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和失眠,只因为父母做错了这一点

百合读书 2024-05-31 06:56:00

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保持真性情,那他们就会羞于表达真实的自己,继而改变个性与习惯,以虚假的面目示人。

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想到我昨天答疑的一个高中孩子失眠的咨询案例,原因就是因为父母的引导方向错了。

孩子经过了中考的厮杀成功上岸了排名前三的重点高中,按说这样的学霸一定会阳光自信,有着满满的优越感。

而实际情况上,上岸重点高中后,就开始失眠和厌学。

父母也很开明,并没有要求孩子成绩有多好,只是对孩子说:累了就回来休息一下,咱们请几天假,也没事。睡不着,咱们就去医院检查一下,有病看病。

按说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去检查过也没发现任何问题,却还是一直失眠和烦躁不安。

刚开始是入睡困难,得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夜里醒来三四次,再后来就是凌晨三四点还睡不着,严重时整夜都睡不着。

父母一看孩子这样,就很是焦虑,找老师了解情况,找舍友了解情况,均回复:孩子平时没有任何异常,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是一个积极进取,温文尔雅的好孩子。

尽管外部反馈都很好,可是孩子的实际情况就是失眠和无法安心学习。

那就奇怪了,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点,孩子怎么会突然这样呢?

我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任何事情的爆发都是一个“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过程,它背后形成的潜在原因一定是压力和恐惧以及内心的失衡导致。

但至于详细原因,每个人的情况和经历不同,所表现的爆发点也各有不同。

于是,我对父母展开了提向,询问了他们以下几个问题:孩子和他们的亲子关系怎么样?平时孩子有没有经常分享学校的事或自己的感受?孩子的性格和自我认可度怎么样?

这一问,还真是问出了不少问题。

父母刚开始说孩子跟自己的关系还不错,平时沟通也很畅通。

关于这点我提出了一些拓展,告诉他们所谓的关系不错是日常沟通没吵架,没冲突,这不代表关系好,真正的关系好是完全敞开,会找他们倾诉内心的所思、所想、所感。

能沟通和深度沟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孩子说话和以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意图是两码事。

沟通是关系的前提,也是追溯孩子问题的根源。

很多时候,父母跟孩子的沟通都是无效沟通,孩子说了,父母也听了,但听的效果却并不好。父母如果缺乏同理心和共情力,听到孩子的问题后,只会讲一番没用的大道理。

时间久了,孩子要么是不愿意说,要么是压抑住自己内心的想法,再也没有倾吐心声的意愿了。

经过我这么一步步引导,父母想起了孩子曾过的一句话:我那么努力,还是拿不到结果。

然后父母疏导孩子的话是:别灰心,咱们继续努力就行,要相信自己。

恕我直言,这些疏导的话还不如不说,对孩子不仅起不到半点的疏导作用,还会引起孩子更加烦躁。

要知道孩子出现这样的想法,其实是自我认可度不高,着急去灌鸡汤,说一些所谓正确的大道理,是半点用都没有的。

这时,父母要去察觉孩子是心力匮乏和自信心不足。孩子这时哪里是计较一两次的分数高低,他计较的是“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果“。

说到底是价值感缺失导致的心力不足和自我怀疑,在这样拧巴的复杂情绪中,自己将自己的内心困住了,所以就有了“一切不值得“的情绪内耗,可不就导致了失眠和内耗了?

一个人有心事时,而且当心结无法打开,会陷入负面情绪,如果没有经过正常的疏导,就会让情绪无限扩大化。

我家孩子在高一下刚开学时,也出现过失眠和内耗,而导致厌学和崩溃。

我当时处理的办法是倾听他,然后帮他分析:这是背后的压力导致,厌学和失眠只是你的一个导火索和爆发点。让他尝试内观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内耗点。一般情况只有三个原因:

首先,因为某个卡点触发内心,而导致厌学和失眠。这个点可能是成绩,可能是一件小事,也可能是没有放下的心事。

其次,接纳情绪。有了情绪不要刻意压制他,要及时倾诉和释放。这时父母要做好陪伴者,而不是说教者。

最后,拥抱情绪。一生中不可能啥都顺,即便是天之骄子,也会遇到干不过的人和事,学会接纳与和解,学会放下,会让焦虑情绪缓解很多。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所有的“反常行为”都是在变相呼喊与求救,因为他们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表达自己的心声。

这时父母千万不要自我聪明地去讲一些大道理,没有说到孩子心坎上的说教有害无益。

当然,父母可以通过学习和找到比你能量强或更专业的人来求助,这样就能将问题更快的解决,必要时父母也要学点育儿心理学和生活心理学,这样也能逐渐提升察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好做到临危不乱。

0 阅读:120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