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关于“连云港普通高中不得跨区招生”的消息,刷频朋友圈。
这还得了。
作为不可救药的学区控,我们异常敏感教育和学区领域的风吹草动。因为,教育和房子的故事,剪不断理还乱。学校和楼市的关系,千丝万缕,纠缠不清。
这么大的事情,当然会牵扯到楼市的神经。
消息是从《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21年高中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上公示的。对比往年,今年高中阶段招生最大的变化是——
全市分四个招生区域:市区(含赣榆、海州、连云及市开发区、徐圩新区、云台山景区)、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
除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创新人才实验班面向全市招生外,其他普通高中(含民办)执行“按区域招生,分区域管理”政策,在各自招生区域内招生,不得跨招生区域招生。民办普通高中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须向市教育部门提交申请并核准,在市域范围内征求平行志愿后规范补录。
体育、艺术、小语种(国际班)、科技创新等面向全市自主招生。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以后市区的高中只能招市区的,县城的高中只能招县城的——户籍在市区(含赣榆、海州、连云及市开发区、徐圩新区、云台山景区)的考生,只能报名市区内的高中;户籍在县城(东海县、灌云县和灌南县)的考生,只能填报县城内的高中。
这种区域上的均衡,打破了“马太效应”,让各个县中彼此形成了真实的竞争关系。在良性竞争中,一齐成长、一齐优秀。
过去,连云港的高中是按照分数高低,分别进新海高级中学、赣榆高级中学等。进去的生源就彻底已经有了不同分层,学校之间没有明显的竞争关系,招生优秀的中学,基本上就“生源躺赢”。最终,也造成了县中们的日渐没落。
县中的衰落,最终会造成县城发展的滞缓和城乡经济的不平衡。许是意识到现象的严重性,今年开始,江苏省再次实行“属地招生”,在淮安、宿迁、连云港等地同步推广。
那禁止跨区招生,是不是意味着新海高级中学“地位不稳”呢?
也不是。
根据今年招生文件,新海高级中学的创新班仍然面向全市招生,而且招生名额变成了300名,相较于去年还增加了100名。作为全市重点高中,“掐尖”现象依然保留,只不过普通班的招生对象更聚焦于市区内。
据悉,近些年新海高中市区内的考生占比在65-70%左右,县城考生大概30-35%。这也意味着,在招生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虽然今年新海高中普通班名额比去年少了近100人,但整体来看市区内的中考生将有更大的几率就读新海高中。
好像时下还有一种说法——县城的家长们会为了获得“新高/赣中就学资格”到市区买房,会进一步推高市区房价。这种可能当然会存在了,只不过很难去界定这部分县城家长群体带来的影响。因为这个事情,影响确时复杂,又是刚开始实行。但是,就算新海高中35%县城学生的家长们,全部到市区买房,散落在市区各地,每年不到400套的房子,真的不会对全市房价格局有较大的影响。
另外,“各校指标生的分配名额”这个关注点,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其实,这个名额与往年没有太大的出入,大家今年突然热烈得讨论起来,着实令我懵逼。估计很多人受“上海名额到校”的教育新政影响,过度解读了。
连云港各初中推荐的指标生,参加中考在原分数线上可以加10分(录取新海高级中学创新人才实验班班时,指标生不享受加分投档)。但其实,很多学校的指标名额,是几乎用不到或者不需要的。有些优质初中,本来成绩就好,用不着这10分。而一般般的那些初中,即使加上这10分,仍够不着录取线。
结合这些年的实际情况,最终还是靠排名,用成绩说话。
最后一点,今后将严格学籍管理,严禁学校招收借读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
其他更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移步至连云港教育官微查看。
字里行间透露着保护我方新海中学,防止赣中压过新海。
诶,房价又得涨
不跨区,所有希望在老师身上了,遇见个好老师三生有幸,遇见你渣老师一辈子死路一条
[笑着哭][笑着哭]还看不明白吗?就是打压赣中!意思就是赣中你也是市区,我新海也是市区,只有我能全市招你不能[鼓掌]
县城学生会从小学就开始跑了。
会加速县城人才流失的
不是尖子生都去新海吗
这算啥,苏州市区的几个区还分了好几片呢
准备让优秀生市区买房?
赣中就是复读生的天堂,没有复读生啥都不是
赣榆人路过[得瑟]
这是好事,免的多吃多占
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话,赣中不会比新海差
大家也不想想就是大部分尖子生都被新海搞去了,依然没能吊打县中,说明新海的教育水平真的一般。
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这种掐尖害死人
准备去市区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