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临,医生叮嘱冠心病患者:3事要注意,别拿心脏开玩笑

俊恩谈健康 2025-04-15 18:56:44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高温天气、湿度变化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都可能对心脏造成额外负担,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

医生提醒:夏季护心一定要注意三件事,稍不留意,可能导致严重的急性心脏疾病,对冠心病患者来说,炎炎夏日更是心脏的"多事之秋"。

一、夏季为什么要特别关注心脏?

夏天是非常充满活力的季节,气温也会随着攀升,此时我们的心脏可能面临着一些挑战,夏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是什么原因让夏季成为心脏病的危险期呢?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原因一: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随之增加

因为气温升高,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体温,会出现新陈代谢速度加快的现象,而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意味着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来支持机体各项生理活动,我们将心脏当作身体的“发电机”,此时机体的“发电机”需要更高效地运作,才能满足机体的需求。

这种高强度的运转意味着心脏心肌细胞的耗氧量会随之增加,这使得我们的心脏承受着巨大压力和负担,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是心脏功能比较弱的人群,他们在夏季更容易发生一些急性心脏疾病。

心脏细胞耗氧量的增加,意味着心脏本身的供血可能会出现不足,这种现象就容易导致心脏出现心悸,或者导致机体出现胸闷等症状,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急性事件。

在夏季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心脏健康,特别是那些本身患有相关基础疾病之人。

原因二:排汗量增加电解质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

炎热的天气,导致我们人体的排汗量显著增加,汗水当中不仅含有水分物质,还含有机体所需要的电解质,如果我们在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或者电解质,就很容易导致机体出现电解质紊乱的现象。

这种现象有可能会导致低钾血症发生,钾元素是我们维持心跳正常跳动的重要电解质,如果缺乏这类微量元素,还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影响心脏骤停发生。

另外出汗过多会导致血液当中的水分含量降低,这就意味着血液当中的其他物质浓稠度随之上升,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血栓现象发生,一旦出现血栓脱落的情况,就有可能增加一些急性症状发生,因为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的流动很有可能流动到或者脑部,这就引发了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

原因三:交感神经兴奋度上升,血压升高情绪易波动

夏季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叫我们感觉到烦躁或者情绪波动较大,其实这与我们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因为温度的上升会影响交感神经兴奋度上升,该系统主要负责调节机体的应急反应。

当交感神经兴奋度上升时,我们的心跳会随之加速,血压也会有所上升,这种机体变化是为了应对外界的高温环境,但是长时间的交感神经兴奋就有可能导致血压持续性地升高,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心脏负担加重。

交感神经兴奋时还会影响我们的激素水平,此时我们可能会感觉到烦躁或者情绪不稳定,如果肾上腺素或者去甲状腺素分泌增加,还可能进一步使我们的心跳加速,又进一步影响了血压升高,使我们的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

从基础这种高压状态下很容易出现高血压并发症或其他急性心血管疾病。

原因四:昼长夜短,睡眠不足出现代谢紊乱

因为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加上天气比较炎热,人们往往容易出现睡得晚或者睡眠不好的现象,而睡眠不足对我们心脏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的心率和血压出现上升现象,这使心血管系统的工作压力增加。

并且,倘若长时间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便极有可能诱发肥胖或者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

某些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肥胖因素也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多种高危因素相互协助,使得夏季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从高温的室外环境进入低温的空调房,或者从低温空调房进入高温室外,我们的血管会出现突然收缩或者舒张的现象,反复地冷热刺激,有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较大,这种现象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为了预防夏季心脏病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尤其是已经患有心脏原发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

二、夏季来临,冠心病患者要注意3件事

第一件事:合理调节饮食,预防血液粘稠

夏季,人体出汗量大幅攀升,从而致使体内水分与电解质流失。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这种流失可能加剧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合理调节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成为夏季冠心病患者的重要任务。首先,应增加水分的摄取量。

冠心病患者,建议每日至少饮水1500毫升,也可依个人状况适量增多。选择清水、淡盐水或者富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椰子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因为糖分过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对心脏健康不利。

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夏季是水果和蔬菜的丰收季节,冠心病患者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多吃富含水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果和蔬菜。

西瓜、黄瓜、番茄之类的果蔬,富含水分且营养丰富,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对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

冠心病患者亦需控制脂肪与盐的摄入。高脂肪饮食会使血脂升高,加重心脏负荷;高盐饮食会令血压上升,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夏季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多吃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的食物。

第二件事:避免极端天气,保持适宜温度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这种天气条件对冠心病患者来说是一种挑战。高温与湿度或致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荷。

冠心病患者于夏季尤需留意,应避免极端天气,保持适宜温度。要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这时气温相对较低,空气湿度也较小,对心脏的负担较小。

若需外出,务必做好防晒与补水举措,携带足量饮用水和防晒用品。

欲使室内温度适宜,可借助空调、风扇之类的降温设备,将室温调控于适宜范围之内。通常而言,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6℃上下是较为适宜的。

需留意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以防温差过大致使血压出现波动。冠心病患者亦需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空调房中空气常显干燥,久处其间,或致皮肤干涩、喉咙不适等症。

第三件事: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

夏季昼长夜短,人们的生活习惯常常会有所改变。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是夏季保健的重要一环。冠心病患者宜尽量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切勿熬夜与过度劳累。

虽然夏季天气炎热,但适当的运动对冠心病患者来说仍然是必要的。清晨或傍晚时分,可选择散步、慢跑等轻度运动。如此,可避免剧烈运动造成心脏负担过重的情况。运动之际,务必要留意补充水分与电解质,以防脱水状况的发生。

夏季气候酷热,人们易陷入烦躁、焦虑的状态。

这些负面情绪或许会致使血压升高、心跳加速,于心脏健康无益。我们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

听音乐、阅读、与友人聊天之类的活动,皆是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绝佳良策。

合理调节饮食、避免极端天气、调整生活习惯是冠心病患者在夏季保健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一经施行,即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保障心脏的健康与稳定。

同时,冠心病患者还应定期就医检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心脏的健康与安全。另外如果发生急性心脏疾病,我们还要了解相关急救措施。

三、突发急性心脏疾病,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急性心脏疾病,其发作往往突如其来,令人猝不及防。

如果我们或身边的人突然遇到这样的情况,知道正确的应对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能救命。

要帮忙得先知道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

急性心脏疾病的症状有很多,但最常见是胸痛或胸闷,感觉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或者胸口被紧紧捏住,疼痛可能持续几分钟,也可能时来时去。

气短之症,表现为未多动弹,便觉气息难平,似有空气匮乏之感,仿若氧气难以为继,即便静止亦觉喘息困难。突然之间浑身冒冷汗,或者想吐,这些都可能是心脏不舒服的信号,心脏跳得特别快,或者感觉头晕乎乎的,像是要晕倒。

如果看到有人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好几个症状一起出现,那很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得赶紧帮忙。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拨打120,别犹豫,别想着再观察一下,时间就是生命。

告知接线员事发地点、事件详情以及患者症状,如此一来,救护车便能快速抵达。

别让患者走动,也别让其做剧烈运动,找个舒服的地方让其躺下或半坐着,减少心脏的负担。

解开患者的衣领与腰带,以使其呼吸更为顺畅。留在患者身旁,密切注意其呼吸、心跳与意识状态。若患者突然丧失意识,呼吸、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此技能宜预先学习,危急时刻或可挽救生命。

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别给患者吃任何东西,也别喝水。因为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或其他治疗,吃东西喝水可能会增加风险。患者可能会很害怕、很焦虑,这时候我们的陪伴和安慰就很重要,告诉他急救人员很快就来,让他尽量放松,别紧张。

急救人员来了之后,告诉他们患者的情况,包括什么时候开始不舒服的,有什么症状,有没有吃过什么药。跟着急救人员的指示做,别自己乱来。他们受过专业训练,知道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突发急性心脏疾病时,别慌张,按照上面的步骤来,就能给患者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时间。

冠心病患者夏季护心,关键在"防"不在"治"。天气虽热,但健康不能"图一时痛快",记住医生的叮嘱,管住嘴、稳住身、放宽心,才能平安度过苦夏。

文献参考:

1.《为什么猝死最多的,是看起来很正常的人?!!》.学霸本霸.2024-08-08

2.《人在猝死前,你的身体会发出这5个求救信号!医生:千万别忽视》.有来医生.2024-11-12

1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