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1世纪战略冲突的现实。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已经习惯于打与美中冲突截然不 同的战争。在与地区对手作战时,美国拥有压倒性的实力优势,而对手的升级选择却有限。这对美国而言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它可以追求最大的战争目标,例如政权更迭,而不用担心报复。相比之下,21世纪大国战争的 主要特征包括美国战败和灾难性升级的严重可能性。中国不断增长的力量提高了成功收 复台地区的可能性,其可生存的核威慑能力和新兴的 远程常规打击能力使其有能力对美国本土造成严重破 坏——到2030年,这种能力将继续增强。解放军在 2021年测试了一种新型洲际导弹(可能是一种部分轨道轰炸系统),这是其远程打击能力的一个例子,有朝一 日可以将其用于对美国进行常规或核打击。
国内的网络能力为其提供了直接对 美国本土造成损害的额外工具。 由于中国拥有强大的核武库,美国必须积极努力 以一种自冷战以来从未考虑过的方式限制战争。拥有 核武器的大国之间的任何有限战争都需要“刻意克制”, 因为与地区对手不同,双方都有能力造成灾难性的升 级。
轨道轰炸系统
核时代有限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立有限的目标。核时代有限战争的关键要素是确立有限的目标。 例如,美国可以将其目标狭义地定义为防止中国实际控制台地区。由于美国将至少与台地区以及可能与日本 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联合作战,因此美国还将面临 联盟管理方面的挑战,即说服其盟友也追求有限的目 标。限制所使用的手段也可以发挥稳定作用,例如对冲突中涉及的地理、武器或目标进行限制。攻击中国或核力量可能会使其相信, 这场战争实际上并不是一场有限的战争。鉴于美国追 求最大战争目标的记录以及确切了解另一个国家意图的固有困难,中国可能会担心美国可能会试图追求威胁中国切身利益甚至其生存的目标。 国内在和平时期对美国表现出深刻而长期的不信任,而战争的迷雾和对活跃敌对行动引发的进一步猜疑只 会加剧这些担忧。
总而言之,在实现预期 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用的手段方面保持克制, 是在控制事态升级的同时取得成功的最佳机会。 为了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对最小战争目标和最大 战争目标之间进行对比,图1说明了从全胜到毁灭的 一系列战争结果。胜利是一个国家实现其目标的 程度,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意志强加给战败方 。 全面的胜利使胜利者能够单方面决定和平条款,即使 这些条款侵犯了战败方的切身利益。二战中盟军全面 战胜德国和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对一个拥有核武器的 大国取得全面胜利是难以置信的,因为核时代的一个 决定性特征是,即使“失败者”的常规力量被击败,仍 然可以消灭“胜利者”。有限的胜利 意味着实现有限的政治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胜利者在 完全控制和平条款的情况下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相去甚 远。
英国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取得了对阿根廷的有 限胜利,因为英国重新控制了福克兰群岛, 但阿根廷政权在冲突中幸存下来,并且没有放弃对群岛 的政治主张。有限的失败是有限的胜利的反义词。阿根 廷未能守住马岛,19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未能守住科 威特,都是有些失败的例子。全面失败则是全面胜利的 反义词。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遭受了这种 结果。最后,毁灭比更全面的失败还要严重,包括对社 会基本基础的彻底破坏。尽管这种程度的失败很少见, 但各国过去都曾遭受过这种失败,就像迦太基在第三次 布匿战争后所遭受的那样。核武器使得毁灭成为21世纪 任何大国战争的可能结果,即使一方的常规部队即将取 得胜利。 图2说明了在冷战后时代,潜在战争结果的空间如 何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
美国可能发生的战争结果 范围位于y轴,而伊拉克等地区对手可能发生的战争结 果范围则位于x轴。有些结果是不可能的,例如双方都 取得全面胜利,而另一些则是难以置信的,例如实力较 弱的地区行为体使美国遭受更广泛的失败。
图1 战争结果的范围
图 2 1990-2020年时代,美国可以在低毁灭风险的情况下对地区大国实现最大目标
鉴于美国和中国为避免灾难性升级而必须采取的路 线极其有限,美国需要一种胜利理论,能够在结束冲 突所需的行动果断性和避免代价高昂的胜利所需的升 级管理之间发挥作用。下一节将讨论美国现有的候选 胜利理论。
二、确认潜在的胜利理论。根据有关军事战略和胁迫的学术研究,我们开发了五种 潜在胜利理论类型,这些理论对所有决策者和任何冲突 都适用:(1) 支配,(2) 拒止,(3) 减值,(4) 边缘政 策,以及(5)增加军事成本。表1总结了这些方法。虽 然支配依赖于暴力来消除敌人继续战斗的实际能力,而 其他途径是胁迫性方法,是说服敌人停止战斗,即使敌 人保留了抵抗能力。 表格1 胜利理论的类型
与蛮力不同,强制需要了解敌人的偏好和看法,以操 纵成本和收益,使其更愿意达成和解,而不是进一步 的战斗。强制机制的重点是要么减少敌人认为如果继 续战斗最终可能获得的利益,要么增加敌人在拖延冲 突时就会付出的代价。在这两种优先考虑成本或收益 的机制中,有两个子变体,它们专注于操纵成本或收 益本身的大小,或者操纵敌人实现这些成本或收益的 概率。这些胜利理论并不相互排斥, 因此结合不同的方法是可能的,尽管这样做可能需要 权衡。 支配使用蛮力使敌人没有能力继续抵抗。例子包括 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和美国2003年入侵伊 拉克。这种机制具有简单的吸引力,但它需要显著的 力量不对称,而这在美中背景下是不存在的。对付拥 有可生存报复力量的核武器对手也是不可行的,
因为 将中国的军事力量和工业能力削弱到无法 再自卫或延长冲突的程度,将威胁到中国切身 利益,并可能威胁其生存。在美中就台地区问题爆发战争的背景下,拒止将涉及 削弱中国收复和控制台地区的能力,例如 通过拦截直接参与这场战役的空运和海运资产。要完全消除中国的抵抗能力,就需要摧毁相当大一部分 在和平时期为国家繁荣做出贡献的工业能力,并将矛头 指向支持中国的军队和安全部队。追求如此大的目 标可能需要拆除保护大陆的解放军防空网络,这进一步 加剧了中国对美国消除其核威慑或直接攻击的 能力的担忧。支配往往会带来全面的胜利,但这并不是 必需的——一个国家可以将其目标限制在有限的胜 利上,而让对手政权完好无损。不过,从中国对这种暴 力手段的接收端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目标实际上是否有 限可能并不清楚。
拒止使敌人相信它不可能实现其目标,并且进一步 的战斗不会扭转这种失败。拒止和随后的其他胜利理论都是强制性战略, 因为它们的目的是说服对手停止战斗,即使战斗可以继 续,而蛮力的支配逻辑只是为了让敌人别无选择。拒止 狭隘地关注激励敌人继续战斗的预期利益,而不是确保 更全面的胜利,从而能够强加更全面的投降条件。 在美中就台湾地区问题爆发战争的背景下,这将涉及削 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复和控制台湾地区的能力,从而给 北京带来军事失败,例如通过拦截直接参与这场战役的 空运和海运资产。美国不会将稀缺资源用于打击与此目标无关的 工业目标或解放军部队。如果最初的进攻尝试失败,中 华人民共和国可能会威胁延长战争或升级战争,我们将 在以下各节中讨论这一点,但拒止的目的是让北京相信, 这些选择仍然无法实现其目标,结束战斗是最不坏的选 项。
即使中国从未明确承认失败或做出让步, 一旦意识到缺乏收复台地区的手段,它仍然可能结束 战争。 例如,马岛战争结束时,阿根廷缺乏夺回群岛的 军事能力,即使它仍然拒绝承认英国的主权主张。拒止 并不能消除升级风险,这是任何大国战争所固有的,当 面对遥远战区的富裕而老练的对手时,这可能是一个苛 刻的标准。简值会让敌人相信,即使它成功地实现了其目标, 其收益也将比它最初希望的要小。这通常涉及焦土策略,例如1812年俄国防御拿 破仑时所使用的策略。商界也有类似的案例,企业会 进行自我破坏,例如承担债务或出售有价值的资产, 以降低自己对敌意收购的吸引力。在与中国就台地区问题发生冲突时,减值不会给美国带来 什么影响,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可以减少中国对台地区羁绊的军事措施。
摧毁台地区半导体产业等措施不会影响可能激发中国战争努力的核心利益此外,台湾地区可能会强 烈反对此类行为,而且美国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伤 害合作伙伴也会面临国内政治障碍。如果焦土战略最 终破坏了一个国家最初捍卫的利益,那么焦土战略带 来的胜利也终究得不偿失。 边缘政策通过威胁如果不结束战争就会升级,来 说服敌人停止战斗。这种胜利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勒 索——如果中国不放弃统一,美国将威胁 使局势大幅升级,甚至可能使用核武器。边缘政策与 增加成本不同,因为它是为了引起对未来潜在痛苦的 不适,而不是施加持续的伤害。如果说成本强加是反复向敌强加成 本直到其服从,那么边缘政策则通过威胁以新的、更 令人不快的方式强加成本来寻求服从。 核心挑战是,这种边缘政策故意加大了与一个可以以牙 还有的对手之间冲突升级的风险。
边缘政策是一种“冒 险精神和决心的竞争”,在台地区战争中,是中国而 不是美国,更能承担风险和成本。由于升级对美国来说也是代价高昂的,这带 来了另一个挑战,即以令人痛苦的方式升级可信的威胁, 让中国但又不会痛苦到怀疑美 国威胁的可信度。如果中国将威胁视为虚张声势,美国 可能仍会对坚持到底感到压力,并发现自己正在将冲突 升级到超出最初预期的程度。目前没有分析人士主张依 靠边缘政策,但如果美国发现自己输掉了一场战争,这 种胜利理论可能会得到支持。美国担心其对手可能会 使用这种“以升级促降级”的方式来对付它,而据报道, 中国担心美国实际上会在冲突期间接受这一逻辑 。因此,尽管该理论目前在和平时期缺乏吸引 力,但在战争开始之前向美国决策者强调采取边缘政策 的风险仍然很重要。
增加军事成本利用军事手段来说服敌人,继续战争 的成本超过收益。分析人士有时将其称为“惩罚”,但“增加军事成本”避免 了报复的含义——施加成本在这里很重要,因为它能够 塑造未来的行为,而不是作为对过去行为的纠正。在中 美关系中,一个常见的建议是在马六甲海峡等咽喉要道 对 中 国 的 海 上 贸 易 进 行 遥 远 的 封 锁 。虽然没有人主张将战略轰炸作为一种独立的胜利理论,但一些人认为,战略轰炸可以发挥辅助作用,通过打 击 "对手的权力基础、政治信誉或后勤支持和运 输系统的内部来源,并结合其他更以战场为中心的目 标 " , " 让 决 策 者 了 解 战 争 的 代 价 " 。在消耗战中消耗敌方的军事力量也 是一种军事成本强加的形式,如果这种做法背后的假 设是,成本上升将使对方坐到谈判桌前(而不是导致 其在战场上崩溃)。
依赖增加军事成本的战略必须满 足三个条件,而在美中冲突中,满足这三个条件将是 困难的。 首先,美国必须找到一个压力点的“最佳点”, 这个压力点的价值足以影响中国的决策,但又不会太 有价值以致引发不可接受的升级,我们称之为“金发姑 娘挑战”。其次,美国必须以足够的速度和规模施压最 佳点上的目标,以便在与行动相关的时间范围内产生 必要的强制影响力。第三,美国必须向中国提供可信 的保证,即如果国内遵守要求,痛苦就会停止。 我们在下面详细阐述这些挑战。 在实践中,关于这五种潜在胜利理论的争论通常会 归结为拒止、增加军事成本或两者的混合。这两种理 论之所以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替代方案存在 重大缺陷。由于中国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可生存的 核威慑力量,支配并不是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可行 理论。
边缘政策面临的问题是,与一个可能以牙还牙、可能 更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对手故意加大冲突升级的风险。 最后,减值是不可行的,因为军事措施无法减少中国对台地区的羁绊,鉴于中国希望证明其损失是合理的,这种依恋可能会 在战争过程中变得更加强烈,而且台地区可能会反对这种激烈的措施。
三、确认潜在的升级路径。鉴于三种主要选择是拒止、增加军事成本或两者的混合, 我们应该如何评估与这些方法相关的相对升级风险?升 级是“冲突强度或范围的增加,超过一个或多个参与者 认为严重的阈值”。由 于升级很难量化,为简单起见,我们重点关注两个会影 响这些胜利理论的升级风险的关键变量。首先,这些胜 利理论是否涉及美国和解放军之间的直接战斗?其次, 它们是否依赖增加军事成本?表2总结了这些变量如何 映射到不同的胜利理论,其中拒止和增加军事成本的结 合产生了最高的相对风险,而依赖代理人战争的间接拒 止策略(我们称之为代理人拒止)提供最低的相对风险。 因为这里的重点是军事胜利理论,所以我们不考虑专门 使用非军事工具的战略,例如制裁和外交压力,尽管这 很可能是一个比代理人战争升级程度更低的选择。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