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违背初衷,李存勖重启李嗣源|闲话残唐五代

大卫的平行宇宙 2024-08-29 22:15:10

蜀地、邺都、邢州,多地警铃大作。

但在纵横天下的李存勖眼中,这些不过是应手而解的小问题。虽说确实存在演变为滔天怒焰之可能;但,只要自己认真起来,随时能将之扑灭。

然而,李存勖不清楚的是:以上这些并不是他仅有的麻烦——“当你在水槽中发现一只蟑螂,别慌,厨柜中还有一百只呢”。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一.形势比人强——李存勖违背初衷,重启李嗣源1.发生在眼皮底下的兵变

就在元行钦退屯澶州的两天后,洛阳发生了一件小事儿。 甲辰(十六日),夜,从马直军士王温等五人杀掉军使,密谋作乱。 戍卫军反应迅速,将五人当场诛杀。

搞造反,却只有五个人;想做乱,却被光速镇压。所以,对一国之君李存勖而言,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儿。 然而在郭从谦眼中,这可就是天大的事儿了。

郭从谦,时任【从马直】指挥使——作为直属领导,自己部下兵变,他对外能拿出来说法:

上策:尸位素餐,部下谋逆这等大事居然毫无察觉,赶紧引咎辞职。

中策:知情不报,骑墙观望,其心可诛。

下策:这是阴谋造反,未遂后随便推出五个替死鬼。

显然,无论哪条路都是死路啊——一句话,时代的一粒尘,落到郭从谦头上就是一座山。

说起来,无论用当时的眼光、还是如今的价值观,郭从谦都是一个励志的典型。

原本,他不过是一个小有成就的伶人,花名郭门高。千百年来,主流社会已经对伶人形成了“不入流”的观点,即便李存勖大力宠幸、提拔伶宦,这种刻板印象也无法一夕而改。

意识到这一点的郭从谦毅然抛弃已经在伶人赛道取得的成绩,转行参军。

梁晋的夹河之战,感到缺乏骁勇战士的李存勖公开募兵,郭从谦抓住机会,报名成了突击队员。

说起来人家敢于变更赛道,底气在于真有实力。作为菜鸟,不但阵斩敌军,还给李存勖献上一份惊喜——居然还生擒了梁军士卒,成熟得不像一个战场初哥。

伶人出身又屡立战功,这样的人,完全对上了李存勖的审美。于是,毫不意外地,郭从谦“益有宠”。

李存勖成立从马直,将之作为自己的亲兵卫队。至于兵源,自然要从诸军骁勇中优中选优喽。

郭从谦累积战功,一直升官,做到了从马直指挥使。

在郭崇韬权柄最重之时,考虑到一笔写不出两个郭字,郭从谦向帝国首席智囊行子侄礼。后来,与郭崇韬关系匪浅的李存乂直接将之认为养子。

出身受李存勖喜爱、军功累积至近卫军指挥使、靠山是郭崇韬、李存乂这样的帝国高层,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郭从谦的人生都绝对是成功的……吗?

像他这样能跟勋臣集团和佞幸集团都搭上关系的选手,往好了说是跨界高手;往坏了说就是墙头草。

当郭崇韬被冤杀、李存乂受牵连之后,可能向好的那条路彻底被堵死。彼时的郭从谦只能认命,希望能够“做好打工人的本职工作就好了”,可树欲静而风不止,王温的事儿一出现,他就被逼到墙角,不知如何自处。

在狂热的教徒心中,异端比异教徒跟不可宽恕。 在景进、史彦琼眼中,郭从谦改行参军、融入勋臣集团就是自绝于同盟的异端行为,这种人比郭崇韬还可恨。所以绝不肯顾念之前的情分为郭从谦求情。

好在,李存勖本人对郭从谦还存着香火之情,见他不知所措,决定用开玩笑的方式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你舍弃我,去攀附郭崇韬、李存乂,实在令我心寒;现在又教唆王温兵变,我都不清楚你心里到底想些什么?

天子无戏言!你又不是谜语皇帝大明嘉靖道长,这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我猜,李存勖之所以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言辞,无非是还将郭从谦看作伶人——然而,在郭从谦内心,对自己的定位早就是军人了。 鸡同鸭讲,后果可想而知。

对比郭崇韬、朱友谦,李存勖在杀他们之前,可全都没先追责问罪,而是直接无耻偷袭。以此推断,郭从谦自认暂时还是安全的,老板的言辞不过是“打是亲骂是爱”的表现。

但,真的如此吗?会不会是自己官职低、权力小,李存勖犯不上跟自己玩弄手段呢?

的确,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命可只有一条,自己要是不多做准备,郭崇韬、李存乂的下场就是自己的明天。

那……赶紧煽动部下:

老板对王温造反一事极为不安。

他现在不动手处理,并不是决定放过诸君,而是要先集中精力处置邺都之乱。

一旦腾出手来,你我死无葬身之地啊!

我知道诸君家里都颇有资财,听我一句,别藏着掖着,赶紧拿出来花掉——只有花掉的钱才真正属于自己!

若是早前,这番话肯定也能动摇人心——可就凭这么只言片语说动他们造反,还是有难度的。但,如今大不同了,无罪冤杀郭崇韬、朱友谦,牵连宗室李存乂,命令尽斩邺都叛军……怎么看,郭从谦说的都不像假话!

得益于李存勖的骚操作,郭从谦利用勋臣无罪被杀的事实,成功勾起了从马直士卒内心的忧惧。

大明首辅徐阶给自己的定位是: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可见,在这位资深官僚眼中,作威作福这事儿是皇帝的专属权力。

然而,李存勖不分青红皂白地屠戮勋臣,只有威而不见福。那就别怪如郭从谦这样的人窃取威福、蛊惑军心了。

话说回来,见识过盛唐亡于藩镇之乱,李存勖对勋臣的打压算不上昏招——君不见,刘邦、朱元璋都做个类似的事情嘛。

然而,即便药方对症,用错了时间,依旧得不到期望的结果。

别人屠戮勋臣都是在统一天下之后;而李存勖呢?饮马长江都还没做到呢!即使“因为削藩手段太过拙劣而引发内乱这事儿”没发生,他又能用谁去经略江南呢?史彦琼、景进、王正言?

对了,好久没有上线的乐子人王宗衍现在刚好到了长安。

由于后院四处起火,景进跟李存勖吹风:王宗衍现在是落魄了,可曾经也是一国之君。咱们眼下这种状况,天晓得会不会有人打着王宗衍的旗号搞事情?

焦头烂额的李存勖一拍大腿:你说的对啊!可别让他来洛阳添乱了。 转头下令:那个谁,你去传令,让他先留在长安,等我想清爽了,再给他安排行止。

2.李存勖重用宗室

眼见社招的人才能力固然高,可副作用也不小,李存勖将用人的目光转向了宗室。

戊申(二十日),李存勖将永王李存霸派去河中。之前,宗室也是节度使,但多是挂名遥领——如今,终于做了实际上的护国节度使,填了朱友谦的缺。

这么干,会不会让人觉得:作为皇帝,你诛杀朱友谦的目的,原来不是因为他参与谋反,而是为了给自己兄弟上位扫清障碍啊!

既然朱友谦没谋反,那郭崇韬呢,是不是也是无罪冤杀?本来,百姓就对这么功勋卓著的智囊之死大惑不解,现在有了李存霸的“受益者最有动机”,必然得产生一波新的流言。

其实,就算没有流言这档子事儿,分封宗室也从来不是什么好事情。君不见,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处理得当,自己掉一层皮;处理失当?西晋变东晋。

李存勖是觉得自己面对的压力还不够?需要额外再上上强度?

3.再攻邺都,仍无果

在李存霸走马河中的前一天,丁未(十九日),元行钦率诸道兵马再攻邺都。

比起前一次,这回元行钦准备得就充分得多——庚戌(二十二日),数百士卒在裨将杨重霸率领下,解锁了先登的成就。

按照剧本,气氛已经烘托到这儿了,后续就应该是元行钦指挥人马,从杨重霸拼死打开的缺口冲上去,一举犁庭扫穴,歼灭叛军。然后是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现实却是“下面没有了”——杨重霸眼看着身边的弟兄先后倒在叛军刀下,而城下的元行钦却只顾擂鼓助威,竟然没在第一时间派兵跟进。不消片刻,这几百人就都成了叛军的刀下亡魂了。

平叛军刚刚因先登而积攒起的心气瞬间冰消瓦解;叛军的气势则从谷底冲至巅峰,一鼓作气守住魏州。

实在搞不清楚,元行钦准备得到底充分不充分!不过,至少有两件事儿可以确定了,即当初刘皇后举荐元行钦所言:

此小事,

不足烦大将,元行钦可办也。

第一句被彻底证伪。消息传回洛阳,李存勖惊恐地发现:自己居然拿不出确保平叛的力量。兵到用时方恨少啊!不得已,李存勖急发信使远赴蜀地,催促李继岌即刻回师。

然而,因为康延孝兵变,李继岌手上的精兵全都交给任圜平叛了。蜀地这么大一块香气四溢的肥肉,肯定不能轻易放弃,李继岌不得不在利州等待任圜剿灭康延孝,才能回师。

至此,邺都失陷的麻烦开始发酵了——又一块骨牌倒下,不久后,就会传导至李存勖身上,引发兴教门之变。

第二句暗示的“元行钦无大将之才“则被证实——己方已经先登,居然没能拿下城池,的确不是大将的料。

4.重启李嗣源

就在元行钦围攻邺都、赵太占据邢州之际,沧州也发生了兵乱。

这一次,倒没怎么需要李存勖费心——小校王景戡就搞掂了。然而,代价却是王景戡自为留后——这就又得李存勖费心了,还得是极为费心。

与此同时,“河朔州县告乱者相继”——隐隐约约,呈现出重走盛唐藩镇之乱老路的苗头。然而,李存勖终归不是多线程的多核电脑,面对乱局,也只能先抓重点——邺都。

作为重点工程,元行钦平叛不利的状况就在一众消息中凸显出来,被李存勖认为“久无功”。

其实,从元行钦十三日首攻不利,到二十二日手握先登这么大的优势却依旧望城兴叹,先后不过十日,无功固然是无功,但远谈不上“久”——就算截止李嗣源二十六率兵出征,也没到半个月,哪里久了?

李存勖之所以抱怨,无非是面对乱成一锅粥的局面,自己左支右绌之余的无能狂怒罢了。

考虑到实在没人可用,李存勖动了御驾亲征的想法。然而,话一出口,就遭到群臣的反对。宰相、枢密使都认为:

京师根本,车驾不可轻动。

对立国于中原的农耕帝国而言,这个理由放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正理。但在彼时的后唐,一个军事贵族掌权的新生帝国,所谓根本,只能是不停的扩张、不断的胜利——这个进程一旦停下来,不用外力压迫,帝国自己就会如搁浅的巨鲸,会被自己的重量压死。

即:所谓京师根本,不过是一句连“正确的废话”的算不上的瞎话。若非枢密使上坐的是李绍宏之流,岂会有此谬论!

沉湎于享乐的李存勖其实也没多少“髀肉复生”的觉悟,但凡有人可以胜任,他都乐见其成。

只是,当群臣都举荐李嗣源之时,李存勖还是踌躇了。当初平蜀不用李嗣源,就是担心他功高难治。难不成提防了一辈子,到了晚景还得启用?

于是,李存勖弱弱地抵抗了一下:老李打了一辈子仗了,我实在不忍心让他亲冒矢石。想着留他在京城,既能以威望震慑宵小,又能颐养天年。

群臣只咬住一点:别人没有那个能力——这水太深,他们把握不住啊。

李存勖当然清楚大家伙儿说的都对,但李嗣源可是帝国硕果仅存的勋臣名宿,一旦重掌兵权,自己一定能压制他吗?

局面糜烂至此,皇帝却犹豫不决,这不就是当初朱友贞的复刻版嘛。前后梁重臣、今后唐高官张全义实在不想再经历一次变更门庭了,赶紧劝谏:

河朔可是贼窝啊【详见:平定镇州-关陇、关东的国仇家恨 - 闲话残唐五代】,一旦生乱,久必成患。

元行钦那些人平叛,绝非三五日就能见成效的。可要是真的拖下去……

还是派李嗣源吧,快刀斩乱麻,免得夜长梦多。

李绍宏也反复跟李嗣源剖析利害。终于,李存勖心动了,决定放弃长远考量,先解决眼前最紧急的麻烦——甲寅(二十六日),安排李嗣源率领亲军讨伐邺都叛军。

份量最重的一块骨牌倒下了,引发的后果,是李存勖曾经担心过、眼下却有意无意忽略的——历史就是这样的玩弄身处其中的当事者,那怕你贵为帝王、哪怕你勇武无双。

当然,如果说彼时的李存勖已经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李嗣源,倒也不至于。为了控制风险,李存勖交给李嗣源的队伍是自己的亲军——那可是整个帝国忠诚度最有保障的士卒,就算李嗣源起了异心,也极难彻底拉拢这些人跟他一起造反。

另一种可能也是存在的,即:李存勖已经凑不出一支像样的队伍交给李嗣源平叛了。所以,即便需要冒着京师空虚的风险,也不得不将这最后的筹码押上去——毕竟,前一次派元行钦平叛,李存勖“征诸道兵”,同时急令李继岌回师,已经反映出后唐兵力捉襟见肘了。

只是,如此一来,空虚的京师可就真成了李存勖的阿喀琉斯之踵了——现在再说“京师根本”,倒真是事实了!

那么,李存勖为什么宁肯冒险让李嗣源平重掌兵权,都不愿自己带着亲卫出马呢?毕竟在军事立国的乱世,还有什么比枪杆子更重要?

只能说,沉迷享乐的当代战神,已经失去了当初争雄天下的锐气与志向了。

5.银、绥兵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李存勖刚安排好邺都的事情,心中的闷气还没吐出去,延州急报:

绥、银军乱,剽州城。

当然,同一时间,李存勖收到的,也不全都是快消息,比如蜀地就有好消息传来——任圜击败康延孝,叛军龟缩汉州,据城不出。

但是,李存勖在意的,还是平蜀大军短期无法返回,自己的首都洛阳依旧缺兵少将。

6.奉旨,将叛军逼至墙角

时间来到三月,郁闷已久的李存勖终于收到了另一个好消息:丁巳(初一),霍彦威平定了邢州之乱,甚至连领头的赵太都成了战利品。

李存勖大喜,赶紧让霍彦威押着俘虏赶赴邺都,让赵在礼一众看看反叛的下场。

庚申(初四),霍彦威率部抵达邺都,将大营扎在魏州西北。随后,向叛军展示赵太一众,表示:后唐国运昌隆,这等跳梁小丑不值一战。尔等如冥顽不灵,赵太就是你的前车之鉴。

不等叛军反应,霍彦威当众斩杀赵太等叛军。

咱们在【108.A.害群之马需重视 - 李存勖后院四处起火|闲话残唐五代】已经说过,叛军内部也不都是死硬派,比如名义上的老大赵在礼就十分想重返后唐大家庭。要不是史彦琼非要秀存在感,在其中搅吧!搅吧!元行钦的首次平叛就能收复邺都。

然而,这一次霍彦威连招降的流程都没走,干净利落地用最直接的手段告诉叛军:你们想活下去,只有据城死守这一条路了——就算投降,下场也不过与赵太一样。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霍彦威久经战阵,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还要挑战地狱难度呢?

因为李存勖的态度,他老人家可是已经明确过“克城之日,勿遗噍类”的。霍彦威一个打工仔,胆敢违抗老板意志,就算有了成绩,生命也不见得有保障。

于是,李存勖借着霍彦威的手,坚定了赵在礼永不投降的决心。

又一块骨牌应声而倒。

二.【从马直】

还记得之前在【育儿之要在道不在财 - 名将李嗣昭育儿之失|失败学】中提过一嘴郭威吗?

对,就是后周的创建者郭威。尽管他第一份工是给李继韬打的,但作为优秀的战士,当李继韬被灭,郭威立即就被爱惜人才的李存勖收入囊中,成为后唐核心部队从马直中一名光荣的士卒。

也就是说,这支名为从马直的后唐精锐,先导致李存勖下线;后为郭威成长提供舞台。

绝对是效率极高的皇帝生产线!

三.总结经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因为猜忌,李存勖不惜冤杀郭崇韬、朱友谦,不惜雪藏李存审、李嗣源。然而,当局面混沌、压力激增之际,过往“天下莫敌”的李存勖也不得不承认“形势比人强”,违心地将自己蓄意打压的李嗣源放出来,试图以此挽回局面。

敲黑板,划重点了!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不能坚守原则,反而左右摇摆,强如李存勖也得痛失好局,丢掉铁王座。

one more thing

辛酉(初八),李存勖正是颁布人事任命:给割据闽地的威武节度副使王延翰转正,接替不久前故去的老爹王审知,成为正式的威武节度使。

考虑到闽地与后唐还隔着杨吴,这种所谓的任命,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不过是李存勖向臣民们显示自己天下共主的伟岸。只是,还真的有哪位臣民在意这个虚名吗?至少,当帝国权利格局摇摇欲坠的当下,没有谁真的在意了。

至于颁布命令的李存勖?必须抓紧时间享受这份权力——不久之后,就连这种虚名,他也没有能力向外赋能了!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害群之马需重视 - 李存勖后院四处起火|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6997310133027369/?log_from=26b73ec7cf7a2_1724939999410)

妖孽横行,国运衰竭 - 前蜀的技能点全浪费在内耗上|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961180116136248084%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平定镇州 - 关陇集团与关东集团的国仇家恨 - 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50432820085031435/?log_from=d693ce206aeae_1724172298436)

育儿之要在道不在财 - 名将李嗣昭育儿之失|失败学(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5686597112709643/?log_from=ccb540c1957a5_1724172662425)

特别声明: 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大卫的平行宇宙

简介:在平行宇宙中,口齿笨拙的可以激昂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