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你都知道么,一起来看看吧

沧海看历史 2023-06-18 11:09:18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爱国诗人屈原与端午节的起源

屈原(前340-前278)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著名的诗人。屈原年轻时在楚国闻名,后担任过大夫和多个重要职位。然而,由于一些朝堂上的原因,他遭到驱逐,流亡他国。在流亡期间,他写下诸多民歌和长篇史诗。

《离骚》就是其中一部。这部作品其中就有关于端午节起源的描述。传说屈原的国家楚国被秦国所灭,屈原痛心不已,他选择在岳阳楼上写下了自己的诗篇《离骚》,其中有“短歌行”一诗,讲述了屈原在岳阳楼上观望江水,发出了悲鸣,悼念自己亲手缔造的楚国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屈原此时已经形销骨立,为避免自己的身体被秦国人所侮辱,他投江自尽。当屈原自尽后,楚国百姓投江捞他的身体,但最终都未能找到。人们便在五月五日这天,将糯米等制成粽子,放入江中以及家里的水缸内,试图让鱼虾能够靠粽子来吃,以此避免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从此,五月五日这天就成为了端午节。关于屈原的故事有诸多不同的说法和版本,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屈原已成为了神话人物,他的故事也已被广泛流传。端午节也因此被赋予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色彩。

二、龙船竞渡形成端午节的传说

为什么会有龙船竞渡和吃粽子的习俗呢?据说,这是另一位古代神话人物——伍子胥所起的。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他在与越国的战斗中,因为不同意吴王的一些错误决策而被放逐。这个时候,他得到了越国的帮助,成为越国的一员。在越国,伍子胥为了提高越国的军事力量,他向国王提出了投资建造大船的建议,并教导越人如何划船比赛。这就是龙船竞渡的起源了。据说,在农历五月,伍子胥的故乡扬州出现了一种名为“粽”的食品,他便将比赛的时间设置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而观看和参加比赛的人则以吃粽子来表示。这样,龙船竞渡和端午节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除了粽子和龙舟竞渡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端午节习俗:

一、吃五色饭或五色粥:端午节时,人们会将米饭或粥加入五种不同颜色的食材,如青豆、红枣、黄瓜等,既美观又可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二、饮雄黄酒:这是一种以艾叶为原料制成的雄黄酒,可祛风祛疫。在龙舟节上,人们喝了一杯,以求祝福,祝福自己的家人,一生顺遂,平平安安,身体健康。

三、挂艾叶和菖蒲:艾叶与菖蒲均能起到辟邪的作用,在龙舟节这天,很多人会把艾叶与菖蒲悬挂在门前、屋内或车上,以达到辟邪的效果。

四、佩香囊和戴香包:香囊和香包都是由艾叶、菖蒲等香味浓郁的植物制成,人们通常会把它挂在腰间,达到驱除疾病和邪气的目的。

五、插艾叶 在端午节这一天,除悬挂艾叶之外,还有一种习俗,就是把它插在房门上,窗户上,汽车里,用来辟邪。而赛龙舟是一项古老的体育项目,每年都要在河流、湖泊、海洋等地方进行竞赛,以此来庆祝这个节日。

六、踩高跷:在一些地区,端午节还会有踩高跷的习俗。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踩上高高的木制跷跷板走路,既能增强身体协调能力,也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端午节的常见习俗,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也会有些许不同的习俗,但这些都是人们用来祭祀先贤、祈求平安幸福的重要方式。总的来说,“屈原自尽”和“龙船竞渡”的传说都成为了端午节的起源。无论那种传说,端午节是一个富于文化和历史价值的节日,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和人文精神。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