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坎战役

良陆海 2024-08-15 19:36:51

诺门坎战役是二战时期苏联和日本在中蒙边境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以日本全方位惨败告终,使日本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被迫停战讲和,战略上放弃“南北并进”选择“南进”。苏日此后长期维持和平,直至美国向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向日本宣战。

日本“南北并进”战略的确立与实施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列强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或发动侵略、攫取资源。1927年,为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争夺世界市场和东亚霸权,日本将“大陆政策”作为其基本国策,并在“东方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方针。

1932年2月,日本占据中国东北后,日本军部在确立北上、南进战略上出现争执:日本陆军主张北进,将苏联作为主要假想敌,意在向西方国家表明霸占中国东北旨在威胁苏联,以反苏反共换取西方国家对日本侵华的默许,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向北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而日本海军主张南进,以美国、英国为主要假想敌,以中国为根据地,向南进攻南沙群岛。随后在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日本陆军与海军各执一词、拒不相让。海军强烈主张“北守南进”,提出了向南发展的根本方针。1936年8月7日,日本确立了“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南北并进”战略。此后,日本暗流涌动,蓄谋向苏联伺机出兵。

1939年5月,日本以伪满洲国与蒙古在哈拉哈河畔的一次边界冲突为借口,在诺门坎地区部署重兵,打算不宣而战。日本选择此时“北进”主要有四方面因素。

第一,苏联和蒙古实施了“大清洗”运动。苏军约2万余名各级指挥官遭到清洗,师旅以上被清洗的高中级指挥官占比57.1%,包括“大纵深作战理论”创始人图哈切夫斯基。未被清洗者也惶惶不可终日,苏军指挥力量遭受极大削弱。1937年8月—10月,蒙古各级政府官员、地方干部、军队指挥官、寺院上层喇嘛等l万余人被逮捕。英国首相张伯伦和英法总参谋部认为:“1937年的清洗,使苏联军队内部四分五裂。”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认为,在两三年间,苏蒙军队难以恢复元气,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占领蒙古。

苏蒙联军缴获的日军武器装备

第二,1939年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军部认为,发动对苏联进攻,既可阻止苏联对中国抗战的军事援助,又能够以反苏换取西方对其推进侵略战争的纵容,还可联合德国对抗共产主义威胁,同时还能获取西伯利亚丰富的资源。以边界冲突为借口对苏蒙联军发动大规模试探性战略进攻,可以全面试探远东地区军事实力和战略战术,为实施“北进”计划先行探路。

第三,日军占有兵力优势。苏联离诺门坎最近的铁路站台是西伯利亚铁路的博尔集亚站,距离战场750千米,意味着苏军兵站线也将达到甚至超过750千米,后勤补给非常困难。日军认为,按照日军用平板车标准,大兵团作战的兵站线长度不能超过250千米,苏军在这一地区不可能使用大兵团,日军在兵力上将占有压倒行性优势。事实证明,诺门坎战役中,日军多次兵力占优。如1939年5月14日,日军东八百藏部1000余人在5架轰炸机的配合下偷袭蒙军哨所;7月2日,日军乘夜偷渡哈拉哈河进攻苏蒙军队,当时日军有38000人,苏蒙军队只有12541人,日军占有绝对优势。

第四,苏联裁撤装甲部队。在经历西班牙内战以及1939年的入侵芬兰和波兰的战争中,苏联机械化军作战表现不突出,苏军错误地认为大型装甲兵团不具备独立作战能力,就下令解散了5个机械化军,以编制更小的摩托化步兵师和大量的独立坦克旅和坦克团取而代之。日本关东军第23师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曾任驻苏武官,他对苏军裁撤装甲部队印象深刻,认为苏军不足为虑。

日本“北进”严重受挫

从战役全程来看,诺门坎战役分为两个阶段,而日军围绕“北进”战略确定的两个阶段的战役目的都未能实现。日本一败涂地,通过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入侵苏联的妄想被彻底粉碎。

日本动用的细菌战部队

第一阶段战役目的:速战速决。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认为,苏联在诺门坎地区和塔木察格布拉克不可能大量使用兵力,决定速战速决,在7月上旬完成一次大的战役,争取在当年秋季以前彻底结束战斗。确定“速战速决”目标后,日军采取了偷袭、夺取制空权、坦克战、细菌战、炮阵攻击等各种手段,但均未奏效,且伤亡较大,交战双方陷入僵持。

从偷袭来看,日军实施了3次代表性的偷袭,前2次偷袭得手,第3次偷袭被苏军痛击。第1次是1939年5月14日,日军偷袭蒙军,占领蒙军哨所,蒙军被迫退回哈拉哈河西岸,不过随后苏联第57特别军协同蒙军又夺回了阵地;第2次是1939年5月28日,日军偷袭并摧毁蒙军后方第6师指挥所,苏蒙联军再次退回哈拉哈河西岸,随后双方在哈拉哈河两岸形成拉锯局面;第3次是1939年7月2日,日军乘夜偷渡到哈拉哈河西岸,在占有绝对优势兵力和战场主动的情况下被苏军击溃,对陆军无限自信的关东军惨遭败绩、士气低迷,再也未敢冒险跨过哈拉哈河。

诺门坎战役略图

从夺取制空权来看,日军从占优到失利。1939年5月14日,数百名日军骑兵在航空兵支援下一举击溃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蒙军被迫撤回哈拉哈河西岸。日军发现苏空军力量较弱后,于1939年10月初发动第一轮大规模进攻,夺取了诺门坎地区的制空权。此后,日苏双方进行了多轮的拉锯空战,苏军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越打越多,日军航空兵因后援不继,由刚开始的占有优势,逐渐转变为被动挨打,丧失了制空权。1939年6月27日,日军以规模空前的百机大轰炸空袭苏军的塔木察格布拉格空军基地及其周边机场,又夺回了主动权。1939年7月初,苏军通过后方补充,凭借飞机数量优势和武器装备性能优势,再次夺回诺门坎地区的制空权。此后,制空权始终被苏军牢牢掌握。

从坦克战来看,日军将此前从未舍得用、被视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当时日本仅有的一个坦克师团)调往诺门坎,苏日双方进行了大规模坦克会战。日军的89式坦克虽在侵华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性能远不如苏军的T26和BT7型坦克,加之日军小松原道太郎中将认为苏联装甲部队不足为虑的错误判断,导致第1坦克师团损失大半。是役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

从细菌战来看,日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1939年7月13日,为挽回战场颓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派731部队秘密向哈拉哈河中投放22.5公斤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烈性传染病菌。因担心使用细菌战遭国际谴责,为防止泄密,日军连自己的士兵也没有告知。由于苏联早已判明日军战略企图,朱可夫多次对诺门坎地区进行现场考察,精细做好战场准备。苏蒙联军饮水来自后方,未出现大的伤亡。反观日军虽下令严禁饮用河水,但还是有不少士兵因偷喝河水而丧命。据统计,日军共有1173人因病因不明死亡。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减员严重,不得不进入休整状态。

从炮阵攻击来看,日军将炮兵联队调往前线,炮击哈拉哈河对岸的苏蒙联军,苏军迅速转移炮群阵地,并将日军阵地划分为若干炮击区,详细标绘各炮俯仰角度、对东岸水平距离。因苏蒙联军西岸地势高于东岸30余米,日军火炮射程有效距离18千米,而苏军火炮射程30千米,炮群新阵地位置也由苏联名将朱可夫精心考察,炮击效果不言而喻。日军甚至请求炮兵不要还击,以免招来更加猛烈地打击。炮战之后,再次遭受重挫的日军再也无力发起反击。

第二阶段战役目的:长期坚守。1939年7月,日军被迫放弃速战速决的战略,转而决定长期坚守。1939年7月25日,日本关东军司令植田谦吉不得不命令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停止进攻,占领东安重要战线,并构筑阵地”。1939年8月12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命令第6集团军加强戒备,做好越冬准备。此后,日军对苏军作战企图、反击时间、主攻方向等作出错误判断,多次组织增援反扑但均未奏效,最终大败于苏军。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未能发现苏军真实作战意图。苏军有计划地采取了一系列欺骗迷惑措施,进而实现对敌突袭。如电话和无线电只准涉及有关防御方面问题,现地勘察的指挥人员必须着战士服装且只能坐卡车,一切部队的调动、集结和部署都在夜间完成,使用各种音响器材在前沿阵地制造各种嘈杂声音诱敌习以为常,印制并投放几千张《战士防御须知》传单到日军阵地等。苏军的战役战术欺骗计划取得成功,日军以为苏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防御而非进攻。

第二,情况判断错误导致仓促应战。日军向诺门坎大规模增兵后,兵力达到75000余人,准备在1939年8月24日向苏军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惯于偷袭的日军没有料到,苏军会发起突然进攻。苏军突然进攻的时机是精心选择的——1939年8月20日,苏军趁日军疏于戒备,在5时45分发起了准备已久的进攻,睡梦中的日军非死即伤。

第三,主攻方向判断失误导致错误用兵。苏军三个集群在南、中、北三个方向同时发动进攻,日军遭到突袭后,错误地认为苏军的主攻方向为其北部右翼,急忙调兵增援右翼,造成左翼空虚。苏军担任主攻任务的南方集群于1939年8月20日当天突破日军南部左翼,向其侧后快速迂回,突入日军阵地背后,进而包围日军予以围歼。

第四,对峙被围难以突破。苏军北方集群攻至730高地时,日军凭借地势顽强抵抗,并多次进行反冲锋,双方伤亡很大,形成对峙。苏军将预备队第9装甲摩托旅和伞兵旅投入北方集群,并派出北方集群一部迂回到730高地北侧,截断了日军补给线。第9装甲摩托旅先头部队于1939年8月23日迂回至日军阵地后方,苏军进行两翼包抄的装甲部队顺利会师,并将日军合围分割成三个孤立部分,逐个进行围歼,于1939年8月31日23时攻克日军最后一个防御阵地。

朱可夫与苏蒙联军

第五,增援反扑接连受挫,士气大降。1939年8月24日,从海拉尔赶来的荻州立兵中将指挥日第23师团对苏军南路进行反攻,因缺少反坦克武器以及炮兵,处于劣势,反攻接连受挫。日军先是投入第7师团,继而又投入第2师团和第4师团增援,谋求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但第7、第2师团都被苏军击溃,士气大降,直到日本和苏联达成停火协议。一直未形成有效攻势。

战役影响

经诺门坎一役,促使日本最高统帅部改变了对苏联军队战斗力和战争准备情况尤其是装甲部队的一贯认知,深切感受到双方作战能力的天渊之别经受了诺门坎战场上的连续失利后,日本清醒认识到“北进”是走不通的,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南进”主张得到了肯定。日本翌年(1940年)偷袭珍珠港,引爆太平洋战争。

责任编辑:陈晓芳

0 阅读:1

良陆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