认真拍电影,就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电影负责。
SINA电影直播间:
王一博:导演确实帮助了我很多眼神上的训练跟技巧,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教会我)沉下来(然后让我去看一些电影和一些资料),沉下来的那几天,让自己更加心静而认真投入……

娓娓道来的王一博,恰恰印证“情绪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决定”。正如“绵善沉稳”一词本不适用于弱冠少年,况且还是身为流量密码的机车少年。但偏偏是它侧写出辩证二象性视野下,用反差萌和矛盾感诠释“对立统一和二律背反”的王一博。
两天前,王一博刚刚斩获第20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男主角”,在《无名》里,在《长空之王》里!这是一个电影新人凭双重角色获得的重量级殊荣。而此刻距离他电影生涯第一步,2023年1月22日《无名》上映仅仅4个月!
颁奖词提及他《无名》中的表演,嘉许如是:“叶先生心思缜密,即使台词再少,观众仿佛都可以听到他的未尽之言”。刹那梦回《无名》,叶先生的民国旧事扑面而来:被时局践踏的人生,被爱人误读的憾恨以及故纸残墨中三缄其口的爱恨情仇。


“清晰又神秘的矛盾感受,浪漫而高贵的个人气质。”讲真,在讲究中庸、主张中正的文化里,我们极少见到官方语言如此富有个性:不那么温柔敦厚,也不那么委婉含蓄,甚至带着一些有鲜明态度、有话语机锋的真性情。这当然很好,很王一博。
他说过“希望代号演员”、“现阶段重心在演戏”,所以不必再问。不轻易言爱的人,爱了就会全力以赴。当年捧起电视金鹰奖杯时的争议,在捧起电影奖杯时烟消云散。CCTV6最具权威、态度、品质的目光,见证着85号极限青春绽放在新赛道。
叶先生没有倒在胜利的街头,人鱼也终将去到目的地。“少年时驰骋的风,比黄金都贵呀”。迪迦奥特曼说,要相信光。王一博,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