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都有谁,具有什么历史意义,三分钟带你看完

沧海看历史 2023-06-15 10:28:04

三家分晋起因于晋阳一战,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斗。在战国末期,三族分晋以前,晋国的国主并没有什么实权,而晋国最大的势力,便是那个的智氏家族,这个家族里有个人才叫做智伯,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这个时候,晋国除了智家之外,赵家,魏家,韩家也都是卿,也就是说,这四家才是晋国真正的掌控者。

智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将另外三个家族逐渐吞并,于是出了一个计策,说是要到越国来争夺霸权,要三个家族每人交出一百里的领地,这三个家族当然不愿意,可是魏家和韩家忌惮于智叔,也只好勉为其难地将领地交给了他。

赵家拒绝了,那时赵家的家主是赵襄子,他对智叔恨之入骨。之前在一次战役中,赵襄子与智伯并肩作战,智伯骂赵襄子:“有勇无谋,不能称之。”言下之意是:“长得丑,胆小怕事,凭什么做家主?

而且,有一次,他在醉酒的时候,给了赵简子一个“使废毋恤”的命令,将赵无恤给废了,从那以后,赵无恤就成了“怨知伯”。

如此说来,赵襄子不愿赏赐百里之地,正是因对智叔怀有怨念?如此一来,他们就低估了赵襄子,赵襄子是个胆大包天的人,之前对智伯的容忍,不过是暂时的,如今他既然和智伯作对,自然要做好开战的准备。

智伯果不其然,从赵家人那里得不到一块田地,大为震怒,于是与韩魏二族联手,攻打赵襄子,约定击败赵家人,再将赵家人的田地平分。

赵襄子经过商议,最终还是决定前往晋阳,以晋阳为大本营,对抗智叔,之所以会在这么多的城市中,选择晋阳,或许是因为他的父亲说过,不管晋阳离得多远,都要回来。不过,赵襄子也不是没有脑子的人,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

换言之,赵襄子最重视的仍是百姓,无论有多厚多厚的城池,或有多大的粮草储备,赵襄子都只重视百姓,而这正是他想出来的办法。在艰苦的战斗中,甚至在几乎要淹到城市的时候,仍是“民无叛意”。

赵襄子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就是为了抵御智韩魏三国的围剿,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的主人,对百姓仁慈至极,所以百姓才会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晋阳。

在晋阳,人心所向,武器原料更是应有尽有,这一点,连智伯都没有预料到。当年董安统治晋阳时,城墙用的是狄蒿、桂、荆三种藤蔓,屋内用的是铜制的基座,取出后,便可作箭矢,《战国策》中说:“强而不弱”,“有馀铜矣”,比一般的箭矢要好得多,而且有充足的铜质,坚固耐用。也正因为如此,赵襄子才能够拥有足够的防御力,能够与“智伯”抗衡。

智伯与魏韩三家联手,连续攻打晋阳三月有余,久攻不下,智伯遂提出“晋水以泄”之计,借大江之水,淹没晋阳。智伯的算盘打得好,晋阳被大水冲刷得一干二净,城中的粮草消耗殆尽,军中的伤势越来越重,再过不久,晋阳就会被攻破,赵家大获全胜。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襄子并没有气馁,反而趁虚而入,命幕僚张孟谈,连夜前往韩、魏二族,私下里和韩康子和魏宣子商议,说什么唇齿相依,要他们背叛智伯,和赵家联手,铲除智伯。

当初魏韩和智伯联手对付赵家时,智伯同意平分,但韩魏二人都明白,智伯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如今赵家已经不在了,智家的实力将会越来越强,用不了多久,韩魏二人就会被吞并,这就是唇死舌尖的结果。

再说了,魏韩两家跟智伯肯定是有过节的,智伯讨要韩魏土地,本来不愿意封地的,但被大臣劝住了,所以不愿意封地,等着时机成熟,如今赵家先一步伸出了手,时机成熟了。与赵家结盟,一旦击败智家,韩魏还可以与赵家平分,那就更大了,所以,韩魏才会冒险一搏。

智伯并不知晓韩魏二人已经叛变,他还沉浸在欣喜若狂的喜悦之中,沾沾自喜,以为晋阳即将沦陷,赵家即将覆灭,可是韩魏二人的异常,却被智伯的手下察觉到了。

手下告诉智伯,韩魏两族一定会造反,但智伯并不相信,他觉得自己做得很好,不但没有怀疑韩魏两族,反而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韩康子和魏宣子。

赵家人唯恐智伯怀疑,决心实施剿灭智氏的计策,赵襄子环来绕去,最后挑了一个良辰吉日,杀死了护卫,然后放火烧了金门,把金门的将士全部烧死。结果大功告成,却让他大乱,被魏韩赵三族合围,一举击溃,他想逃跑,却又被擒。

从今往后,赵魏韩不再被智叔欺负,也意味着赵魏韩已经是晋国真正的统治者。智伯死后,赵魏韩三族割据一方,沦为天下人的笑话。

随后赵家迁居晋阳,成为晋国北方的霸主;韩家迁居平阳,成为晋国中间的霸主;魏家迁居安邑,成为晋国南方的霸主;三家分晋,从此,晋国形同虚设。

晋国的国君,现在只有两块地,一块是绛州,一块是曲沃,他生怕赵魏韩三族的卿,会来拜访他们,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一个君王来拜访一个臣子,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三家分晋的缘由

晋国作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国家,疆域包括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还有晋国,这四个国家加起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和它抗衡,而秦国因为他的原因,一直无法向东扩张。晋国这么大,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三位卿给灭了?为何晋国的国主,却无法阻拦?

大晋国的覆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大晋国从一座崭新的建筑,到如今千疮百孔,无论他们如何修复,都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晋国之所以覆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晋国皇室实力下降,失去了对卿的掌控力。

在晋献公以前,晋国曾经爆发过几次内战,晋献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听从了一个外姓人的劝告,将所有人都杀光,导致晋国公族元气大伤,从那之后,晋国的君主,都不再杀害任何一个外姓人,以免影响到晋国的实力,导致家族实力大减,被其他外姓人趁虚而入。

大晋国的君主,觉得之前的内战还历历在目,只要是同门,都可以坐上国君的宝座,至于其他家族的人,哪怕杀了自己的皇帝,也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于是大晋国的君主,便用其他家族的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逐渐淡化了自己的血脉亲情。

从那以后,晋国就一直依赖于外族的力量,所以外族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外族的官员也会越来越多,到了后来,外族的力量越来越强,越来越难掌控,越来越无法平衡。因为朝政由外人掌控,所以晋国皇室与皇帝的关系,也变得疏远了,皇帝不得不投靠外人,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这些外族人不但拥有权力,立下战功后,还能得到一块田地,让他们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大肆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晋国也注意到了外族卿的崛起,所以才会与外族卿起冲突,国君也曾尝试过限制外族,但外族的外族,却让外族的外族,可以和晋国的外族分庭抗礼,但外族的外族,却能与外族卿分庭抗礼。

最终,智,赵,魏,韩四家联手,灭掉了另外两家,从此之后,晋国便被这四家卿大夫所掌控。最终,四大家族联手,将智家覆灭,剩下三大家族,将大晋国一网打尽。

因为周皇帝的实力越来越弱,连自己都顾不上了,所以,晋国才会被灭掉,而从晋国的覆灭,我们也可以看出,周皇帝和晋国皇帝,都在慢慢地失去对各地诸侯的掌控力。
2 阅读:1132
评论列表
  • sun 4
    2023-06-16 15:30

    转发了[点赞]

  • 周朝没有皇帝,晋国没有、王室、皇室,晋没有称王

  • 2023-06-30 23:20

    春秋就屠崖贾有先见之明,知赵氏后面会出主意把一个大晋国给分了,变成战国,可惜了没杀光,

  • 2023-06-29 16:36

    牛头不对马嘴。

  • 2023-06-30 07:18

    这文章看得头疼,很多语句不通不说还有很多错误的地方。多半是用ai写的。

  • 2023-06-29 14:46

    智叔?[笑着哭]

  • 2023-06-27 09:13

    战国末期?这小编[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