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管理弊端多-郭崇韬被杀前夜|闲话残唐五代

大卫的平行宇宙 2024-07-17 15:04:51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十一月。

1.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前蜀可是个巨无霸,即便倒下来,后续依然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于是,郭崇韬的办公室整天人满为患,搞得老郭连休息都成了奢望。与之相对应的,李继岌的办公室门可罗雀……也有例外的时候——每天早晨的例会,诸将倒都准时来点卯。

尽管项目启动之时,就已经做好分工——郭崇韬负责干活,李继岌负责躺赢。但如此显著的区别对待,难说李继岌是否会不爽自己的头号手下。眼见名义主帅不爽,一直憋着邪火的李从袭终于找到对付郭崇韬的切入点了。

管理过项目的诸君,多半都会发现,在自己的团队中,往往会有老板、领导掺进来的沙子——比如司机、采购、库管、出纳之类。这些人看似权力不大,但消息灵通且影响力巨大,在团队中存在感极高。李从袭就是这样的人。作为李存勖派到平蜀团队中的触角,李从袭本身没有多大权力,但他既相当程度上代表千里之外的一国之君,又与李继岌这个名义上的一军之主关系密切,其影响力可是举足轻重的。

由于先天条件的制约,太监没有太多牵挂,所以能最大程度上得到皇帝信任。由于先天条件的制约,太监没有太多追求,也就是对真金白银有一点点超出普通人的欲望。

然而,这样一个权力不大但影响力不小的关键角色,在平蜀之役的收获仅仅是:

不过匹马、束帛、唾壶、麈柄而已。

以郭崇韬的智商与见识,为什么要如此落李从袭以及其背后李继岌的面子呢?且容我挖个坑,在下一篇文章聊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抛开郭崇韬,再来看李从袭。就算用脚后跟去想,也能推断出李从袭彼时的失落、恼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报复之心。

本来,以郭崇韬的能力、威望,李从袭再不满,也只能忍着;但如果有李继岌站台,事情就会向其他方向发展了。你看,尽管多头管理好处不少,可其缺点同样大大地!

2.贼开始偷了

尽管“惦记”的确是个大麻烦;但,只要不偷,就还有转圜余地——最差,也可以装睡当不知道嘛!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沉寂有几天的小丑王宗弼忍耐不住,跳出来帮着“贼”又向前走了一步。

此前,王宗弼拥兵控制住王宗衍,自己当了前蜀的家,随后以“西川留后”的名义向后唐投降。这个西川留后并不是王宗弼一时兴起想出的新花样,早在王建建蜀称帝之前,他的title就是西川节度使——全称剑南西川节度使。如今投降了后唐,对王宗弼而言,最好的结局是:还能留在成都当草头王,继续享受生活。为此,他就得像王建那样,获取西川节度使的title。

这种把降将留在原地当官的做法,就连小丑一般的王宗弼也清楚:那可是存在二次造反的风险。但为了后半辈子的幸福,王宗弼只能行险一搏——向后唐高官行贿。

彼时,最好的行贿对象无非是李继岌和郭崇韬。思来想去,王宗弼决定将筹码押到郭崇韬的身上。收到好处后,郭崇韬“阳许之”。

对郭崇韬的举动,为资治通鉴做注的胡三省认为:

崇韬有识略,岂可兴大兵取西川,反以与宗弼乎!此庸人所不为也。

但,无论虚情假意,还是真心实意,郭崇韬都在事实上承诺——哪怕只是佯装承诺——为王宗弼留任西川出力。所以,胡三省对这个明显不智的决定打补丁:

时宗弼尚据成都,崇韬恐其悔而违拒,故阳许之以安其意耳。

这个解释很苍白!向前看,就有两个极好的证据,可以断定王宗弼这样的人是没有拥兵作乱的能力与资本的:

康延孝率千骑强渡绵江,长驱穿鹿头关,进据汉州之时,前蜀还好好地姓王呢,但王宗弼静坐观战,未派一兵一卒予以拦阻。

李严孤身进入成都后,喝令王宗弼撤去城防。彼时唐军还没抵达绵州,无法直接威胁成都,可王宗弼还是乖得跟小白兔似的,听命撤去城防。这样的人如何能在唐军控制住成都后兴风作浪呢?而睿智如郭崇韬又如何会认为这样的人会兴风作浪呢?

当然,破坏容易建设难——我能否定胡三省的解释,但的确没能力给出自己的解释——诸君多海涵吧!

虽然我搞不清起因,但这种蠢事的后果是明确的:给了王宗弼机会,去离间郭崇韬与李继岌关系——尤其值得一提,彼时两人的关系已经岌岌可危了。

安排降将留任西川,于郭崇韬不过是虚与委蛇,但于王宗弼可就生死攸关了,岂能不上心。于是,王宗弼越是着急,郭崇韬越是拖延;郭崇韬越拖延,王宗弼越着急——无限恶行循环了。最后,王宗弼只好行险一搏:号召蜀人跑到李继岌面前,表示:我们为民请命,希望郭崇韬留在蜀地,带领我们快点进步。

眼见王宗弼递上刀子,一直在等机会的李从袭赶紧向李继岌进谗言:

郭公父子专横,

又使蜀人请己为帅,

其志难测,

王不可不为之备。

简单分析下:

这是实情——起码,平蜀后郭崇韬的表现,够得上专横的评价。

将王宗弼的建议曲解为郭崇韬的想法,这,就属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

强行把第二句的曲解定性成事实,如此,本句的结论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你看,我多为你着想!必须得说,李从袭的确是个合格的太监,这套话术虚虚实实,成功在李继岌心中种下了怀疑的种子。

为了消弭怀疑,李继岌找来郭崇韬交心:

主上倚侍中如山岳,不可离庙堂,岂肯弃元老于蛮夷之域乎!

且此非余之所敢知也,请诸人诣阙自陈。

也简单分析一下吧:

我爹依赖你——约等于我并不依赖你。

非余之所敢知——约等于我是没权力平评判、决策,你要是想证明自己,那……只能找我爹去了。

显然,李继岌完全没有点亮“沟通”这个技能点。此次交心的水平比李从袭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人家李从袭进言之后,李继岌便如其所愿地怀疑起手握实权的二把手。而李继岌呢?打着安抚的旗号与郭崇韬交心,却发表一番实为拱火的言辞。如此,最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郭崇韬终于意识到自己居然被TM猜忌了。

这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生嫌隙?原因有二:一:李存勖猜忌功臣可不是什么秘密。李存审得不到回京面圣的机会、李嗣源拿不到可以让事业更进一步的平蜀项目,这可都是尽人皆知的事情。甚至郭崇韬自己,也用放弃节度使的做法让李存勖安心。只是,郭崇韬多半没想过连李继岌这个靠自己躺赢的创二代也会猜忌自己。

二:李继岌自己并没有过硬的业绩背书。平蜀项目当然拿得出手——却是因人成事。因此,一旦有人“善意”提醒,他担心郭崇韬“其志难测”也就在所难免了。

那,李继岌到底怎么做,才能真的安抚郭崇韬?以下是我的答卷:

此次平蜀,全赖侍中——我父子倚君如山岳,断无轻信小人之理。

为正视听,我愿诣阙陈情,请侍中移镇蜀地。简言之,就是反着李继岌的思路说话。供参考,如果不认可,当然……还是我说得对。

3.小丑下线

就在郭、李二人关系变坏逐渐公开化之际,宋光葆从梓州赶到成都觐见李继岌。作为宋光嗣的从弟,宋光葆有充分的动机扳倒王宗弼为兄长报仇——更不用说,只有干掉王宗弼,才能确保自己后半生还能幸福下去。嗯,关于这一点,宋光葆跟王宗弼的思路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两人的手段全然不同,于是,结局也大相径庭。

一见面,宋光葆就进言:当初王宗弼实为诬陷杀人,其目的绝非为朝局考虑,而仅仅为其一己之私。

恰于此时,王宗弼突然吝啬【1】起来,磨蹭着不肯上交郭崇韬征收的数万缗犒军钱,导致怨怒的士卒于夜间纵火喧噪。

这就给了郭崇韬一个好借口,当即向李继岌请示:应该杀了王宗弼这个不忠、不义之徒,以儆效尤。

在这件事儿上,本已相互猜忌的郭、李难得达成共识,十二月乙巳(初十),逮捕宗弼及王宗勋、王宗渥,族诛之,籍没其家。至于蜀人的反应?

蜀人争食宗弼之肉。

如此不得人心,怎么可能拥兵作乱呢?

好歹也是主持前蜀投降的负责人,王宗弼怎么如此轻易就下线了?其实,王宗弼的死,是彼时的最大公约数。

1)郭崇韬

哪怕只是为了向李继岌表忠心,郭崇韬也有充分的理由干掉王宗弼。

2)李继岌

既然士卒已经有了哗变的苗头,那杀掉乱源王宗弼就是最好的防控措施,实在没有不杀的理由。

3)宋光葆以及前蜀降将

投降后唐是王宗弼的决定,如果他死了,自己这些人投敌的污点就近乎于零。

尽管掌权时间极短,但作威作福的事儿王宗弼可是没少干,没有哪个前蜀重臣逃过他的搜刮。嗯……算是死得其所了。

你看,王宗弼本身做错了不少事儿,周围的人不但不想着帮他脱困,反而希望将之推下悬崖以获得最大利益。如此,岂有不死之理?这一幕,有没有让诸君联想到拙劣的马奎?

如果说王宗弼不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那作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宋光葆可是深谙如何正确做事的奥义。如前所述,干掉王宗弼,已经是彼时几乎所有人的共识,可无论是后唐的高层还是前蜀的降将,没有一个人能及时站出来首倡此事——睿智如郭崇韬,也未能免俗。可见宋光葆是一个能敏锐把握时机之人。

诸君依旧不信?

那不妨回顾当初,王宗衍装睡,无论前蜀上下如何劝谏,就是不肯整顿武备。众臣无可奈何之际,宋光葆出手,一篇【上蜀主表】,劝得王宗衍难得醒了一次。相应的,宋光葆也得到了一镇兵马的指挥权——公私两利。人才啊!

4.来自朝廷的……安抚?不,其实更像拱火!

闰十二月丁酉(初九),洛阳方面的正式诏令抵达成都:

1)对降臣的安排

诏蜀朝所署官四品以上降授有差,五品以下才地无取者悉纵归田里;

在李存勖眼中,人是要分三六九等的,出身好的就高贵,差的就低贱。曹丕实名点赞。

啥?要是分不清出身高低与否怎么办?好办,就按照官阶高低区分喽——当初李世民的凌烟阁排序依据不就是官阶嘛!既然李世民都干过,那……我们李存勖的做法就说得过去喽……?

其实不然!李世民是在一切尘埃落定时,给自己的铁杆手下排定的凌烟阁顺序。而李存勖就着急得多了,前蜀虽下但人心未定,便迫不及待地给立场不明的降臣定下名分。往好了说,这是优先安抚蜀人;要是往坏了说,这种只看官职,不论功过的做法根本就在明示:在我眼中,你们前蜀的人都不算人,而仅仅是我的生产资料罢了——这不就跟他儿子李继岌把安抚郭崇韬鼓捣成拱火郭崇韬一毛一样了嘛!如此格局,也就别怪前蜀来得轻松丢得容易了!

其先降及有功者,委崇韬随事奖任。

当然,诏书中,安排郭崇韬优先奖励、任用先降及有功之人,倒是应有之举。如此,才能真正能让前蜀降臣快速融入后唐——吴越、岐国不都已经珠玉在前了嘛。

2)对亡国之君的安排

诏书还对王宗衍许下承诺:

固当裂土而封,必不薄人于险。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之前杀掉出卖前蜀的王宗弼,如今保障亡国之君的下半辈子。举动大相径庭,但内在的逻辑其实并无二致,即:

叛徒,没有人会真心喜欢。

但,真心投降于我,权力当然不要奢望了,但富贵还是有保障滴!这,才是作威作福的正确用法!至于之后自己打脸?那……又是另外的事情了。

5.郭崇韬的拙劣反击

眼看以李从袭为代表的太监没少在背后搞小动作,从来也不是善男信女的郭崇韬当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他找上李继岌,开始了自己的反击。史载,郭崇韬劝李继岌:

騬马亦不可乘,况任宦官!

宜尽去之,

专用士人。

强调一下,郭崇韬也清楚这些话杀伤力巨大——不但对太监有杀伤力;一旦李继岌不采纳,对自己的反噬同样威力惊人。所以,这次交心是秘密进行的。然而,却被时任都统牙通谒的吕知柔”窃听,闻之“!鉴于吕知柔跟李从袭同为太监,这次所谓的机密谈话很快就在宦官群体内广为传播,史称”由是宦官皆切齿“。

实事求是,郭崇韬这次劝谏的水平之低,与前文李继岌安抚他的那一番言辞可谓一时瑜亮!

騬马就是阉割过的骟马,用来类比去势过的太监。一开口就奔着下三路去,只能让李继岌感受到:老郭你这是意气之争而非路线之议,下意识就产生了防御心理。

郭崇韬功劳再大,也是外廷的臣子;李从袭再平庸无能,也是内廷的奴才。就亲昵程度而言,地位更高的郭崇韬还会因为”良药苦口“而遭受李继岌的抵触;而地位更低的李从袭则凭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更能揣摩清楚李继岌的内心需求。没拿出过硬的实证,就建议”尽去“老板倚为心腹的亲信,多少有些异想天开了!

哪怕盛唐出过高力士这样能力、口碑都过硬的正面形象,太监群体还是由于中晚唐时期的诸多出格行为而深受当权者忌惮乃至打压。残唐的皇帝自己就不掌握权力,虽有心整饬,却无力回天。但,当朱温上位,一切都不同了——深知宦官之乱的朱温不惜矫枉过正,也要打压太监团体。此后,贬低宦官算是不证自明的政治正确。

但,李继岌本人就见到过人品、能力都没有明显瑕疵的太监——嗯,就是有贤宦美誉的张承业;也认识能力、人品都不入流的士人——豆卢革,说的就是你。

所以,在李继岌眼中,郭崇韬的建议完全有可能被解读为:就算宦官群体能产出张承业这样的好太监,也不能重用;就算士人群体混入了豆卢革这样的蠹虫,也应该重用。那……专用士人的受益者,到底是我李家?还是你们士人群体?所以,我爹地重启宦官监军的决策实在英明无比!再考虑到此时两人已经相互猜忌的现实,郭崇韬说这些全凭臆测的话,实在有负智者之名。

如果再进一步,咱们从劝谏的技巧分析。人家李从袭乃至宋光葆都是抓住上位者最关心的紧急事件作为切入点,所谓”重压之下乱决策“,很容易就引发上位者的共鸣。而郭崇韬说的全都是重要但看似不紧急的事情。就算李继岌全盘接受,相应的动作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哪怕按照郭崇韬的计划,也得等到”大王他日得天下“的时候了。真到那时,黄花菜都凉了不是!

嗯……开了上帝视角的诸君当然都清楚,的确是凉了,而且凉得比李继岌上位还早——谁叫郭崇韬没能确保机密谈话的不外泄呢!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周易·系辞上

古人诚不我欺啊!

6.宵小露出獠牙

至此,蜀地已经有不少投机家开始将吸血的獠牙或明(如李从袭)或暗(如王宗弼)地伸向郭崇韬。这种状况很危险,但郭崇韬并不如何在意,依仗何在?

手握兵权、坐拥地利、众望所归而又远离中央,郭崇韬如今的高光状态给他足够的资本去忽略这些人的聒噪!那……来自洛阳的声音,又该如何应对呢?

比军事实力,平蜀军的确是后唐精锐,但终究不过是一支偏师——至少还有北境的李嗣源部能与之相俦。

蜀地确实有天险为凭,可是不久之前,唐军不就轻易平推过一次嘛。

说到威望,这个天下还有谁能跟李存勖相提并论?就算是郭崇韬也不行。

所以,即便因为大胜而多少有些飘了,郭崇韬也没有资格跟朝廷派来的钦差摆架子。然而,当李存勖派太监向延嗣跨越千山万水跑到西川,正面向郭崇韬表达: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老郭啊,咱们好几个月没见面,我都想死你了!老郭居然”不出郊迎,及见,礼节又倨“。作为钦差,向延嗣不出意外地出离愤怒了。

李从袭如同闻到屎味儿的苍蝇,第一时间跑过来递刀子:

李继岌是太子,可郭崇韬依旧跋扈。

郭崇韬劳苦功高,有些专权也就罢了。可他儿子呢?无微末之功,身边却围拢着一群饶将、豪杰。这些既有唐军的老人,也有前蜀的降将。每天聊的都是怎么能把郭崇韬留在蜀地当节度使。

在蜀地,李继岌只是名义上的老大,权力其实牢牢握在郭崇韬手里,天晓得一旦有变,李继岌还有我们,会有什么下场啊?

你看,里子都是为自己着想,但面子可全是为李继岌这个老板考虑。这种沟通技术不比郭崇韬高多了?

回到洛阳,向延嗣一面向李存勖复述了郭崇韬淹留不还的理由,即:蜀地盗贼群起,需派兵剿匪【2】;一面把李从袭的”担忧““如实”上报给刘皇后【3】,并请他转告皇帝,以免太子将来被郭崇韬害了。

一向莽撞、擅权却又没有政治头脑的刘皇后以为得计,立即将原话转述给老公。

至此,多头管理的弊端显露无疑:

在前线:李继岌、郭崇韬的双重领导,让后唐诸将与前蜀降将不得不在找靠山时二选一。而一旦压错宝,就是冚家铲的节奏,整个户口本都得销户。

在后方:李存勖、刘皇后的双重领导,让后唐的办事人员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两份完全相左的命令中自由挑选。

当然,于李存勖而言,虽然预见了多头管理的弊端,还得义无反顾地坚决施行,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重蹈中晚唐武将擅权的覆辙。算是两权其害取其轻吧——而最终的结局也证明:李存勖求仁得仁。

【1】

A.突然吝啬的原因

说到拙劣,一定有人将王宗弼吝啬,不肯迅速掏钱犒军作为其必死的缘由之一。这话当然对……可,也不全对。依我愚见,彼时的王宗弼已经察觉到:与其相信郭崇韬的承诺,还不如相信猪能上树呢。所以,出钱可以——毕竟不久之前刚从前蜀的皇宫中捞了一票大的——但这钱只能给对自己升任节度使有帮助的人,而郭崇韬显然并不是这样的人。所以,王宗弼其实不是吝啬,而是见识差了!

【2】

B.先公——明确上报出差成果

向延嗣出差西川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查清郭崇韬滞留不回的原因。所以,他的述职报告必须就此给出明确答案。

由于平蜀之役太过顺利,无论前线的李继岌还是后方的李存勖都觉得己方大军可以随时回师。而事实是:由于平蜀太过容易,唐军固然没有什么实质损失,可前蜀的正规军与民间盗贼同样也没有什么损失。如果唐军没有以雷霆手段剿灭川中的盗贼,这些法外狂徒就会不停地给这个刚刚得来的地盘放血。所以,平蜀越容易,那定蜀的消耗就越大。

美军曾经以碾压之势,轻易击败阿富汗与伊拉克;但随后的治安战却表现得极其不尽如人意。见识过这一幕,诸君当然清楚郭崇韬所言非虚;但一千年前的李存勖并没有这个见识,即便向延嗣传达了郭崇韬的想法,心中依然半信半疑。

C.后私——暗示郭崇韬“其志难测”

没有直接向李存勖上报李从袭的话,这就是向延嗣的办公室政治智慧了——如今形势晦暗不明,谁晓得李存勖到底想不想干掉郭崇韬?自己一上报,就是倒逼老板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仓促决策,实非智者所为啊。

不如请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刘皇后转述——有了这个缓冲,李存勖想对付郭崇韬,自己有及时通报的功劳;老板不想对付郭崇韬,自己也没沾上诬陷大臣的污水。双赢——向延嗣赢两次!

敲黑板,划重点了!

多头管理弊端多,得慎用。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认知失调 - 同光和尘堕落成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154&idx=1&sn=4af2e433700821431551aff4146d779d&chksm=fe3546bcc942cfaa23f1e85d9af917a7a6b92cda395a3f4073033e0fe853df6ffccf3c661427&token=2016150745&lang=zh_CN#rd)

人事即政治 - 平蜀工程启动会的重点:人事任命|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574394376944333422%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小丑徒增笑料 - 前蜀投降,王宗弼抢戏|闲话残唐五代(https://page.om.qq.com/page/OrNXhxuixeEkR1LW3ijptbMw0)

因循守旧难破局 - 从唐、辽错过统一到百视达破产|残唐五代失败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069&idx=1&sn=15563901250283847488ebbdafd9963e&chksm=fe354603c942cf15f34e1a87357ddb3a66a5c1419abbb1acad6bfbb1ed13372bff20011bc6c2#rd)

心理威慑制胜 - 康延孝奔袭、郭崇韬劝降,平蜀工程接近竣工|闲话残唐五代(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5MTEwOTQwMQ==&mid=2247486578&idx=1&sn=2a1137e8be40c7c0fb646c1e142f7301&chksm=fe354004c942c912c8d4b859cdf6cb8884ba1feeb6bf2c5957034d9e101896990588775e5c93&token=39700965&lang=zh_CN#rd)

装睡一直爽,一直装睡一直……衰-叫不醒的前蜀皇帝|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286792521954459527%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大卫的平行宇宙

简介:在平行宇宙中,口齿笨拙的可以激昂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