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与生活场景中,有时我们难免会面临不得不喝酒的情况。然而,酒精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义的一类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存在诸多潜在威胁。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饮酒带来的伤害,掌握科学的饮酒及酒后应对方法至关重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82d6cab79ec005effb6827235e24de.png)
酒前准备至关重要,切不可空腹饮酒。当胃中没有食物时,酒精会迅速被吸收进入血液,使人快速喝醉。为避免这种情况,喝酒前应摄入高蛋白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馒头、面包、米饭这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是理想选择。
它们能在胃内形成一层保护膜,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此外,在喝酒前半小时饮用牛奶或酸奶,其中的蛋白质会附着在胃黏膜表面,进一步保护胃部,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降低醉酒的风险。
饮酒过程中,控制饮酒量和避免错误搭配是关键。无节制饮酒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损害胃黏膜,进而导致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长期过量饮酒还会影响肝脏代谢,引发脂肪肝,甚至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0d13a1379df137adfdb9a48711d9075.png)
因此,饮酒一定要限量。同时,要避免酒与碳酸饮料混合饮用,也不能将不同种类的酒混在一起喝。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使胃容量增大,并且加快酒精从胃进入小肠的速度,而小肠吸收酒精的能力远强于胃,这无疑会加速酒精在体内的吸收。
而在饮酒时,还有个极易被忽视却危害极大的行为,就是将不同种类的酒混合饮用。白酒、啤酒、洋酒等酒精度、成分各不相同,一旦混合,很可能在体内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
这种反应悄无声息,让饮酒者不知不觉就摄入过量酒精。更糟糕的是,这些反应还可能产生协同作用,促使高浓度酒精快速在人体吸收、渗透,对肝脏、肠胃等器官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大量饮酒还会消耗体内的维生素,尤其是阻碍B族维生素的吸收,进而削弱肝脏的解毒功能。为了弥补这一损失,饮酒时应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粗杂粮、大多数绿叶蔬菜和豆制品等,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肝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bd14b442620b83c7b7900cd894bbe4.png)
除了上述解酒方法,补充充足水分同样关键。多喝水能促进酒精在体内的稀释与代谢,加速其排出体外,进而有效减轻酒后的口渴、头晕等不适症状。喝酒间隙不妨多喝几杯温水,让身体更舒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酒精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
饮酒后,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不要立刻喝浓茶和咖啡。浓茶中的大量茶碱具有利尿作用,会使身体迅速失水,并且促使尚未完全分解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肾脏功能。
其次,饮酒后喝咖啡则会兴奋神经中枢系统,使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而且咖啡因的利尿作用也会加重身体脱水情况。
最后,更为关键的点是饮酒后不要立刻洗澡。洗澡时,身体血液循环加快,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低血糖、昏迷。热水澡还会使血管进一步扩张,导致脑供血不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4a4a2cb31d94214926e66e30ff19585.png)
此外,酒后若出现呕吐情况,这一细节至关重要。身边人一定要让醉酒者保持侧卧,而绝不能仰卧。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仰卧时,呕吐物很容易反流,一旦误吸入气道,极有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窒息,危及生命,而正确姿势能最大程度避免这些危险状况发生 。
而当醉酒者出现行为举止无法自控、脸色苍白、皮肤湿冷、昏迷等严重情况时,应立即拨打120,尽快将其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每一秒都十分关键,切不可耽误。
综上所述,在不得不喝酒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借助酒前做好防护、酒中注意技巧、酒后及时缓解等科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酒精对身体的损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441a6b6ef7587e224d8538cbe56772.png)
然而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减少酒精摄入才是守护健康的根本之道,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才是维持身体良好状态的长久之计 。
毕竟,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呵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在未来的日子里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机遇。
文本来源:@科学辟谣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