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战争从来都不只是正面战场上的较量,隐蔽战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近现代战争,更是如此。

龙潭三杰
比如我党建立的中央特科,无数地下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扎根在敌人心脏,将一个个主重要情报送回来,为革命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亚于正面战场的拼死搏杀。
但是,这些立下功勋的地下工作者,却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成功了不能对外人说,失败了也只能自己承受,这虽然对他们不公平,却对革命来说必须如此。
当然了,隐蔽战线从来都不是单行线,比如戴笠领导的军统,对我党的渗透就从未停止,他们同样知道情报的重要性,所以派遣了大量特工陷入我党,试图破坏我们的党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我党军政核心地带,军统自然把对延安进行时渗透当作重中之重了。一批又一批特务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延安,他们从上至下分散,试图获取绝密情报,并进行破坏活动。
这些军统特工,也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熟悉各种情报技能,心理素质也很过硬,确实给我党造成了极大伤害。
在这些特工当中,有一个人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不但成功潜入我党,而且得到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机会,对我党造成了极大破坏,专家推测新四军的覆灭,就可能是他提供情报造成的。

沈之岳
这个人就是素有“蓝色007”、“调查局之父”之称的军统特工沈之岳。
要知道,延安的安保措施很严密,对人员的审查也很严密,沈之岳能够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可见他非常善于伪装,且手段极其高明,是特工中的王牌。
但是,这么厉害的特工,却因为一个递烟举动,引起了毛主席的怀疑,这是怎么回事呢?
01沈之岳,1913年出生,跟蒋介石和戴笠一样,也是浙江人。
据说,沈之岳从小就聪明,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
1930年,沈之岳考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毕业之后又考入复旦大学,成为了一名高材生。
在那个年代,能考上复旦大学,那是相当不容易的,可以说是人中龙凤了。
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沈之岳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了一名进步青年,时常与志同道合者在一起谈论国事,畅想未来。
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沈之岳积极积参加工人运动,没事就上街发传单,发表演讲。
那时候的沈之岳,可以说是满腔热血,总想为国家做点什么,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则十分厌恶。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沈之岳的人生。
大约在1935年前后,有一次沈之岳带头组织了一次工人游行活动,结果被军统特务逮捕了,将他关押在牢房中,准备对其严刑拷打。
沈之岳哪见过这架势,就感到十分害怕,但他十分聪明,竟然对拷问他的特务说,你知道我在南京的亲戚是多大的官吗,你们今天要是敢打我,我一定要你们好看!
特务们听了这话,便有些害怕,寻思这小子的亲戚是不是南京某个大员,真要是这样,可就要闯大祸了。
于是,特务们一商量,认为沈之岳不过是个学生,也没干什么太出格的事,便停止刑讯,而是将此事报告给了上级。

戴笠
不久之后,戴笠就得知了这事,他阅人无数,知道沈之岳在南京肯定没什么亲戚了,本着好奇的心理,便去见了沈之岳一面。
经过一番交谈,戴笠发现沈之岳临危不乱,颇具胆略,还有些聪明劲,做事也很灵活,便认为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戴笠决定让沈之岳加入军统,他与沈之岳进行了几次交谈,虽然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但沈之岳最终选择加入军统。
很快,戴笠就让沈之岳到浙江警校就读,对其进行了秘密而严格的培训。
让戴笠感到惊喜的是,沈之岳展示出了卓越的特工潜质,各科成绩都很优秀,这让他如获至宝。
在浙江警校学习期间,沈之岳熟练掌握了俄语和英语,并熟悉各种特工技能,枪法也很准。
更绝的是,戴笠还让沈之岳了解了国际国内形势,还学习了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主张和组织机构进行了深入了解。
毫无疑问,戴笠打算将沈之岳培养成为一颗打入我党心脏的棋子,他已经在布局一个阴谋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沈之岳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特工,但戴笠没有急着让他接受任务,而是让他回到社会上去,继续当一个进步青年,积极向上海的共产党组织靠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力争有一个足以掩人耳目的履历。

沈之岳
而沈之岳被逮捕之后的这段历史,则被戴笠通过伪造履历的方式隐藏起来,看不出任何破绽。
大约过了一两年时间,沈之岳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了,是一位比较知名的爱国人士。
戴笠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给沈之岳安排任务了。
02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虽然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但蒋介石一直对我党心存忌惮,打算继续暗中实施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策略。
也正是因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缘故,使得延安这个曾经被迫对外封锁的地方,重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开放,无数青年、学者、记者、军官赴延安考察访问,甚至国民党中也有不少人到延安与我党会面。
这就给了戴笠安插特务到延安的机会,他派遣了大批特务进入延安,而沈之岳是最重要的一个。
当时,戴笠给沈之岳明确了任务,主要有两条:
一、潜伏到我党心脏进行情报刺探;
二、伺机对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进行刺杀。
沈之岳接到任务后,没有着急进入延安,而是默默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当然了,当时沈之岳已经改名为沈辉,而他在军统内部的名字则叫李国栋,除戴笠外,没人知道这三个名字其实是同一个人。
1938年,沈之岳的机会来了,当时他潜伏在一所大学当老师,恰好这所学校有一个教授团准备奔赴延安考察,因他一直积极向共产主义靠拢,故而也被邀请加入教授团。
同年4月,沈之岳跟随教授团来到延安,在延安待了一个月。
在此期间,沈之岳积极吸收延安的各种信息,为留下来寻找借口。

抗战时期延安
5月,教授团准备离开延安,沈之岳却坚持要留下来参加革命,而且装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给人一种与日寇不共戴天的感觉。
这样的人,我党自然无法拒绝,但严格的政审还是要做的。
毫无疑问,沈之岳身上没有任何问题,边区保卫处周兴处长、王范副处长多次找他谈话,他都应对如流,也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更绝的是,沈之岳还利用自己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大谈个人理想、家国情怀和革命前途等问题,给人的感觉是,他比许多共产党员的觉悟还高。
很快,审查报告就出来了,沈之岳被定义为一位有知识、有理想、有信仰的进步青年,是我党急缺的人才。
就这么着,沈之岳成功留在了延安,被安排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军政大学可不是一般人想进就进的,毕业的人大多能成为干部,已经是干部的人,出来了也能得到升迁。
在抗大学习期间,沈之岳认真学习,充满热情,成绩也很好,是有名的尖子生和模范生,得到了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的赏识。
当时,抗大不少同学对国统区来得人多少存在一些偏见,沈之岳也是如此,康生却说沈之岳是“国统区来延安学习的进步青年的表率”。

因为康生的这一表态,使得沈之岳最后让人质疑的地方也烟消云散了,后在康生的帮助下,沈之岳甚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抗大毕业之后,沈之岳因为才学兼备,作风优良,而被安排到中共中央机要部门担任收发工作,能接触到许多重要机密。
得知消息的戴笠大喜过望,认为沈之岳不到一年就能有此成就,未来可期。
03沈之岳在抗大期间,除了积极表现之外,还有意外收获,那就是与延安许多部门的领导建立了良好的私人感情,这为他在延安开展情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这一情况,戴笠认为自己的选择没错,沈之岳将是军统在延安最关键的那颗棋子,他便通过秘密渠道告诉沈之岳,要求沈之岳继续深耕,争取坐上更关键的岗位。
此后一段时间,沈之岳向戴笠发送了许多绝密情报,并且由于他表现良好,还被提拔为毛主席的秘书之一,可以与毛主席直接接触。
沈之岳的情报能力有多强?几个故事可以说明:
那是在1938年年底,边区保卫处在延安宝塔山下发现了一名形迹可疑的僧人,于是将其抓捕,经审讯得知此人名叫孟知荃,是军统特务,已经在延安潜伏两年之久。
通过孟知荃,保卫处还抓捕了他的上线,这名上线供称,军统还派遣了一名特务,专门对中共领导人进行刺杀。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沈之岳。
保卫处十分重视这一情况,还报告给了上级部门,整个延安很快就开始了地毯式搜捕和排查,硬是没有发现半点踪迹。

在此期间,沈之岳甚至还向戴笠发去数封情报,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觉察。
这件事之后不久,沈之岳在自己住的窑洞前的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折起来的烟盒,这是他到延安前,毛人凤与他约定的暗号,用于与其他特务接头。
沈之岳打开烟盒,发现里面用密语写了一行字,要他次日到甘泉县杜甫祠堂会面。
这原本没什么问题,但沈之岳为人谨慎,认为当时局势紧张,可能有危险,便没有前去。
由于沈之岳做事小心,计划周全,防备心强,反侦察意识也很好,所以一直没有遭到怀疑,反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
戴笠见沈之岳已经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岂能放过这个绝佳机会,于是告诉沈之岳,让他伺机对毛主席进行刺杀。
沈之岳接到任务后,却没有执行,倒不是他不想听戴笠的话,而是因之前特务被抓之事,延安已经加强了对毛主席的安保措施,难以下手;再者,他认为自己是战略特务,以他的身份,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不必急于一时之功,以后机会多得是。
于是,沈之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戴笠,戴笠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同意暂停刺杀计划。
那么,沈之岳如何能获取更有价值的情报呢?
当然是与毛主席搞好关系,获得毛主席的进一步信任,从而承担更重要的工作了。

延安时期毛主席
那么,怎么才能取得毛主席的信任呢?
沈之岳发现,毛主席很爱抽烟,便认为这是个突破口,于是故意买了毛主席喜欢的牌子,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打算借机给毛主席递烟,以此来获取好感。
沈之岳自己本不抽烟,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一举动,恰恰引起了毛主席的怀疑。
041939年的一天,沈之岳得到了与毛主席独处的几机会,当时毛主席在办公室埋头工作,他则在一旁整理文件。
大约工作了一个多小时,毛主席感到有些疲惫,于是停止工作,习惯性地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准备拿烟出来抽一根,缓解一下疲劳。
沈之岳本暗中观察着毛主席的一举一动,当他看到毛主席摸口袋时,就知道毛主席要抽烟了。
于是,沈之岳快速掏出自己准备好的香烟,然后快步走到毛主席身边,从烟盒里抽出一根烟,给毛主席递了过去。
沈之岳在递烟的同时,还压低声音对毛主席说,“主席,请您抽烟!”
沈之岳自以为很贴心,可以借机博取毛主席的好感,实际上他这是自作聪明,恰恰让毛主席看出了破绽。
毛主席接过烟后,认出了是自己经常抽的烟,于是微微笑了一下,说了声谢谢,似乎对沈之岳的“懂事”感到满意。
当毛主席侧过头去,准备擦火柴点烟的时候,眉头却皱了一下,机敏的沈之岳当然察觉了,心中暗叫不好,难道露出破绽了?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
当然露出破绽了。
马主席虽然喜欢抽烟,却对身边的人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他提倡勤俭节约俭,反对铺张浪费,尤其不喜欢身边人投其所好,搞特殊化。
这一点虽然没有明文固定,但长期在毛主席身边的人却都知道,而且严格遵守。
在此之前,毛主席对沈之岳的印象其实不错,认为沈之岳为人正派,生活节俭,思想觉悟很高,不像是会巴结领导之人。
并且,毛主席从未见过沈之岳抽烟,也没有随身带烟的习惯,今天却一反常态,不但带烟了,而且带的是自己经常抽的牌子,这肯定不是巧合,就是为了投其所好,从而巴结他。
再联想到沈之岳是从国统区来的,而且履历太过完美,看不出任何破绽,在延安的表现也好得有点过头,几乎没什么缺点,哪里有这样的人呢,肯定是装出来的,是别有用心。
再加上,当时准备刺杀毛主席的特务也一直找到,所以他存了个心眼,对沈之岳产生了怀疑。
当然了,毛主席也只是怀疑,并没有证据,甚至认为是自己多想了,便没有再表现出任何异样。
沈之岳也很识时务,递完烟之后就回去继续工作了。
不久之后,本着谨慎的原则,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决断,将沈之岳调到外地工作,去浙江白区担任延安与新四军的联络人,顺便对新四军进行治政指导。
毛主席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消除潜在的风险,而且不冤枉沈之岳。

沈之岳
两年之后,随着沈之岳的暴露,毛主席回想起往事,感到一阵后怕,幸亏当初将沈之岳调走,要不然自己就危险了。
05沈之岳离开延安之后,经过国统区的时候,与戴笠派去的特务进行了情报交换,并接受了戴笠的新任务:刺探新四军的情报。
来到新四军之后,沈之岳这位“空降”官员,得到了新四军首长的重视,担任了多个要职,接触到了新四军的大量绝密情报。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
根据学者研究,正是沈之岳将新四军的情报提供给戴笠,戴笠又上报给蒋介石,蒋介石才能做出正确的军事安排,这才导致了新四军的覆灭。
不过,皖南事变后不久,由于沈之岳推荐到延安的一名特务被逮捕,他担心自己身份暴露,于是果断脱离队伍,偷偷返回了南京。
随着沈之岳的“失踪”,他的特务身份这才被熟知,起初很多人不相信,认为沈之岳这位抗大优秀毕业生、模范党员,怎么看都不像是特务。
确实,沈之岳的“道行”太深,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只有毛主席对他产生过怀疑,但也未能找到他的明显破绽。

沈之岳和蒋介石
让沈之岳逃脱,其实是我党巨大的损失,因为他之后干得那些事,对我党造成了极大伤害。
沈之岳返回南京后,因为“功勋卓越”,所以得到了面见蒋介石的机会,此后他仕途顺畅,在军统步步高升,是戴笠的得力干将。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沈之岳曾主持大陈岛“撤民”,岛上1.4万余人被迫离岛到台湾生活。
后来,沈之岳为了巴结蒋介石,伪装成教师到奉化溪口去拍摄蒋家祖坟,蒋介石看到照片中的祖坟完好无损,并未被挖,就感到非常高兴,便对沈之岳越发器重。
后来,蒋介石让沈之岳在台湾建设间谍基地,沈之岳培养了大量特务、间谍,这些人潜入大陆,给新中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963年,沈之岳潜入澳门,不久刘少奇出使柬埔寨,他在澳门遥控指挥了刺杀刘少奇的行动,要不是因为大雨冲塌路基,导致提前埋好的炸药下沉太多,要不然他就得手了。
1964年,在蒋经国的推荐下,沈之岳又当上了调查局局长,他对调查局进行改组,培养了大量有别于军统、中统的高素质新时代特务,获得了“调查局之父”的称谓。
自1941年离开延安之后,沈之岳领导、参与了很多特务活动,对党和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沈之岳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像沈之岳这样罪恶深重的大特务,竟然在敢在1990年到大陆看病,去过北京、杭州等地,回台后于1994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