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
大家好,我是张三君。
王阳明说:“致良知。”
良知是什么?
良知是心有一点灵明的那一点。
在龙场悟道后,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具足。”
把所有的答案,指向了本心自性。
这也是心学的:“心”。
首先,王阳明说了:“心即理”。
后来,又教“知行合一”。
最后,又提出了“致良知”。
对于致良知,王阳明极其重视,把这三个字,当成是心学的画龙点睛之笔。
王阳明说:我平生所说,也只致良知这三个字。
有人说,良知是直觉。
佛家说:“明心见性。”
孟子说:“尽其心,知其性。”
从性上来说,如果良知仅仅是直觉,对,但是,不全对。
良知是“性”的作用。而直觉只是心的一种作用,而且是具显的作用之一。
性的作用,远大于直觉这一点,能生出直觉,而不仅仅生出直觉。
更准确的说,直觉是良知生发的一个枝叶,良知是生出直觉的根。
良知不仅仅生出直觉,还生出道德,生出智慧,情感,知行等。
良知比直觉更广,更大。
良知是明心见性的“性”。
性是心的作用,性是心的根。
在禅宗,把心比作一个明镜,镜中映照万物,这个作用,就是性。也叫“觉”,“觉性”。
觉性更像是如何把外物装入内心,这个作用和过程。
但是,
人心还有更多的“入世”的高级作用。
比如,
燧人氏发明了火,
有巢氏造出了房子,
仓颉造出汉字,
老子写出《道德经》,
皇帝和宰相治理一个国家,
还有国与国之间打仗,
人还能开悟觉醒等。
这些都仰赖于更复杂的智能。
显然,心有这些本能。
这些本能,更接近于孟子说的:“尽其心,知其性”的“性”。
孟子说:“不虑而知,是良知。不学而能,是良能。”
心有良知良能。
良知本能是知的根,知的底层逻辑。
知的根,就是良知,让人认知世界。
知的根,人人心中都有。
所以,
良知是“性”的作用,
良知是心的本能,
良知是生出智慧,道德,知行,智能等的根。
良知是心和性,更深层次的根,是心和性的底层逻辑。
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
不错。
良知运行时,能知善知恶,这是良知的一个具体作用。
王阳明说,“良知是心之本体。”
人心一点灵明,就是心所有认知,情绪,念头原始起点。
而这一点灵明的第一逻辑,
用于事事物物上,让人能心明。
用于事事物物上,让心通达明照。
良知,用在认知上,就是智慧。
良知,用在生命情感上,就是道德。
良知,用在心性作用上,就是知行。
良知就是一切知行,智慧,道德的根。
但是,因为人的习心有私欲,有我执,有虚妄,所以,遮蔽了良知。
会让人陷入痛苦和烦恼,不能自我实现,佛学也说:“无明”。
致良知,就是让良知运行,不受私欲、我执、虚妄的遮蔽,
从而自心通达,
认知通,
情绪通,
念头通。
所以,良知是人心灵明一点的那一点,
那个原点。
我是张三君,持续更新王阳明心学,儒道佛的内容。
#阳明心学##王阳明##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