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大宗商品市场的逻辑主线分析:
一、政策导向与宏观经济环境
1. 稳增长与调结构并行:两会政策强调稳增长,但更注重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政策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拉动将更加注重效率和可持续性,而非大规模的刺激。
2.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同: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但更注重精准性和可持续性。货币政策则保持稳健,为市场提供适度流动性,这将为大宗商品市场提供相对稳定的宏观环境。
二、全球宏观环境与地缘政治
1. 欧洲财政扩张与美国战略收缩:欧洲财政转向扩张,特别是德国等核心国家的强硬财政政策,将对全球制造业需求形成支撑。与此同时,美国的战略收缩和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全球资金重新配置,大宗商品/标普500的估值有望修复。
2. 地缘政治风险:特朗普政府的地缘政策变化以及中东局势等,将继续对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场形成扰动。
三、大宗商品板块逻辑
1. 能源板块
• 煤炭:供需宽松格局延续,价格承压。新能源替代加速,动力煤价格预计维持在800-900元/吨区间。
• 原油:需求修复有限,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压制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预计在75-85美元/桶区间震荡。
• 天然气:保供稳价是重点,进口LNG占比提升,市场化改革提速,但需求增速放缓。
2. 金属板块
• 有色金属:新能源领域需求持续增加,铜、铝等品种在海外经济软着陆和复苏背景下,存在继续上行空间。
• 黑色金属:需求整体偏弱,但政策助力周期抵抗,粗钢需求进入平台期,价格维持宽幅震荡。
3. 农产品板块
• 粮食:保供为主,价格波动有限,但需关注极端天气对种植端的潜在扰动。
• 生猪:产能去化加速,下半年供需格局有望改善,猪价有望回升。
4. 化工板块
• 原油化工品:成本支撑弱化,价格中枢下移,如PTA价格预计降至5000-5500元/吨。
• 煤化工:利润修复有限,需求端疲软,价格涨幅受限。
四、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1. 市场分化延续:大宗商品市场将继续呈现分化格局,能源和农产品相对稳健,金属和化工品面临一定压力。
2. 投资机会:受益于全球制造业活动回升的有色金属(如铜、铝、黄金)和部分小金属(如钴、锑、锗)将展现弹性。此外,随着居民消费信心修复,顺周期消费和资本品(如工程机械、钢铁、化学制品等)也值得关注。
总体来看,2025年两会之后的大宗商品市场逻辑将围绕政策导向、全球宏观环境变化以及各板块供需格局展开,投资者需关注政策细化落地、终端需求边际改善及全球宏观环境变化,以把握投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