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跑网约车赚钱的人,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态?

网约车之声 2025-04-22 17:35:12

总有人在社交平台晒网约车收入截图,动辄月入过万的数据看得人眼红。可真要问他们“真的赚钱吗”,回答往往含糊其辞。那些高喊“跑网约车能暴富”的人,心里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一部分人是被现实逼急了。工厂倒闭的工人、餐馆失业的厨师、背负房贷的年轻人,把网约车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他们嘴上说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实际是赌一把“多拉一单就多活一天”。这些人并不在意平台抽成多高,只要流水数字能撑过当月房租,再苦再累也咬着牙接单。

另一类人则活在“自由职业”的滤镜里。他们厌倦了打卡上班的压抑,幻想“想跑就跑,不想跑就收车”的潇洒生活。直到真正入了行才发现,平台派单像催命符,早晚高峰堵车像渡劫,乘客投诉像催债。嘴上安慰自己“钱多事少离家近”,实际每天在线12小时以上,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

最容易被忽悠的,是那些信了平台话术的“韭菜”。什么“零门槛月入过万”“时间自由收益高”,把网约车包装成躺赚神器。新司机刚入行就被“冲单奖”“阶梯补贴”吊着胃口,熬到深夜才发现,流水的一半都进了平台口袋。可等到心凉了想退出,又被“押金不退”“等级惩罚”拴住,只能自我洗脑“再坚持坚持”。

还有些人纯粹是虚荣心作祟。在县城开网约车,被亲戚朋友问起职业,张口闭口“互联网大厂司机”,仿佛自己跟科技新贵扯上关系。朋友圈发接单截图都要P掉平台LOGO,生怕别人看穿自己不过是个“高级黑车司机”。这种心态最危险,明知收入微薄,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最后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

更深层的,是人性里“赌徒心态”的作祟。看到别人晒收入,总觉得“他行我也行”,哪怕知道平台抽成20%也觉得自己能跑赢平均值。更有人沉迷于“薄利多销”的幻觉,每天开十几个小时,用时间换那点可怜的流水,还安慰自己“总比打工强”。这种自我麻醉的心态,往往让人越陷越深。

说到底,那些高调宣称跑网约车赚钱的人,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要么是给别人画饼的托儿。真正的从业者早就在沉默中咽下了苦果——被平台算法驯化的疲惫,被成本压缩逼出的焦虑,被职业歧视刺痛的自尊。当你在短视频里刷到“网约车月入五万”的故事时,最好先问问自己:那些光鲜的数字背后,藏着多少说不出口的心酸?

1 阅读:127
评论列表
  • 2025-04-23 10:38

    自己入坑了诱惑别人也入坑,这样心态就会好一点。

网约车之声

简介:八年网约车司机,和你分享路上有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