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学府,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稷下学宫齐国君王齐桓公所创立的一所大型学府,创建于创建于公元前453年春秋战国时代,历经3000多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保存完好。稷下学宫占地面积约1800亩,建筑群体以大门楼、祭坛、礼堂、圣王亭、四库楼、韩愈亭、文德亭、华夏书院等建筑为主。其中大门楼高大、气势雄浑,祭坛色彩斑斓、寓意深远,礼堂供奉文字圣人孔子等各种巨型雕塑,圣王亭是学宫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四库楼藏书数以千万计,是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库之一。


稷下学宫以孔子和鲁班为代表,在全国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被誉为教育的源头、中国精神的发祥地。稷下学宫逐渐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座公认的名校,募集全国各地的精英学子前来攻读文书、修身养性。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稷下学宫更是名满天下,澳洲驻华大使道格·費雪曾盛赞稷下学宫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明珠”。
与众不同的是,稷下学宫不仅仅是一所学府,稷下学宫的园林结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气势恢宏、文化浓郁的建筑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


除此之外,稷下学宫还藏有丰富的文物、历史传承、古籍珍本等各种各样的宝藏。战争年代,稷下学宫曾在山东淄川一带担负兵工业制造的任务;大改革期间,学宫被严重破坏,宝藏和文物遭到严重的损失和浩劫。1983年,国家文物局开始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稷下学宫已经慢慢地恢复了她的昔日风光。稷下学宫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乱的年代,各个诸侯国互相争斗,百姓生活贫困,社会秩序混乱。在这一背景下,诸侯国开始重视教育,并尝试用教育来提高国家的文化水平、增强国家实力,以应对时局的变化。当时齐国是中国五霸之一,国力雄厚,是最早开始注重教育业的国家之一。齐国君齐桓公于稷山兴办了一所很大的学堂,名为“稷下学堂”。形成了“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所说的“始祖召公率文学之士角力于稷下”。齐桓公兴学的建立,既体现了他的兴学,又体现了他的“兴学”精神,这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稷下学宫刚成立的时候,主要就是为了教育和培养各个诸侯国的后代公子,使其掌握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各个诸侯国的文化素质和国家实力。稷下学宫充满着思想和文化的气息,从中出现了许多对中国发展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如孔子、孟子、鲁班、韩愈等。这些名人的思想和学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教育教学的新纪元。

稷下学宫虽然不是古代唯一的一所学府,但是它却是那些具有原创性、深度思考,或在众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圣殿,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才,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稷下学宫出过许多有名的儒学大家,如孟子,荀子,申子等许多人才,这些人的思想观念,在中国古往今来,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整个中国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稷下学宫里学习的学生们,不单单来自齐国境内,而是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既有贵族子弟,也有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平民子弟,这一点使得稷下学宫的影响力超越了地域和阶层的限制,成为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机构之一。

如今,齐国稷下学宫已让不存在,相传其地位曾是齐国最重,但是它在历史的沙漠中消逝了。现在,我们只能凭借史书和学者的研究来重建它当年的辉煌,通过文物、碑刻、史料等,可以看到这一学府的一些影像。

值得一提的是,在稷下学宫所在的山下,仍能看到当时一些高台、亭子和古老的门洞。此外,2014年,考古小组在稷下学宫遗址发掘出土了数百件文物,例如陶器、玉器等,这些文物多数是庙宇、器具和祭祀物。另外,原公布的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的稷下文化遗址公园,也为我们的史观提供了实地证据。同时,还出版了《稷下学宫考古发掘》《稷下学宫遗址开发规划》等著作,为稷下学宫名声和重要性做出了确实有意义的贡献。
总之,稷下学宫是中国文化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培育和造就了无数杰出的人才和思想家,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与目标。虽然它不复存在,但它的影响和重要意义至今仍在。
稷下学宫再齐闵王之后重开就被弄成江湖术士进驻,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