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厌学躺平时,我是怎么去助推孩子返校成功的

百合读书 2024-06-01 07:40:42

“我不应自认为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拥有评判权,我应当解放孩子,让他不必事事征求我的认可,也无需为我的不认可而感到害怕或内疚”。

同样,即便孩子真的厌学或躺平也,也没有必要对父母抱歉,更没必要因为自己的“不争气”而觉得辜负了父母,让父母伤心。

尤其是对于初高中的孩子来说,学业压力大,在压力的驱使下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厌学和失眠、烦躁等。

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一些内心的恐惧,压力不过是驱动源,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感才是导致情绪爆发的导火索,而自我价值感低会导致压抑情绪的加剧。

在各种压力之下,看似是大人的孩子就无力应对,会本能选择躺平或厌学。

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而是在内耗的情绪之下,无力应对学业和课堂。这时向上的驱动力都变成了无法宣泄的情绪,而压倒最后一根稻草的只是一些再小不过的芝麻丁点小事。

昨天跟一位颇有才华的少年聊起来他的厌学和休学时,心里特别难过。

我听他云淡风轻的讲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像是在述说别人一样,可是让我听得却满腹心疼,如此懂事又如此克制的孩子,遇到了情绪问题无法解决时,只好选择向内攻击。

于是就有了浮躁和无法专注于课堂,只能选择了休学和躺平。

追溯下少年的经历,因为父母工作的频繁变动,他一路跟着“动荡“,不停地适应新学校,不停的适应新环境,不停的让自己学会接受新事物。

再加上父母对他的忽略和照顾,他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又懂事又自律又独立的“别人家孩子”,一路学霸,一路让父母觉得骄傲,还考上了重点高中。

当遇到压力和情绪时,孩子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自己在消化和承受着。直到高中的生活过于繁重,直到他觉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无法融入时,就有了烦躁和内耗。

他开始怀疑自己努力是为了什么?也求索着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当努力的价值失去了意义时,他内心有了不少的烦躁,开始翘课,开始写作业时敷衍,开始在课堂睡觉。

而这些父母都不知道,父母以为一切都好。像他这样独立聪明的孩子,不应该会出现情绪困扰,像他这么通透博学的孩子,不应该会解决不了这点小事。

可事实是,孩子真的无法面对情绪带来的困扰。他什么道理都懂,什么前因后果都了然于胸,却还是做不到坦然面对。

除了心一阵阵疼外,我更想说的是如果一开始父母能对孩子多点关注,多点理解,多点呵护,多点沟通和照顾,也许孩子就不会逼得像成年人一样承担那么多情绪与感受。

如果家庭能多赋予一些温暖和共情,孩子的情绪就有了倾诉的出口,而不是什么都一个人默默消化和承担。

我见过了太多严厉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拿着为了孩子好而伤害孩子。明明知道孩子身体此时难受,还逼着孩子必须去跑步,这不是爱,是愚昧。

父母对孩子的爱,并不是你给他最好的教育,给他穿最贵的衣服,吃最豪华的套餐,给他足够多的钱,而是给孩子恰如其分的爱。

这对孩子才是最好的赋予与赋能。严厉的爱和无尽的要求,只会让孩子慢慢成为“空心人”,失去了爱的能力,失去向上的热情,也会失去积极进取与目标。

所有的厌学,都有着背后看不见错误的家庭教育,有时只不过是父母无意的一句话,无意间的一个举动。

对于孩子来说,一件芝麻点的小事,都可能压倒他,幻化为情绪和压抑。

我孩子也厌学和躺平过,是因为没有进入心心念念的中科。他嘴上跟我说无所谓,但内心却很痛苦,于是拼了全力想证明自己,却因为用力过猛给自己整崩了。当他有摆烂的迹象时,自己陷入了内耗和无助。

崩了之后,他跟我说:妈,我每天都睡不着,我每天都睁着眼听着舍友打呼噜,我想哭却没有一滴眼泪。我只想回家,只想逃离学校。

我当时并没有说太多,也没有焦虑和着急,给班主任请假把他接了回家,然后倾听他把话说完,然后告诉他直面内心的感受,承认自己是在乎的不丢人,这恰恰说明你是上进的。

请假后第二天上午,我送他返校,还给他一本笔记本,让他写情绪日记,让他一旦有难受情绪时或者写下来,或者给我打电话倾诉。

我告诉孩子:我的手机24小时开机,他可以随时打给我,我帮他远程疏导情绪。

同时,我也跟班主任保持着沟通,告诉他孩子目前遇到了一些情绪困扰,让他帮着我观察一下孩子,要是还有情绪,就允许他请假回家,作业什么的可以适当放松一点。

在孩子遇到情绪问题时,我并没有慌乱,也没有说教,去理解孩子,去多为孩子着想,多去检讨自己做错了什么。

然后通过学习来一步步纠正自己,所以就有了100天陪跑计划和100天正念复盘。

现在我的孩子情绪已经完全恢复了,而且他还学会了如何自主疏导情绪,也不再厌学了。

而我也会持续保持着学习和成长,避免因为自己的偏见和自负,拖孩子后腿。

父母要终身学习,才能终身成长,才能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0 阅读:191

百合读书

简介: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