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他与7个八路军伤员结拜为异姓兄弟,去世时始终挂念一件事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08 16:24:29

我孙子,刘泉池,哎,泉池啊……

2021年3月份,山东有位老人刘现文,临终前嘴里一直反复说着他小孙子刘泉池的名字。

刘泉池心里明白,他爷爷还有个心愿没达成,指望着他去帮忙完成。

刘泉池2014年退伍后,他爷爷就搬去了山上住。每天,不管天气咋样,刘泉池都得往山上跑,给爷爷送吃的。

所以在孙子这一辈中,刘泉池跟爷爷呆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

那时候,爷爷老给刘泉池讲他七个不同姓的八路军结拜兄弟的事儿,刘泉池听得津津有味,心里头也更明白了爷爷为啥非要他去当兵不可。

一开始,刘泉池的爷爷为了让他去当兵,真的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八十岁老人,执意让孙子参军】

刘泉池的祖父刘现文心里头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希望家里的孩子们能去参军,他觉得这事儿能给家族长脸,让祖宗都感到骄傲。

刘现文家有三个小子,他本想让他们都去参军,可结果却没按他想的来。

大儿子因为身体条件不够格,去申请当兵时被拒绝了。

老二也是因为身体状况不达标,所以没被选上。

老三,刘泉池的父亲,因为脚底板平,没被选上。

这老头可真是气得不轻,非要找人去评评理。前两个孩子说身体不行也就罢了,可小儿子明明活蹦乱跳的,怎么就不行了呢?

刘现文瞧着自己那三个儿子,心里明白是指望不上了。没办法,他只能把全部心思放到孙子辈的孩子身上,盼着他们能有点出息。

1994年,刘泉池呱呱坠地,刘现文一看,是个大胖小子,乐得合不拢嘴,心里琢磨着,这小子将来准能当个兵!

有人可能会想,刘泉池是刘现文第三个儿子的孩子,那在刘泉池之前,刘现文难道就没有其他孙子吗?

事情并不是那样,刘现文心里头就盼着能多有几个孙子去参军。他看到家里又多了个小孙子,心里头那个高兴啊,就像是中了奖,想着“再来一个好”。

刘现文一共有五个孙子,最小的那个叫刘泉池。他把这五个孙子都催着去报名参军了。

大孙子因为健康状况不行,没能去当兵。二孙子身体挺棒,就顺利参军了。老三和老四呢,因为身子骨弱,也没当成兵。

刘现文心里盘算着,五个孙子里面要是就只有一个去当兵,那人数也太单薄了点。所以,等小孙子刘泉池刚满十八岁那年,爷爷就急着拽着他去报名服兵役了。

刘泉池起初对当兵这事儿一点兴趣都没有,完全是抱着应付的心态。但爷爷非得逼着他去体检报名,没办法,他只好去了。结果出人意料,他还真给选上了。

刘现文乐呵呵地准备了十多桌宴席,请了亲朋好友来热闹热闹,大家喝得那叫一个尽兴。

那时候,刘泉池才十八岁的小伙子,而他爷爷刘现文,已经是个八十岁的老寿星了。

都八十岁了,这老爷子咋还非得坚持让孙子去当兵呢?

这事儿得从头捋一捋,说起一段过去的事儿。

【家里来了7个八路军伤员】

1944年的时候,刘现文家突然迎来了七位八路军受伤战士。那时候,刘现文的老爹是个党员,还是个秘密的地下工作者,主要负责在那一带传消息、搞联络。

村里的人都想来搭把手,但日本兵老是会来村里骚扰,为了不让大伙儿冒险,刘现文的父亲就主动担起了照顾那七个人的任务。

那时候刘现文才只是个12岁的小子,哪曾经历过这种大阵仗。

看着那七个八路军,衣服都破得不成样子,浑身上下缠满了纱布。里头有两个胳膊断了,两个腿折了,还有一个倒在地上,怎么叫都不醒。

胳膊断了的地方,纱布包着还是渗出血来,断腿的部分有的已经开始流脓。那人昏迷不醒,看样子像是已经不行了,脸色惨白惨白的,一点血色都没有。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好的,压根就没敢想他还能再睁开眼。

这些孩子里头,年纪大的才21岁,小的仅仅17岁。望着这些小伙子,刘现文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挺心疼他们的。

那时候,农村日子过得真挺难,衣服不够穿,吃的也经常短缺,就更别说有啥医疗设备了。

刘现文的母亲,拿着盐水给那些战士们的伤口消了消毒,纱布不够用,也只能拆下来洗洗继续用。

他们不仅要忍受伤痛,还缺医少药,更要时刻提防侵略者的突然袭击。

有一天,村里的哨兵瞧见日本鬼子要进村扫荡了,刘现文一家火急火燎地找人,连忙把七个八路军受伤的战士抬到村子南边的山洞藏好。

那时候,在山东邹城的田黄镇附近,老百姓们老是被日军骚扰,加上兵匪横行,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因此,当地的百姓对八路军战士特别尊敬,对他们照顾有加,总是乐意伸出援手。

日本兵把整个村子翻了个底朝天,挨家挨户搜了个遍,不放过任何能藏人的角落。地窖、米缸、床底,这些平时不起眼的地方,他们也都没落下,仔细搜查了。

八路军战士受了重伤,得有人专门照看。刘现文每天的任务就是给他们送茶递水,陪着他们唠嗑,还会定期检查伤口情况。

慢慢地,他和八路军战士们变得亲近了。那些战士其实也没比他年长多少,他就把他们当作亲哥哥一样对待。

那时候,刘现文的爸妈对八路军战士们特别关照。每次给八路军准备饭菜,妈妈都会找借口让刘现文出去溜达。刘现文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得先让八路军叔叔们吃饱吃好。

不过刘现文那会儿也正在发育,战士们都会从自己那份里省出点来给他。

刘现文家里棉被不够,只有两条,为了多弄点被子,他们卖了些东西又买了几床,可还是不够分的。没办法,刘现文只好跟八路军战士们挤在一起凑合着睡。

【结拜成异姓兄弟】

刘现文一家照料了有一年零三个月,粮食不够吃的时候,他们就会去跟乡亲们借点来应急。

多年后,刘现文回想起那段日子,尽管过得挺不容易,但心里头还是觉得挺美好的。

那时候,刘现文每天最期待的时刻,就是坐下来听八路军战士们聊他们在战场上的那些经历。

背着枪到处奔走,打日本鬼子,还帮衬那些生活不易的老百姓。

有时候,他们也会给刘现文传授点基础的军事小知识和小技巧。就像怎么站好岗,怎么给乡亲们放风,还有一旦鬼子来了,怎么带着乡亲们赶紧跑到安全地界之类的。

在刘现文小时候的心里,就悄悄埋下了一个梦想,他特别期盼能过上军旅生活,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威风凛凛的战士,守护百姓,捍卫国家。

八路军伤员在康复阶段,慢慢地都能站起来走动了。于是,他们纷纷主动要求帮村民们干点能做的活。

有一天,他们冷不丁接到上级的命令,得立马换到另一个地方去继续治疗。

听说八路军大哥们要离开,刘现文心里头真是舍不得。那七位战士心里头也难过得很,他们就让刘现文的爸妈坐到了凳子上。

七个人一块儿跪了下来,说要跟现文小兄弟拜把子,成为没有血缘的兄弟。他们感激现文一家这一年多来对他们的细心照料,觉得没法报答,就想让这七个人能叫现文父母一声爹娘。

旁边的刘现文,也不明不白地跟着跪下了。

这一拜下去,没想到收获了七个八路军哥哥。刘现文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有两个战士拉着刘现文的手,跟他说:“现文啊,等你以后长大了,可得去当兵,为国家出力啊。”

说完,他们就勾了小指头作为约定。

走之前,那七个战士朝着刘现文的爹娘又跪下了,说:“老爹,老妈,我们肯定会回来的。现文兄弟,你们放心,我们一定还会再来看你们的。”

八路军离开后,刘现文就把自己当作八路军的一员了,每天都会在村口转悠巡逻。他特别想成为真正的战士,上阵杀敌的想法,也是越来越按捺不住了。

遗憾的是,刘现文最终没能实现他的愿望。

到了该当兵的年纪,刘现文却因为身高和体重没达标,没能如愿参军,这成了他心里头最大的憾事。

因此,他把所有的期盼都放在了后代的肩上。

【爷爷的遗愿留给了孙子】

刘泉池没让爷爷失望,他骄傲地参军入伍,成了济南军区五十四军里的一名解放军。

五十四军驻扎在济南军区,是大家都知道的“钢铁部队”,他们训练起来那叫一个狠。

刘泉池一开始从学生变成军人,真的很不习惯。刚开始那会儿,他根本没法适应这种大转变。以前是个专心读书的学生,突然间要变成严守纪律的军人,这对他来说真是个大挑战。他得学着适应那些严格的规矩,还有高强度的训练,真的挺不容易的。不过,虽然开头难,但他也在一点点地适应和成长。

刘泉池硬撑着跑完了五公里的负重路,下雨天还得扛着木头往前走。他每次都拼尽全力,眼里闪着泪花,但始终没有放弃。

过了三个月,他心里实在憋得慌,就拿起电话给爷爷打了过去,直说自己特别想回家。

刘现文一脸认真地跟他说,就算心里再想家,现在也不能回去,得努力成为一个好兵。得等到任务完成了,退伍后才能回家。

有了爷爷的支持,刘泉池硬是挺过来了。

2014年,刘泉池结束了军旅生涯,参加了高考。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老家找工作,主要是想多陪陪年迈的爷爷。

爷爷最常念叨的,就是想再见那七位八路军老英雄一面。

2021年3月快结束的时候,刘现文走了,心里头还留着好多没完成的事儿,就这么带着遗憾离开了。

刘泉池老爱跑到爷爷常去的那个路口,自个儿静静地待上一会儿。他心里清楚,爷爷心里头那份放不下的,其实是年轻时一段纯纯的感情。

这事成了刘泉池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他得帮爷爷去找,等哪天到了爷爷坟上,能昂首挺胸地跟他说,愿望给他实现了。

经过一番不懈努力,多亏了央视节目和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找到了刘现文曾经结拜的二哥崔化普的亲人。

崔化普老家在山东临沂,不过遗憾的是,他在2008年就已经离开了人世。

崔化普的老伴说,他以前总爱提起在刘现文家里疗伤的那段日子。他好几次都想去再找找刘现文家,可这么多年过去,农村变得太快了,找了好久都没能找到。

刘泉池看望完崔化普的家人,就立马跑到爷爷刘现文的坟头,把好消息给爷爷说了。

【结语】

革命那会儿,咱们军队和老百姓关系铁得很,就像鱼儿离不开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块儿对抗日本鬼子的侵略。

他们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用汗水和牺牲换来了无数震撼人心的英勇故事。多亏了八路军战士和老百姓的团结一致,最终把侵略者赶了出去,取得了胜利。

他们默默付出,勇往直前,这才换来了我们现在快乐安稳的日子。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