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遇冷也可玩(一)市场之冷并无损奇石之美

元白评文化 2025-03-12 17:41:10

奇石在古代被称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几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异石、孤赏石……总而言之,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均可称为奇石。

古来不乏痴爱奇石的文人雅士,北宋的名仕米芾、苏轼就引领着寻石、玩石,以图画文字描绘石的潮流。前十几年,国内拍卖场也屡见奇石身影,并且多次创造拍卖新高。奇石一时成为颇具热度的收藏品类,野外高山流水之间随处可看到埋头专心觅石人。

然而对于以石为业的人来说好景不长,近几年受经济环境影响,奇石成为收藏圈热度下降最快的一类藏品。当年火爆一条街的奇石店铺大多关门闭户,沿路堆放的石头冷清蒙尘,无人问津。

究其原因,除了经济环境因素外,还因为奇石收藏的门槛相对较低,前几年不少人看到了石头的商机后,开始加入这一行当,卖方市场迅速扩大,而买方群体的变化不明显,真正懂得奇石文化艺术价值的收藏者并没有数量上的增长。加上一些奇石体积较大,普通收藏者缺乏收藏条件,更有些石头价格因炒作溢价严重,喜爱石头的人反而无缘去收藏。这就是造成奇石收藏遇冷的原因。

不过,对于真心喜爱奇石的收藏者来说,少了商业炒作的外界因素,倒也不是坏事。虽然手头的藏品贬值了,但更能够精心去欣赏它的天造地设之美。商业寻石人消失后,奇石爱好者在野外遇见一块美石的概率也相应增大了。千百年来喜欢石头的人多了,美石遇冷的只是经济价值,并不是失去了欣赏价值。在奇石商业价值遇冷的时期,也是奇石爱好者的机遇。无论是去户外寻获还是在市场上抄底,都是收藏到美石的好时机。

那么,什么样的奇石才有文化和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现今去收藏它。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古代,奇石收藏集中在天然风景石、庭院石和盆景石等大件奇石类,而且注重的主要是石头的形状。北宋徽宗宣和四年,人们在南方的太湖中发现了一块巨型太湖石,大约有 15 米高,需要近百人手牵手才能将其环绕。而这块太湖石需要从太湖运到千里之外的北宋首都汴梁(现河南省开封市),在机械缺乏的古代,这样的任务听起来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但宋徽宗还是强令劳工去完成了这项艰巨的运输工作。同样的事,清代的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也做过,在故宫添置了青玉大山子等大量奇石与花园假山。可见古代对奇石的欣赏,以皇帝为首,是喜欢大。米芾这样喜爱瘦皱漏透石头天然特征的文人取向,在当初应当不是主流。

不过,米芾可能不会想到,他的非主流审美,千百年后却成为了现代奇石收藏的主流。今天我们推崇收藏的奇石就是以小的摆件和手把件为主。现代收藏者没有那么大的庭院去放置巨大的奇石制作景观。那么,在市场冷清的现状下,首选能够把玩或可以在书房陈列的小巧美石,可以让你藏品收集更灵活多样。

第二点是切记奇石收藏,应以天然为基础。现在奇石收藏界中比较有名的种类有太湖石、灵璧石、英石、昆石等。因为多种材质,使得奇石的评判标准更加细化。但无论是什么种类的奇石,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石头的天然性,奇石重在其自然的美感,不经过人工雕琢的收藏价值更大。奇石之所以具有艺术价值,全因其独特性和惟一性,在关注石头的自然观赏性时,更要关注石头材质,切不可只为追求形似而购买人工雕琢过的石材。

其三,收藏奇石并不一定要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名人、文人拥有过的美石,文化价值加持更多,但因为石头生成的年代比人类早得多,一块从没被名人收藏过的美石,也自有它的艺术价值存在。现在很多人喜欢自己去发现值得收藏的石头,因为采石本身就是人对石的艺术创作。一个人的思维越广,越能联想到更多的石头内涵,所收获的也就越丰富。许多藏石家就是从不经意的偶尔采石才痴迷上奇石艺术的。所以有时候从河边或山上捡到的石头也可能会称为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藏品。

相较于书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品的收藏,奇石收藏更具多样性,而且每一块奇石都有着绝对的惟一性。收藏者可以进行多角度玩赏,可以观赏、摆设、把玩,也可以通过交流来注入文化因素。

奇石遇冷也可玩,关键在于藏家对石头的价值理解所在。喜欢奇石的条友,下一篇我们接着聊最受收藏者欢迎的奇石种类。

0 阅读:0

元白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