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冬春交季,气温忽冷忽热,是脑出血发病率最高的季节。
作为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发病前又有哪些警示信号呢?

你可能不知道,排在我国居民疾病死因首位的,不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各类癌症,也不是心脏病,而是脑卒中。占总死亡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并且从2010年开始,近15年以来,它的地位从未被撼动过。
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虽然它仅占脑卒中发病总数的约五分之一,但其致死率却高达近一半。即便是有幸逃过一劫,也会有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落下终身残疾,比如失语,偏瘫等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身边需要一直有人看护。
再者就算是可以顺利出院,九十天内复发的风险依然在十分之一左右,五年内复发的概率更是超过了五分之一。
最终只会形成一个往复的闭环,恶性程度不亚于癌症,给患者及家庭都将造成重大打击。

而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约有近八成的患者都是由于长期血压控制不良造成的。
在我国,目前高血压的患者可能已经突破了3亿,而其中能够将血压长期控制在理想范围的可能也就不到两成。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长期高于正常水平(>140/90mmHg)的时候,颅内的血管在高压的不断冲击下,血管壁就会发生变化,尤其是一些细小血管的性状会最先改变。
血管壁上的平滑肌细胞会变大增多,使血管壁变厚,管腔变窄,还会出现功能异常使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
弹性纤维因长期的损伤发生断裂,使血管更容易变形。
同时,长期的高压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就会有脂质物质大量沉积起来,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等。
它们会使血管变得更加脆弱,弹性大大降低。在高压血流的冲击下,很容易发生破裂。

一旦这些颅内的细小血管破裂,血液就会快速的涌入脑实质中。
其中约有55%会出现在脑内的基底节区域,约有25%发生在丘脑区域,小脑和脑干区域则各占约10%。
由于颅内是一个全封闭的状态,即便是绣花针一样细的小血管突然破裂,颅内的压力也会瞬间升高至正常状态下的十倍以上。这样的冲击力,对于颅内的一些本就十分脆弱的组织来说,是可想而知的致命。当大脑两侧半球出血量高于30ml、小脑出血量高于10ml,而脑干出血量高于5ml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危及生命。
高血压患者是否已经瑟瑟发抖,不免疑问,什么状态下会发生出血性的脑卒中呢?

答案就是,即便是处于高血压的前期(即120mmHg≤SBP<139mmHg),发生出血性卒中的风险都高于正常群体。
发表在《Hypertension》的一项研究,通过对我国超8万参与者数据分析。
发现与血压正常(SBP<120 mmHg)的参与者相比,收缩压(SBP)维持在170 mmHg的参与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约4倍,而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约11.4倍。即便是收缩压维持在正常高值(120mmHg≤SBP<139mmHg),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也会增加约3.11倍。
同时,与收缩压波动平缓(波动幅度<5mmHg)的参与者相比,波动幅度较大且超过15mmHg的参与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约129%。

而且,高血压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出血性卒中的风险也就更高。
发表在《Stroke》上的一项研究提到,与血压一直保持正常的人群相比,血压超过139/89mmHg持续五年以内的人群,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了约三分之一;而长期持续二十年、或是20年以上的人群,发生风险则分别升高约二分之一及三分之二。
想要降低脑出血的风险,合理控压是最关键的一步。
而且当脑血管在破裂前往往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如果可以及早发现这些症状,或许可以救命。

症状一、头痛
我们上面有提到,当颅内细小血管受血压冲击,瞬间破裂的时候,会快速的形成一个血肿。这会让颅内的压力骤升,对于其他组织的压迫是剧烈的,其中也就包括大脑内的痛觉神经。
患者往往会出现突然的疼痛难忍,就像脑袋要炸掉一样,几秒钟可能就达到了疼痛的顶峰。当血脑屏障被破坏的时候,颅内渗透压改变,就会出现脑水肿。
但大脑的体积不会改变,只会进一步的增加颅内压,使头疼更加的严重。
而如果是出血点位于脑膜表面或是脑底部,血液就会快速的流入软脑膜和硬脑膜之间的间隙之中,同样会引起脑膜上神经末梢的痛觉反应。

与平时的头疼不同的是,像我们常见的偏头痛,或者是由于紧张引起的头疼等,一般痛感程度都是渐进式的,由轻到重。在休息一段时间,或是药物对症治疗后,疼痛就会消失。而此类疾病产生的头疼,常常是没有过程的。
一开始就很猛烈,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常规止疼药也无法缓解,并会越来越重,伴随其他的脑神经症状(如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

不过,虽然多数的出血性卒中的患者都会出现此类疼痛,但也有个例,那就是一些长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群体。
它们由于年龄及基础病等各种因素影响,神经的敏感性并没有年轻人那么高,对于痛觉就没有那么敏感,可能仅会出现轻微的头疼、头晕。
如果没有及时干预,病情则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恶化。
高血压患者一旦出现了新发的头疼,或是莫名其妙突然头疼剧烈,甚至是伴随言语不清、呕吐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尤其是老年人,即便是轻微的头疼也要时刻留意观察。

症状二、发麻
在发生颅内小血管出血的时候,一些与肢体感觉功能相关联的区域一旦出现损伤,患者就会出现单侧或者是双侧的肢体麻木、刺痛,或是肢体完全失去知觉。
就比如,出血点如果发生在传递感觉、运动的内囊区域,或是处理全身感觉信息的丘脑区域。患者出血点对面一侧的肢体就可能会出现麻木,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肢体位置感觉异常,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四肢有没有在动。
而且出血引起的颅内水肿,比如小脑区域就可能压迫到脑干,造成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或是感觉减退,甚至是消失。

同时,随着颅内压力瞬间飙升,会影响脑干区域的全身感觉传导,这个时候就不止是肢体的麻木,还会伴有意识不清,情况往往就已经很危急了。
与日常生活重的麻木不同的是,一般我们遇到的手麻、脚麻,可能是坐姿不对或是天气原因等引起的。一般压迫接触,缓和一会,症状就会消失。
而此类疾病引起的麻木,往往是毫无征兆,突然半边身子就变得麻木,可能也就几分钟,手脚就会像失去知觉一样。不管怎么改变身体姿势,这种麻木感都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重。

一般来说,约七成以上都是脑损伤对侧肢体单侧出现麻木。
如果是出现了双侧都麻木,双手双脚动弹不得,那就可能是脑干出现了问题。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如不及时治疗,基本致死率很高。
而且相较于老年人,由于受年龄因素影响神经的代偿能力比较差,很多人同时伴有脑萎缩。所以,对于一些轻微的出血,可能就会出现很明显的麻木感。
而年轻人则恰恰相反,可能脑损伤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比较强烈的麻木感,也最容易把轻微麻木当作是劲椎病或是其他不良姿势所引起,而耽误最佳治疗窗口。

症状三、说话含糊
我们之所以能说话,主要是受大脑的特定区域所控制。比如习惯用右手的人群,语言控制区域就在大脑的左半球。一旦颅内出血点出现在此区域,或是血肿、水肿压迫到这些区域的临近组织,患者就会很快的出现语言功能障碍。
比如,说话费劲、含糊不清,断断续续的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往出蹦;或是没办法听懂别人的语言,经常性的答非所问;又没法讲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只会重复性的说着别人说的话等。
与平时犯困思维迟缓,表现出来的说话含糊不同的是,该类疾病起病很急,可能上一分钟还在正常与人交流,下一分钟突然就说话含糊了。

症状也不会休息一会就有所缓解,反而随着出血量的增加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直到彻底无法与人交流,出现失语现象。
此类症状的出现,往往会伴随口歪嘴斜、单侧身体无力瘫软,或是意识逐渐丧失。
这个时候,使用常规的镇静剂其实基本于事无补,应尽快送医。
日常生活中,同样有部分人群即便已经出现了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
比如老年高血压患者并伴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平时脑萎缩本身说话就不太清楚,即便是发生了出血性脑卒中也常被误认为是“糊涂了”。
而且此类人本身剩余脑容量就大一些,所以开始的症状基本也比较轻,等到症状严重时,一般也就说明血肿已经很大了。

症状四、嗜睡
临床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在发病的前60天内都曾出现嗜睡的症状,尤其是在24h血压的波峰时段,以及情绪激动之后。
由于颅骨是一个封闭结构,血肿和脑水肿,一旦挤压到脑干中负责人体觉醒的区域,其功能自然也会被抑制。正常的觉醒周期就会改变,患者可能会从清醒的状态突然就转为嗜睡状态,甚至是昏迷不醒。
尤其当出血点发生在脑干区域的时候,患者的意识水平会直线下降,即便是外界大喊大叫或是外力刺激患者肉体,意识都恢复不过来。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一小部分的记忆缺失,或是原本温和的人突然变得十分暴躁。

与普通的因工作劳累等原因,产生的嗜睡不同。该类疾病通常在休息后得不到缓解,患者可能吃着饭呢就突然睡着了,并且睡的“特别死”。
就算被叫醒了,也没有意识去完整的回答出任何问题,接着又会昏昏欲睡。往往患者还会伴有两边眼睛的瞳孔大小不一,经常会两只眼睛向同一方向斜视等。
同样,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或是高血压伴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的患者中,由于疾病关系他们刚开始的反应可能并不会很剧烈。一般都是从懒得说话,性格也开始变得淡漠,不愿意进行过多的社交,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来等开始,这个时候大家就要警惕,是不是出现了脑出血的问题。

症状五、呕吐
当颅内血肿或是脑水肿压迫到脑干中的呕吐中枢的时候,或是干扰到调节平衡的前庭神经的时候,就会出现呕吐,还可能伴有眩晕感。
患者通常会在没有一点犯恶心的情况下,就止不住的开始吐。不止是胃里未消化的食物,甚至连胆汁都可能被吐出来。
同时,由于颅内高压作用,在呕吐的时候贲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是受到抑制的。这也就会使这些呕吐物没了任何阻挡,直接从胃经食管喷射而出。对于一些普通的止吐药根部缓解不了症状。

在临床上,约八成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都会在呕吐的时候,伴有头痛欲裂和意识减退的症状。如果是脑干出血,还会伴有神经麻痹,肢体偏瘫等。
所以,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可能意味着颅内血管已经出现了微出血。
此时更应该抓住这黄金的发病前六小时,若此时积极就医,可以显著的降低死亡率。

总而言之,虽然高血压已然成为了一类大众慢性病,但合理控压仍是延缓一切致命性并发症到来的关键所在。
想要远离脑出血,就要严格遵照医嘱科学服用长效降压药,定期监测自己的24h血压波动。
避免清晨剧烈运动,或是太用力排便;远离不良的情绪(如抑郁、暴躁、压力等),避免情绪激动;戒烟限酒,避免熬夜;秋冬季节做好保暖,减少血管应激反应。

[1] 吴建平.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及病理生理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 2015, 34(15):2.DOI:10.3969/j.issn.1674-0742.2015.15.097.
[2] 杨卓.高血压脑出血前兆是怎么样的[J].健康必读 2019年20期, 267页, 2019.
[3] 邢伟.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2):2.
[4] 曹琴琴,张君,肖露露,等.高血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 28(11):4.DOI:10.16571/j.cnki.1008-8199.2015.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