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诞生不到百年,却是瓷器藏品中的“大腕”

元白评文化 2024-11-21 17:06:39

对于现今收藏瓷器的玩家来说,年份是一个价值标准,不到清三代的瓷器似乎都不屑于拿出来细说。可大家知道吗?有一种瓷器生产年份与生于50、60、70年代的你们同龄,它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却丝毫不逊历代名瓷。这种瓷被称为“567”瓷。

“567”在瓷器中年纪很小,在看重“资历” 的瓷器收藏圈,它为什么能成为一个重要角色呢?

因为除了年轻,艺术成分、制作工艺、使用材质、背景文化,这些收藏的指标,“567”瓷一项不缺。

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50年代在景德镇成立后,立刻决定集合了全国相关技术人才来研制一款可以代表中国艺术审美与制作技术的瓷器。

当时,美术方面汇聚了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艺术大师;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王步、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大师。全国的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这款瓷器烧制的工作中,从胎土的筛选,器型的设计,釉绘的构图等细节着手,提高了陶瓷各项制作鉴赏标准。

其中,“567”瓷创烧品种釉中彩(釉下五彩)取得了继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和国际领先地位。除了烧制工艺的提高,瓷器画工上还创作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的传统意义图案,如山水、孔雀牡丹、富贵白头、松竹梅孔雀、麻姑献寿、百花、婴戏、雪景、仙翁、花蝶、瓜蝶连绵等。

“567”瓷中的精品包括,刘雨岑、汪大沧、田鹤仙、王大凡几位名家合作的 “山水、人物、羚毛、花卉粉彩四不同方笔筒”;张松茂的“老梅开花图粉彩瓷瓶”;王步的青花粉彩九桃莱菔瓶等等。这期间涌现了大量的知名陶瓷美术家,可谓“家家抱荆山之玉,个个握灵蛇之珠”。

若说“567”是新中国瓷器烧制的一座高峰,那么这座巅峰上亦有一颗明珠,它是国宴餐具 “建国瓷”。

1953年国庆前夕,景德镇生产出一批瓷器餐具,观之光华闪动,触之细腻无痕,敲之龙吟脆响,这批瓷器便是“7501瓷”。“7501瓷”为半薄胎胎质,大部分加盖。瓷质细腻、温润如玉,以桃花和梅花为图案,工艺上为“釉上水点桃花”和“釉下红梅”,更显清雅高洁。

7501瓷的设计和制作,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陶瓷人才。原材料选用濒临绝迹的临川高岭土,有色金属矿物质研制,手工磨成的色料,瓷质细腻。经精心调配烧制后,白度竟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白度最高只能达到80%。无论从工艺价值、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达到了极致。

如今的古玩交易市场,瓷器到代的收藏精品越来越少见,工艺品占到20%-30%。在很多藏友抱怨很难收藏到到代精品的时候,不妨把眼光投射到这款“年纪”虽轻,但艺术价值极高,历史文化厚重的瓷器上来。相比于价格高昂的宋元明清瓷器,“567”瓷的价格相对较为亲民,保存完整程度也较高,可以预见成系列收藏后的升值潜力。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元白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