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汽车界有个言论,说买车最好不要买比亚迪,就算买比亚迪也不要买比亚迪秦,至于为啥?因为多数跑网约车的,都是开的比亚迪秦汉,这就造成了一种刻板印象:比亚迪都是网约车。
要说到这刻板印象的产生,还得归功于比亚迪耐造、经济性高,属于久经考验的车,所以成为众多网约车司机的选择。
不过也因为这些论断,导致一些网约车司机对“比亚迪”三个字比较敏感。之前搭顺风车,打到了一辆特斯拉,因为那个隐藏式的门把手,我妈说了一句“这车真高级”,我姐搭腔来了一句“比亚迪是这样的”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在,司机也直接黑脸了,只不过是出于礼貌没多说什么。
如果要较真的话,会发现,从比例上来讲,与其说“比亚迪都是网约车”,不如说“网约车都是比亚迪”更接近事实。
那么为什么大家都在说“比亚迪就是网约车”呢?
因为大家能接触到的基本都是作为交通工具网约车的比亚迪,而别人的私家车也不会随便给你坐啊,从认知的腿短上来说,这种大概率的事件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思维惯性,导致大家产生这样的误解。
除此之外,还有关键的一点,那就是背后某些品牌商的推波助澜。车企之间的竞争从来没有那么清白,比亚迪这种性价比高的车辆,最容易成为普通家庭买车的首选,那么就损害了其他车企的利益,偏偏比亚迪对现在这种“偏见”还没什么完全的解决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从原本的角度来说,网约车作为谋生的手段,司机们勤勤恳恳,配得上“劳动者”三个字,现在突然给比亚迪贴上“网约车专用车”的标签,无疑就是一种拉踩,尽管很多人开着更高档的车,但是未必拥有一份比网约车司机更高档的工作。
时至今日,这个趋势还有点愈演愈烈的感觉,舆论上带来的溢价,让很多买了比亚迪的私家车主如坐针毡,但是他们又凭什么接受这种莫名的审判?
从理论上来说,这显而易见还是商业竞争使然,见怪不怪,只希望各位不要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