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减肥:一个小方子,简单有效,让你养成易瘦体质!

陈娟科普 2025-02-18 12:46:51

在中医学中,肥胖不仅仅被看作是体重超标,更被视为体内脂肪过多的一种表现,尤其是甘油三酯的积累。古代中医文献对肥胖的分类和治疗有着丰富的记录,认为肥胖与“湿、痰、虚”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对肥胖的分类主要根据体质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证候类型等方面进行划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对肥胖的分类:

1.虚胖型:多见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脾胃功能弱的人,体形较胖但身体实际缺乏营养。

2.实胖型:多见于饮食过度、运动不足,体内湿热蕴结等情况,体形较胖且体内有实质性的脂肪堆积。

3.脾胃湿热型: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导致体内湿热蕴结引起的肥胖。

4.肾阳虚型:肾阳虚弱导致代谢减缓,水液代谢不畅,易出现水肿、肥胖等症状。

5.气滞血瘀型:情绪不畅、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形成局部脂肪堆积而引起的肥胖。

6.湿热蕴结型:主要表现为肥胖伴有口干、口苦、舌苔黄腻等湿热症状。

7.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8.气滞血瘀型: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畅、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气滞血瘀的症状。

中医通常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肥胖的具体分类,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患者小李,30岁,体重超标,长期面对工作压力,饮食不规律,常感脘腹胀满,口干口苦,舌苔黄腻。

中医辩证:脾胃湿热型肥胖。

调理思路:调理脾胃,清热化湿。

为其开方,并建议她调整饮食结构,同时配合适量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经过三个月的调理,小李的体重明显下降,脘腹不适症状减轻,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不仅减去了多余的体重,还改善了整体健康状况,重获自信与活力。

你是哪种肥胖类型呢?

1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