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厌学或休学时,父母能读懂孩子情绪背后委屈,孩子就有救了

百合读书 2024-06-04 06:44:56

自打有陪伴孩子学习100天的想法后,我每天都在以同理心共情着孩子的所感、所思、所想。

再加上转型家庭教育父母心理陪跑之后,接触了不少厌学或休学的孩子,发现一个孩子休学或厌学背后,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孩子之所以出现厌学或休学,父母的家庭教育原因要占比80%以上。

也就是说,孩子在厌学或休学之初,早就向父母释放过一些“信号”,这些信号父母不仅没有接住,反而更变本加厉的逼孩子,或者用错误的方法在帮助孩子。

“背道而驰”的帮助和为孩子好,不仅没有让孩子走出情绪,反而更内耗了和压抑情绪了。

在内耗和压抑以及压力的双重施压之下,厌学或休学成了一种逃避方式,而逃离学校和逃离学习也成了孩子应对问题的无奈之举。

拿我家孩子来说吧,进入高中后第一个学期,他其实就有情绪内耗,因为我完全选择了放手,也没有注意过他情绪的变化。

记得有一次,他向我想法释放“求救信号”时,是这样说的:妈,我最近可烦躁,觉得啥也不想干。别人都在拼命学习,我却根本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不学习心里又可难受,觉得可自责,我想摆脱这样的自己,又做不到。

我当时想都没想说:有这样的情绪很正常。是不是高中生活太累了,学习太辛苦了。要不,你就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休息,别逼自己太狠了。实在不想学就歇歇呗,吃好睡好,心情好就行。

我当时给孩子的建议是让他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不要那么苛责,去运动去释放情绪,等心情好一点时再学习。

乍一看,这样说也没啥毛病。还觉得自己挺通情达理,也挺能体谅孩子的。

但实际上,是我忽略了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孩子已经出现情绪emo了。就好比一个感冒发烧的人,你不是帮他分析是热感还是寒感,不帮他分析症状,却说人人都会生病,保持一个好心情,多睡多喝水,让身体慢慢恢复一样。

有时,所谓正确的大道理,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让孩子信服。

真正应该做到的是抓住孩子每一个字,每一句的关键词,然后揣测孩子内心在想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他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还要去追溯他的心理状态?比如是压力?还是自我认可度不高?还是恐惧和心慌?还是对于目标和现实的不满?

只有在倾听孩子时,能get到孩子倾诉背后的情绪,以及情绪背后的动机时,这时才能给孩子“对症下药”,才能给孩子恰当的帮助,来解决孩子的卡点和问题。

当然,察觉能力是需要练习的。我之所以能做到轻而易举的情绪察觉和情绪拆解,也并不是“妙手偶得”,是因为我坚持了六年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再加上这一年来掉的坑太多。

所以我的察觉能力和领悟力会相对强一点,我基本能从孩子的每一句话中,迅速拆解他情绪背后的根源。

然后会一步步引导他,学会接纳情绪,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接下来是助推他自我疗愈。

只要咱们父母们,能发现孩子情绪背后的委屈,这时孩子就能打开心扉,对父母说一些自己的心里话。

不过,孩子敞开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亲子关系要足够的好。平时要减少唠叨和说教,凡事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而不是作为父母的权威对孩子只是要求和必须,有商有量的关系才良性。

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委屈,也给家长们三个建议:

首先,家长要耐心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

不管家长是否认可孩子,是否觉得孩子讲得有道理,都要耐心听完。

想反驳时,先忍着别说,等自己想明白了再开口。

其次,要学会以同理心共情。

多去设身处地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为孩子考虑,最忌讳说一些大道理或没用的鸡汤励志。

如果不能共情孩子的回应,不说到孩子心坎上的沟通,会让孩子失去倾诉的欲望,下次保准不会再对父母浪费口舌和时间了,只会保持沉默,也会压抑自己的情绪。

最后,父母要学会救火,而不是添乱。

会救火的父母,自己本身就要保持着不断的学习,如果自己搞不定时,要有向专业人士请教和学习的思维,不要凡事自己瞎捉摸。

有时父母自负感太多,总以为自己教育孩子是对的,反而是添乱,耽误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父母成长得尽可能快一点,因为咱们孩子宝贵的时间和年华不可逆转。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如果孩子真的已经叛逆,厌学,摆烂,休学了,也不要太急,就当作是一次对父母的警醒,但父母要早点醒,快点醒,愿意醒,孩子才有救。

1 阅读:96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