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车险保费成了唐僧肉?

雨真社会趣事 2025-04-21 21:50:44

2024年,全国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超过了9100亿元,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

作为机动车车主,哪怕平时很小心驾驶,也难免遭遇小剐小蹭的事故。多数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保险公司解决车辆维修问题。

但是,一些人就开始盯上了事故车辆维修领域这块“唐僧肉”,维修厂与保险公司部分人员背地合作,上下其手,大肆瓜分保险修车费。

央视曝光的内幕可谓触目惊心,而涉及到的保险公司竟然还有中国人寿财险、太平洋财险等大型、“国字头”保险公司。

事故车往返多家修理厂 维修后车门打不开了

2023年6月,浙江宁波张女士的车辆在小区里被撞,对方全责,维修费用由全责方投保的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分公司负责赔付。

张女士想通过亲属代理找保险公司定损,由保险公司负责找修理厂修车,修车质量就不会有问题,没想到,20多天后,张女士拿到的维修后的车子竟然出现了许多问题。

保险公司推荐了一家修理厂,张女士的车子拖去维修之后我发现车子大灯、门子、引擎盖之类的都是拆车的旧件。而且维修后一侧车门出现了打不开的问题。尤其是后视镜、车窗膜,门把手等处新增了多处刮痕,这些损坏维修之前并不存在。

张女士通过行车记录仪发现车子维修和定损都不在同一个修理厂,维修期间居然在两家不同的修理厂之间被来回辗转了5次。

一般来说,事故车送到哪个修理厂去定损,车子就应该在哪个修理厂维修,那么两个修理厂之间多达5次的辗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实际维修张女士车辆的这个修理厂,缺乏事故车维修的基本设备四轮定位仪,所以一次拖车去负责定损的修理厂是为借用四轮定位仪,其余拖车是因为车辆维修过程中发现了初次定损没有发现的损坏,所以只好再次拖到负责定损的修理厂去定损,最终造成了张女士车辆在两个修理厂之间拖车和行驶多次,增加了车辆刮擦和损坏的风险。

张女士还发现,最后拿到的事故车维修发票居然是行车记录仪中从没出现过的另一个修理厂开具的。

一台事故车经手三家修理厂合不合理?

央视记者采访了宁波保险行业协会,协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提供了一般情况下车损实物赔付流程图:

也就是说,车主保修后,整个环节应该只有车主、保险公司、维修厂三个主体,不应有其他主体出现。

事故损伤没修好,还新增了刮擦,张女士找到修理厂,要求返修,修理厂又给返修了一次,但是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无奈之下张女士提起了诉讼,法院判决,车辆存在维修质量问题,责令修理厂返还张女士1.5万元修理费。

拿到判决后张女士认为,这1.5万元不够把车辆修好的费用。

于是又投诉到当地交通部门。在交通部门主持下,最后保险公司、修理厂和车主达成口头协议,那就是修理厂把修理费用退还给保险公司,张女士的车辆拆回到维修之前的状态。

保险公司为车辆重新进行定损并委托给一家4S店进行维修,之前维修期间张女士车子新增刮擦由修理厂负责赔偿。

目前张女士的车子已经修好,但张女士坦言,作为消费者她在整个过程中花费了许多本不该花费的时间、金钱、人力和物力,身心俱疲。

曲折维修过程并非偶然 真正维修费不到理赔费一半

宁波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女士事故车修理过程中遇到这么多问题,并非偶然。

当地交通部门在调解这起纠纷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维修业务由负责开票的修理厂c实际掌握,但修理厂c没有定损权限也没有维修资质和维修能力,所以掌握这单业务后,修理厂c让有定损权的修理厂a出面定损,又让有维修能力且收费较低的修理厂b进行维修, 由于定损厂和实际维修都是有限公司,c是个体工商户享受更低的税率,所以修理厂c只负责开票。

在定损的金钱的流动方面,总共的定损金额是28500元,由车险经营机构直接付给了定损的修理厂a,之后由修理厂a转交给开票的修理厂c,修理厂c是委托了修理厂b进行实际维修。在这个过程中,修理厂c给事故车的代理人(张女士的亲属)提供了12000元的返点。

也就是说28500元总的保费被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给代理人的12000元的返点,剩下的16500由修理厂abc进行一个瓜分,其中包含了修理厂a的代定损费用,修理厂c的开票的费用,最终用于修理厂b实际维修的费用可能不到保费金额的一半。

宁波市事故车辆“诚信修”数改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称,实际工作中也有遇到过很多此类的案子,拿到理赔费用之后进行多方瓜分,真正用于事故车辆维修的可能已经不到一半了,甚至只有三成四成。

可想而知这个车的维修质量肯定是有问题的。

那么这个没有定损权,也没有维修能力的修理厂,是如何与中国人寿财险公司搭上线的呢?

一个人的修理厂 只承接太平洋财险事故车

更夸张的还是太平洋财险宁波分公司,与只有老板一名员工的汽车修理厂合作,这个修理厂根本不修车。

在记者采访期间,宁波诚信修系统突然显示出一个警示页面,保险公司选择的维修企业和备案库进行比对以后发现,备案是不符合相应的事故车辆维修资质的。

记者随同执法人员来到了这家姜山乾达汽车修理店。

王先生介绍,这家维修厂其实只有一个人(老板),只负责接受太平洋财险宁波分公司事故车订单,并不开展实际维修业务。

修理厂临时负责人称,姜山乾达的业务就是提供账户给保险公司用于中转订单和资金,类似一个前置中转站一样。

太平洋财产保险宁波分公司表示,向姜山乾达发放了快速理赔方式产生的小额事故车维修订单,因姜山乾达没有维修能力,存在将订单转给其他维修厂实施维修的情况。

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公司,为什么要和姜山乾达这种既无资质也无维修能力且只有一个人的修理厂合作呢?

当记者想了解背后的原因时,这家修理厂却迅速注销了。

保费不应该是唐僧肉 险企更不能纵容“内鬼”

事故车维修资金分配一般只应涉及保险公司、车主和承修修理业务的修理厂。但是现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保险公司这一角色又分成了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定损人员,车主角色分成了车主和车主的修车代理人,修理厂角色分成了黄牛中介、负责接单的修理厂、负责定损的修理厂、负责开票的修理厂和负责维修作业的修理厂。

修车费最极端情况下可能被八方瓜分,真正用于事故车辆维修的可能不到一半。

车险的理赔资金就来自于消费者投保的保费,保险公司支出的保费如果花到了真实维修费用以外,这些不合法、不合理的支出将最终由全体投保人买单。

事故车维修资金来自车主交纳的保费,这些保费是投保车主万一发生事故后的资金保障,保险公司于情、于理、于法都应该做好风险管控,管好这笔钱,不能让它沦为“唐僧肉”被瓜分。

理赔费用是保险公司最大的运营成本,修车费用多少,保险公司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方。作为具备专业能力的企业,对于车辆维修产生的合理费用,保险公司本应“门清儿”,更不能纵容“内鬼”。切实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和普通消费者的权益,让保险回归“让车主省心”的保障本质。

0 阅读:406
评论列表
  • 2025-04-22 08:21

    出险了我只去4s店。

  • 2025-04-22 09:30

    既然报险了,就去4S店!

雨真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