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9年十一月,大唐军队在李靖的指挥下,对东突厥进行了全面进攻。次年二月,颉利可汗屡战屡败,佯装认输,但李靖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伪装。然后,借着黑夜和迷雾,一万名唐军冲进了突厥可汗的营地,俘虏了数十万突厥人,将颉利可汗生擒。

唐军一役歼灭蛮夷,开创了中原与蛮人交手的一个神话,此战过后李世民被尊称为“天可汗”。但是谁能想到,三年多前,颉利可汗带领十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一路杀到长安城,逼得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与突厥议和,并且承诺以重金相赠,这才让他们撤军。为什么短短三年时间,两人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大唐的治国之道,万众一心,养精蓄锐,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东突厥的国力突然衰减是根本原因,这让人们不禁感叹一声:“天佑中华”。
突厥人以前是何等的强大?一位令李渊折腰的北地霸主

在远古时代,偶尔也会有一些嚣张跋扈的游牧民族,像是将刘邦困在白登,逼迫汉国和亲几十年的匈奴人,又像是融合了中原的鲜卑,和北魏僵持了一百多年的柔然人。到了大唐前期,突厥已经成为了大唐最令人头痛的一支军队。突厥最开始只是为柔然干活的铁匠,到了两宋时期,突厥人崛起,鸠占鹊巢,成为了整个草原的霸主。在隋代初期,突厥正处在它的全盛时期,它拥有几百万的弓箭,这使中国感到恐惧。好在隋朝也不是省油的灯,经过几百年的战争,这里的百姓都很彪悍,军队也很强大,统治阶层的关陇侯更是能人辈出,隋文帝杨坚更是英明神武,杀伐果断。在突厥人不断进犯的情况下,隋朝采取了软硬兼施,文武并用的策略,依靠军事力量,采用远交近攻的手段,将突厥分成两个部分,与中原相邻的东突厥则成为了杨坚扶持下的两个小兄弟。

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隋炀帝末期,随着中原局势的动荡,东突厥汗国再次发动了叛乱,十几万骑兵开始向北进犯,这让本来就岌岌可危的隋朝朝廷陷入了困境,而隋炀帝一直对他有所防备的李渊却被委以重任,镇守太原,肩负着抵御突厥汗国的责任。

不止如此,杨坚用“以夷制夷”的手段,在突厥人中制造帮派。这一招也被突厥学会,突厥也在中原各地培养以华制华的力量,其中包括刘武周,梁师都,郭子和,薛举,李轨,张长逊,刘黑闼等等,都是他们一手扶持起来的。这就好像是满清覆灭之后的军阀时代,表面上争斗不休的各个军阀,其实都是得到了西方势力的扶持。唯一的不同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唯一的幕后黑手就是突厥。
不管是匈奴人,又或者是突厥人,其民族构成并不统一,而可以被看作是大草原上游牧部落和民族的集合。例如,在五胡十六国时代,以“阿史那”为姓氏的可汗,从平凉逃往金山而居;金山的外形就好像一个兜鍪,因为"突厥"的谐音,这个部落就被称为“突厥人”。

后来,他们打败了柔然,开始了东征西讨,“西破戴笠,东征契丹,北征戎狄”,用自己的力量,征服了所有的游牧民族,统称为突厥。

但是,相对于中原的严格的封建制度,突厥的制度也有着很大的缺陷:一个依靠力量和利益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没有什么凝聚力可言,正如“以强制力为纽带,强制力一失,强而不强”;一旦没有足够的实力,没有足够的利益,这个以利益组织记起来的势力就会瞬间解散。相比于中原,这个时代的草原人显得更加的淳朴。一开始,这里的人都很简单,想法也很简单,很适合他们那种狂野的个性。

但到了隋末,越来越多的汉人来到这里逃避战争,颉利可汗这个头脑简单的家伙就被带坏了。那时,一个名叫赵德言的汉人,或许因为长期在中原朝堂上呆着,到了突厥汗国之后,凭着过人的眼力和口才,迅速成为颉利可汗的得力干将,还被特批负责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赵德言将中原官员的一切都搬到了大草原上,改变了以前的规则,制定了一系列复杂严苛的制度,甚至完全颠覆了大草原上的传统。突厥并不清楚王冲到底想要做些什么,但是从赵德汉言的新规则上不难看出,他似乎在推动突厥汉化。

但所有的体制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执行,而草原上的人们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又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约束?为了制约突厥贵族,颉利则采纳了赵德言的意见,对其它部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对自己部落的人越来越冷淡。至于其他部落的人,他们只是为了得到一些利益,如果得到了利益,他们会乖乖就范,如果得不到利益,他们就会反目成仇。所以,在和李世民便桥盟约达成之后,大西域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战火连年不断。公元六百二十七年,北地发生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雪,下起了一场连绵不绝的暴风雪。由于气候严寒,没有足够的饲料,大草原上的家畜一波接一波的死去,导致大草原上出现了大量的饥荒,很多人都在饥饿和死亡中挣扎。但是由于战争的需要,这位大将军非但没有怜悯百姓,还对各个部族征收高额赋税,逼迫他们造反,导致了各个部族的叛乱。

李世民又遣人迂回到薛延陀的地盘,册立他的一位统帅为“真珠可汗”。得到中原皇权的承认,薛延陀的势力扩大得更快,回纥、拔野古、通罗等部落纷纷投靠,颉利可汗就像是失去了一只胳膊,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六二九年,薛延陀、拔野古、伏古和通罗等各部族纷纷派遣使者到长安朝事。就在这一年的年末,李世民决定发动他酝酿已久的兵法,派遣李靖,李世绩,柴绍,薛万彻,李道宗四人,前往东突厥汗国,启动了灭国大战。
政权上的较量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并不是通过一次的战争就能解决的实力是基础,形势更是关键,一切都要看时机。大唐皇帝继承了隋朝末年战事的颓势,虽然被突厥人欺凌,但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隐忍着,直到最后,他们把握住机会,一举将他们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