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新一代自行大口径火炮

良陆海 2024-08-17 21:01:16

目前美国陆军中型旅和轻型旅使用的是M777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炮。2023年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美国陆军参谋长兰迪·乔治上将曾有一个非同寻常的表态,即“美军需要新一代国产自行火炮,譬如卡车炮”。当下时间已经跨入2024年,美国陆军即将迎来首批“卡车炮”装备的步伐越来越近。该如何理解美国陆军的卡车炮时代?这自然是很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背景

俄乌冲突中,双方的炮兵处于战场主导地位,如今俄乌冲突进入到第三个年头,带给人们的战争认知有些却是反常识的。比如炮兵的战场地位就是如此。早在机械化战争时代,一流的军事国家就已经有不太重视炮兵的倾向,最大原因当然是因为空中优势越来发达,炮兵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精确制导航空武器的小型化、普及化,炮兵的地位有了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大炮兵主义基本被扫入了历史垃圾堆,及至俄乌冲突全面爆发前,“未来战争是炮战”几成笑谈。然而,作为二战结束后罕见的区域高烈度战争,俄乌冲突改变了人们对炮兵的看法。在俄乌冲突中,俄方依靠地面火炮对乌方进行打击。通过用重型火炮反复对乌方阵地“犁地”,来打通前进的道路,应对乌军的抵抗,让乌军无处躲藏只能不断后退。

M777 155毫米榴弹炮可由“黑鹰”直升机吊挂机动

比起精确制导武器,火炮能够及时支援前线作战,提供火力支援和覆盖,战场打击面大,弹药消耗相对低廉,这是空袭和导弹都做不到的。从马里乌波尔战役到波帕斯纳亚战役,从阿瓦迪夫卡围城战到北顿涅茨克围城战,从夺取红利曼到夺取克里米纳,俄军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胜利,都是依靠重型火炮的优势。每当战役无法打开局面,俄军就拿出重型火炮对乌军进行轰击,以炮击的重锤,打开前进的通道。据统计,俄乌之战中,乌军大部分被摧毁的目标,都是由火炮实施的,大部分伤亡都是由火炮造成的。在马里乌波尔攻城战中,俄罗斯正是使用了各种口径迫击炮、榴弹炮、火箭炮等,使得乌方战斗人员被迫躲进坚固工事中,从而为俄方部队推进和包围敌人创造条件。而在对付坚固工事中,又可以用重炮反复“犁地”,使敌人无法阻止有效的抵抗和作战,就像俄军围攻亚速钢铁厂那样。在顿巴斯战场上,俄军以地面火力对乌方进行封锁和压制,完成对其战场分割、火力包围。通过强大炮击,不断消耗乌军战斗力,然后再发起进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加快了战斗进程。正如俄军夺取顿巴斯交通重镇红利曼城那样,在俄军炮击1天之后,乌军直接就撤走了。在巴赫穆特战场上,对乌方打击之惨烈,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罗斯在这一地区频繁使用“温压弹”,刚刚撤退到巴赫穆托夫卡河西岸的乌军第241国土防卫旅、第71猎兵旅以及第53机械化旅的阵地,均遭到俄军TOS-1A火箭炮发射的温压弹袭击,乌军的防御工事几乎被轰平。俄军在巴赫穆特战场上大量使用温压弹,已经成为了常态,地面成为浮土,树木已成焦炭。同样,乌军炮兵也打得极有声色。尽管受制于弹药数量不足、装备型号杂乱、装备质量以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在与俄军炮兵的战场对抗中整体上处于劣势。事实上,已经有观点认为,炮兵对抗的天平,最终将决定俄乌冲突的走向。也正是在这个炮兵战场地位重新得到认同的时代,对传统野战炮兵建设谈不上热心的美国陆军,乌克兰战场影响的冲击下,其心态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对曾经漠视的卡车炮表现出了真诚。

M198式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只能由重型直升机吊运

卡车炮的长期缺位

现代化卡车炮和车载榴弹炮因为拥有机动性好、火力猛、采购成本低等特点,早在30年前就受到法国、瑞典等国的重视。近10~20年来,现代化卡车炮又进一步得到以色列、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的认同,但美国陆军却游离在这一潮流之外,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由于冷战后爆发大规模陆战概率的降低,美国陆军实际上并不太重视轮式自行榴弹炮或车载榴弹炮等远程压制类身管炮兵武器的开发,且许多原有的方案与计划也都纷纷没有了实际的下文;另一方面,美国陆军对直升机机动炮兵的热情也有些过度,或者说过于理想化了。

俄军炮兵在战场对抗中整体上处于优势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取代当时已沿用20多年的M114A1式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美国陆军提出发展可用CH-47直升机吊运、具有高度战区机动性的新型155毫米榴弹炮的计划,并要求其发射火箭增程弹的射程应达到30千米。预计主要装备陆军空降师、轻装师和海军陆战队炮兵。新型榴弹炮于1968年9月开始研制,1969年制造出第一门样炮,名为“XM198式”。1970年4月进行了样炮的系统鉴定,同年10月完成设计工作,1972年4~5月交付了10门样炮,1972年10月至1975年年初进行了可靠性试验。1975年2月至1976年10月制造出4~9号改进型样炮,并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制与使用试验。1976年12月正式定型为M198 155毫米榴弹炮。M198榴弹炮的整个研制周期历时11年,进行了各种环境试验、强度试验、重要部件考核改进试验以及部队使用和鉴定试验等,累计发射了13万发炮弹。在海湾战争中,美国陆军共有14个营的336门M198 155毫米榴弹炮参战。但是由于M198 155毫米榴弹炮仍然相对较重(仅双室炮口制退器就重达113.4千克),只能由重型直升机吊运,无法利用“黑鹰”这样的10吨级通用直升机作为战场机动载具,这使其实际战场运用大受限制。于是美国陆军又提出研制战斗全重只有M198一半略多的轻量化155毫米榴弹炮,要求重量不超过4.08吨,能由中型直升机实施吊挂机动,火力性能优于M198榴弹炮,并在各种作战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射击稳定性,这就是后来更具知名度的M777 155毫米榴弹炮。M777榴弹炮最初于1985年提出技战术指标、开始预研,1997年正式由英国BAE系统公司研制,2000年6月量产交付并装备美国陆军。M777榴弹炮是世界上首门大规模采用钛和铝合金材料制造的身管火炮系统,因而重量轻,全炮总重低于3.8吨,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轻的量产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只是M198 155毫米榴弹炮重量的一半略多。

除了重量轻外,M777的信息化能力也比M198跃上了一个台阶,该炮配备有数字发射、惯性制导和SINCGARS无线电系统,发射普通榴弹射程24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射程可达40千米。由于M777榴弹炮远射程、高数字化,可以用车辆牵引或直升机吊运,具有快速部署和装载等特点,在很长时间里都颇受美国陆军青睐。不过,以法制“凯撒”为代表,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流行开来的卡车炮/车载榴弹炮,在美国陆军眼中,是一种鸡肋式的炮兵装备。向上,卡车炮的越野机动和装甲防护比不上履带式自行火炮;向下,卡车炮的战区机动能力又远远比不上直升机。所以,虽然以“凯撒”为开端,瑞典的“弓箭手”随后跟上,自上世纪90年代始卡车炮的热潮逐渐兴起,但美国陆军却基本上是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变化了的情况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陆军计划编成3种类型的战斗航空旅,即轻型战斗航空旅、中型战斗航空旅、重型战斗航空旅三种类型。而无论哪种类型的战斗航空旅,其直升机突击营(AHB)都编有30架UH60。上述战斗航空旅的编成,在海湾战争前后基本实现。冷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轻、中型战斗航空旅,被全谱作战航空旅的新编制所取代,但“全谱CAB”中的AHB,仍然是清一色的30架UH60。事实上至2024年,美国陆军仍然装备2135架“黑鹰”系列10吨级通用直升机,约占美陆军直升机总数的60%,是美国陆军最重要的通用直升机装备。可见,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黑鹰”直升机的能力,对于美国陆军保障其部队战斗力优势至关重要。对于直升机战场机动能力的重视,自然要传递到配套的炮兵装备的建设中。从2006年开始,美国陆军加速M777 155毫米榴弹炮的采购列装,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对M777进行版本迭代,先后推出了M777 A1/A2/ER等多个升级版本。M777A1改进的重点在于初级版火炮数字化软件系统(TAD)BlockⅠ,整套软件系统包括配备车载导航系统(与M109A6“帕拉丁”火炮一样使用激光陀螺仪进行定位,并用GPS进行辅助定位),以及与火力指挥中心(FDC)相连的数字通讯系统和武器自动瞄准系统,并与AFATDS炮兵火控系统进行数字化集成,以为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提供联合网络化的火力。M777A2榴弹炮是M777榴弹炮的进一步数字化升级版,该炮增加了车载电源、卫星全球定位和惯性导航系统、无线电、火炮显示单元(GDU)和炮长总成装置(SCA)。M777A2榴弹炮改进重点是将火控软件升级至Block 1A标准,以使其能够具备可编程能力,发射新型M982“神剑”制导炮弹。至于M777ER则采用超长的52倍口径,实现射程翻倍。M777ER榴弹炮是美军扩展射程加农炮(ERCA)项目中的产品,该炮在原M777榴弹炮基础上,火炮身管长度增加了1.8米,在使用新型增程炮弹时,射程一举达到70千米,而M777榴弹炮使用普通炮弹时,射程仅24千米。M777ER轻型榴弹炮增重不到454千克,全重4.65吨左右,仍然可以进行吊挂运输等操作。M777系列的不断推陈出新,反映了美国陆军(实际上也包括美国海军陆战队)对超轻量化直升机机动身管火炮及其作战理念的深度认可。然而,直升机机动火炮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构想,但也是非常不切实际的构想。当然,美军曾在海湾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对直升机机动火炮的作战理念进行过相对成功的验证。但需注意的是,这是几场对手之间实力严重不对等的战争,美军直升机可以在上述低威胁的战场环境下吊运155毫米榴弹炮从容机动,但在高烈度战争中这却是一种奢望。

以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为例,英国国防部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这场事实上的高烈度局部战争中,俄空天军已投入涵盖卡-52武装直升机、米-24武装直升机、米-35M武装直升机、米-28N武装直升机、米-8型运输/电子战/医疗救护直升机等在内的直升机600余架,投入量占据俄空天军直升机装备总量的45%,是继冷战后全球规模最大的直升机实战应用。作战行动上,俄空天军直升机全程参与俄军在基辅、敖德萨、马里乌波尔等多个方向的攻防作战行动;作战任务上,直升机被大量用于执行机降作战、火力突击、勤务保障、应急救援等作战任务,但俄空天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直升机损失也是相当惊人的。仅截至2023年3月初,俄空天军可确认残骸的直升机损失数就已达52架,包括10架米-8运输直升机、8架米-28武装直升机、5架米-35武装直升机、4架米-24武装直升机以及25架卡-52武装直升机。虽然俄乌军事冲突中俄空天军直升机战损数量后续有所下降,但整体仍然超出人们预期,处于相对高位。事实上,俄乌冲突带给人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尽管不能“因噎废食”,彻底否定直升机在低空/超低空领域突出的作用和地位,但单装性能与整体表现的失衡也映射出直升机只有恰当使用才能彻底释放效能。这对于高度依赖直升机机动作战的美国陆军来说,则意味着其炮兵作战理念的部分颠覆。俗话说,落了地的凤凰不如鸡,如果M777不能由直升机吊挂实施战场机动,实际上就是一门传统的牵引式榴弹炮,而牵引式榴弹炮在现代战场环境中,其战场生存能力、作战能力都是十分堪忧的。人工放列和收炮毕竟太慢,人工装填也太慢,在反炮兵火力转瞬即至的现在,生存力大有问题。比如从著名的“西方-81”演习披露的数据看,当时苏军各种侦察手段发现敌炮兵阵地的比例分别是,炮兵侦察兵光电侦察手段占60%,炮位侦察雷达20%,航空侦察20%。

M777牵引式榴弹炮在乌克兰战场上损失较大

苏军1个摩步师或坦克师充当集团军进攻“矛头”时,可得到17个炮兵营的火力支援。北约炮兵实施火力拦阻射击后,苏军反炮兵火力可在5分钟之内向开火的北约炮兵阵地倾泻600余发炮弹和火箭弹,覆盖400×250米的区域。这还只是冷战中上世纪80年代苏军的水平。根据2018年版的美国陆军教范中透露的信息,其配备的TPQ-37炮兵侦察雷达能在敌火炮开火后的10秒内测出其位置,并在45秒内完成坐标校正工作,接下来火力调度耗时35秒,执行反炮兵作战任务的火炮从接到信息再到首弹出膛需耗时30秒。也就是说,美军现阶段反炮兵作战理论最快反应时间为120秒左右。这就是为什么不少国家编制自行火炮作战规程时,将其在一个阵地上的作战时间严格限制在90秒左右的原因所在(现代自行火炮在一个阵地上从首弹出膛到撤离阵地的时间,就是根据对方的反炮兵作战能力来确定的)。牵引炮兵能在这样水平的反炮兵能力中发挥多大作用是有疑问的。乌克兰战场还揭示了无人机和巡飞弹的问题,更加增加了牵引炮兵的压力。况且,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轻量化,便于直升机机动,无论是上一代的M198还是M777,都放弃了增加过多的机械辅助装置(如类似FH-70的辅助行动机构和半自动装填机构),自动化程度差,是一种高度依赖人力操作的炮兵装备,这就使其地位更加尴尬。残酷的战场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美国于2022年4月分两批向乌克兰提供了总计90门M777型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以及184000发炮弹,可以装备5个炮兵营。至2022年10月1日,乌军一共接收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152门M777榴弹炮以及至少42万发炮弹。2022年6月19日,俄军宣称发射“口径”巡航导弹摧毁了尼古拉耶夫市一座变压器厂内的10门M777榴弹炮;7月14日,俄军又宣称通过无人机侦察发现并摧毁了乌军一个M777榴弹炮排。美国国防部则在2022年5月16日就承认,M777虽然极为有效,但仍在俄军远程导弹的打击下遭到了一定损失。此后,美国和其盟国又向乌克兰陆续提供了数目不详的M777来补充战损。但有俄媒统计数字表明,至2024年3月,乌军M777超轻型榴弹炮在战场上的损失已经超过150门,其中大部分能得到图片和视频的证据支撑(甚至有M777的残骸被俄军缴获并公开展示),接近西方向其提供总数的2/3。即便这个数字是有水份的,但M777榴弹炮在乌克兰战场上遭受了严重的损失是不争的事实,是俄罗斯军队主要追捕猎杀的目标之一。乌克兰战争还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空中火力支援并不总是可靠,陆军必须在离开空中火力支援的条件下保持战斗力,这就依靠炮兵了。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火力杀伤,步兵是典型的兵力杀伤手段,坦克是披坚执锐还长上铁脚板的步兵,炮兵才是火力杀伤的主力。这对于大量装备M777系列牵引炮的美国陆军来讲,触动可想而知。

俄乌冲突中,双方的炮兵处于战场主导地位。图为乌克兰国产2S22“伯丹纳”155毫米卡车炮

迈入卡车炮时代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撤收时间过长的传统牵引火炮已出现被车载榴弹炮取代的明显趋势。车载榴弹炮(卡车炮)不是轮式自行火炮的简化版本(如南非的G6、捷克的“达纳”),而是对牵引式火炮生态位的全面替代与升级。车载炮经过优化设计后,其造价可低于火炮和机动载具单价的总和,而且配备半自动装填机、自动数据传输系统、液晶显示终端、身管测温器后,其火力反应迅捷度及作战效能均远超传统牵引火炮。虽说其防护性能仍不能和自行火炮相提并论,但又胜在造价相对低廉,效费比高,可大量装备。其有效性则在当下的俄乌冲突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以乌克兰战场上法制车载炮的表现为例,至2024年3月,乌克兰接收了55套“凯撒”车载系统,其中36套由法国提供,另有19套由丹麦提供。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2024年4月3日报道,法国制造商KNDS防御系统公司说,乌克兰从法国和丹麦获得的“凯撒”车载炮损失了不到10%,其机动性更强,幸存率高于其他一些自行或牵引式火炮系统。作为“凯撒”车载炮的制造商,KNDS防御系统公司在一份给美国《防务新闻》的声明中说,在俄乌冲突中,其他一些自行推进或拖曳火炮系统的损失达到近30%。声明没有提供具体细节。KNDS防御系统公司称,法国制造的“凯撒”榴弹炮是世界上最轻的155毫米口径自行榴弹炮,重约18吨。KNDS防御系统公司称,这种榴弹炮可以在一分钟内发射六发炮弹,然后撤离,这是一种被称为“打完就跑”的火炮战术。而且不断发展的战场威胁意味着,机动性是“凯撒”系统最好的保护,而不是火炮射程。KNDS防御系统公司在声明中说:“在距离前线40千米的‘凯撒’作战区域,使用无人机和巡飞弹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威胁。因此,它的重量轻和能够在不到一分钟内离开自己的位置以躲避反炮兵火力是重要的优势。”同样的乌克兰战场,M777与“凯撒”截然不同的表现,这是很能说问题的。长期对炮兵建设不算上心,对“卡车炮”持轻视态度的美国陆军也不得不正视这一点。事实上,在卡车炮的问题上,美国陆军是后知后觉的,但即便如此,在俄乌冲突爆发前,也已经对卡车炮与其部队的匹配性展开了摸底。比如在2020年年底,根据美国陆军方面的消息,美国陆军已经在亚利桑那州的尤马试验场,对“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的候选产品进行评估测试。

“凯撒”车载炮被认为是乌克兰战场上最成功的炮兵装备之一

“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主要是为了给“斯特赖克”旅战斗队装备一款能够伴随机动作战的榴弹炮。因为“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的主要装备是以各种“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为主,所以没有办法装备机动能力相对较差的M109系列自行榴弹炮,而作为美陆军中型、轻型部队主要身管火力支援的M777,又因主要依靠直升机实施战场动机的作战构想过于理想化而受到质疑(美国陆军每个“斯特赖克”旅战斗队下,编列有一个155毫米身管炮兵营,每个炮兵营下编列了3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装备有6门M777超轻型榴弹炮。所以,美国陆军“斯特赖克”旅战斗队的主要支援火力,就是18门M777超轻型榴弹炮)。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陆军展开了所谓的“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实际上就是对卡车炮与美陆军军中、轻型部队支援炮兵的适配性进行评估。当时美陆军称已经有3款卡车炮决定参加美国陆军的“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的评估测试。即法国的“凯撒”、以色列的ATMOS、英国/瑞典的“弓箭手”。事实上,在更早些时候甚至有消息称,塞尔维亚的“诺拉”B-52 155毫米卡车炮也被美国陆军列入了“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竞标方案的备选。当然,由于复杂的原因(主要是科索沃问题的再度尖锐化),“诺拉”B-52 155毫米卡车炮的美国之行并没能实现,但即便如此,参加美国陆军“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评估的三款卡车炮,也各有特点。

“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曾经的夺标热门——“弓箭手”卡车炮

法国的“凯撒”155毫米卡车炮经过了多次实战考验,技术可靠性方面占优。以色列的ATMOS卡车炮名声较小,优势最小。优势最大的则是作为英国BAE防务公司产品的“弓箭手”卡车炮。英国BAE防务公司的“弓箭手”卡车炮不仅采用了一门52倍径的155毫米榴弹炮,并且该炮尾部安装了一部带20发弹仓的链条式输弹机,爆发射速为3发/12秒,持续射速为20发/2.5分钟。最主要的是战平状态转换快,30秒内就能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号称卡车炮中的机关炮。该公司业务官员甚至说,无需改变底盘,BAE系统公司就可以为美国陆军提供一个已经经过严格测试的系统,可以快速部署。当然,该炮的问题是重量相比传统的卡车炮同样会更大一些,战斗全重能达到30吨。可以用C-17“环球霸王”运输机装运,但无法装进C-130“大力神”里。显然,如果美国陆军当时确有诚意推进“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那么其选择余地是相当充沛的。不过,当时俄乌冲突并没有全面爆发,美陆军对“卡车炮”战场价值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也就是说,对直升机机动的M777仍抱有信心),所以“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的进展十分缓慢。直至俄乌冲突深刻地刺激了美国陆军后,事情才有了真正的改观。这就有了前文中美国陆军参谋长兰迪·乔治上将在2023年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的公开表态。这位美陆军上将在讲话中称,“随着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交战愈发激烈,俄乌冲突的性质正在匀速发生变化,美国需要认识并适应这些变化”,“卡车炮之类的新型火炮或将大量列装部队”。但令人感兴趣的是,兰迪·乔治上将所指的卡车炮,并不是前述的三种外国产品中的某一款,而是一种地道的美国国产火炮——曼德斯集团的“布鲁图斯”155毫米卡车炮。

“布鲁图斯”155毫米卡车炮

当然,从“孩子还是自家的好”这一点来讲,美国陆军的选择无可厚非。更何况,“布鲁图斯”155毫米卡车炮也的确有一些别出心裁的特点。这是一款很特别的车载软后坐力榴弹炮。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军就曾研制过软后坐力榴弹炮,试图代替轻型身管压制火炮。1978年,该火炮被正式定型为M204型,尽管最后该项目被取消,美军采购了M198型155毫米牵引榴弹炮作为主力身管压制火炮,但这并不能抹煞软后坐力榴弹炮的技术优势。这也是为什么在时隔40多年后,美国陆军在卡车炮问题上仍然选择软后坐力方案的原因所在。软后坐技术也称前冲式反后坐技术。

如果把前冲看做“复进不到位”可能更好理解,但二者并不完全划等号,前冲式火炮发射前后坐部分被卡锁卡住,有别于普通火炮,前冲式火炮射击循环第一时期为前冲时期,然后依次为后坐时期、复进时期。前冲动力来自于前冲机,根据弹性介质不同可分为弹簧式前冲机、液体气压式前冲机、弹性液体式前冲机、电磁式前冲机,其中弹簧式和弹性液体式原理基本相同,依靠弹性使后坐部分前冲。“布鲁图斯”155毫米车载加榴炮采用的是液体气压式前冲机,该类型前冲机可通过调节气体流量达到调节前冲速度的目的,以适应不同射击工况。简单来说,“布鲁图斯”155毫米卡车炮其技术秘诀是在火炮击发前,火炮的身管和复进装置都被闭锁装置卡死。在击发瞬间闭锁装置解锁,带动身管向前冲至预定值,随后发射炮弹,这时炮弹发射带来的后坐力就会被身管的前冲力抵消一部分。至于“布鲁图斯”155毫米卡车炮采用前冲式软后坐力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据曼德斯集团公开信息称,“布鲁图斯”前冲式构型后坐阻力仅为传统155身管火炮的30%,后坐阻力的减小使得架体质量得到降低,从而实现火炮最大程度的轻量化,甚至有希望在加上载具后,仍能实现直升机吊运(美陆军对于直升机机动炮兵仍有执念)。

采用“悍马”车底盘的“鹰眼”105毫米前冲式软后坐轻型火炮系统

此外后坐阻力的降低使射击稳定性得到提高,“布鲁图斯”甚至可在无驻锄工况下进行射击,同时射速也得到提高。还需要看到的是,软后坐力榴弹炮并非新鲜事物,但一直没有型号定型量产。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指,早期为解决可能存在的因瞎火及迟发火导致的火炮前翻或后仰问题,在前冲装置的基础上加装了缓冲装置,使得整体结构复杂,机动性不增反降。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一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更何况,“布鲁图斯”155毫米卡车炮并不是凭空出现,而是经历了长期的技术验证,其本质上是“鹰眼”105毫米轻型火炮系统的放大版本。后者最早出现在2011年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当时来自伊利诺斯州岩岛的曼德斯集团展示了其独立投资研制的“鹰眼”105毫米前冲式软后坐轻型火炮系统。“鹰眼”可以进行360度射击,最大持续射速约为6发/分,在进行急促射击时,最快射速可达10~12发/分。其关键性的亮点在于,采用软后坐设计的“鹰眼”全炮仅重1.1吨左右,即便算上4×4轻型卡车底盘,全重也仅有4~5吨,相比绝大多数同级别机动火炮都有不小优势。尽管当时美国陆军对前冲式软后坐火炮不置可否,但曼德斯集团对其信心十足,利用“鹰眼”的基本技术发展了口径更大的“布鲁图斯”155毫米卡车炮。同时,曼德斯集团还尽可能提供样炮供美国陆军进行测试。比如,在2017年的机动火力综合实验(MFIX)期间,来自美国陆军第27炮兵旅第4营C连的士兵就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锡尔堡对105毫米“鹰眼”车载炮和155毫米“布鲁图斯”车载炮进行了试用。由此可见,虽然美国陆军对于卡车炮的态度长期忽视,但却一直有技术储备上的后手。其“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如果最终确定是155毫米“布鲁图斯”车载炮,那么美国陆军的“卡车炮时代”将以一种十分迅速的方式拉开序幕。

“布鲁图斯”155卡车炮如果列装,将是最轻量化的155毫米卡车炮

余论

对研制和列装卡车炮,美军以前并不热心,但是现在情况已发生变化。当前,美国正在推进“高机动SBCT榴弹炮”项目,目的就是要获得此前从未装备过的车载榴弹炮装备,至少是部分取代M777,配发给其轻、中型部队,强化炮兵作战能力。这种变化的背后,是陆战场上卡车炮地位作用、作战能力的提升,以及其逐渐显露出来的诸多潜能。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卡车炮还在“演进”,比如质量过硬的底盘,实施高效打击的火炮,促进两者高度融合的支持系统,是卡车炮发展的基础。瞬间输出足够火力、实现精准打击、能够高速机动快打快撤,是卡车炮的看家本领。今后,卡车炮的发展势必会在这方面更进一步,并在提升机动性、打击力、防护能力的同时,有效压缩研发、使用与维护成本。再比如通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卡车炮本身就是装备通用化的产物,采用成熟的卡车底盘、搭载稍加改装的已有火炮,使其在获得及时、可靠火力的同时,压低了研制成本。今后,随着更多新型卡车底盘与火炮采用模块化设计,卡车炮的通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当前,一些卡车炮已炮塔化,其炮塔通用化的特征明显,同样的炮塔可搭载在不同底盘上遂行不同的任务。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研发的AGM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模块化遥控无人炮塔已折射出这一趋势,通过搭载在不同的履带式、轮式底盘上,就催生出了德国AGM履带式自行榴弹炮、HX3卡车炮以及RCH-155轮式自行榴弹炮3种自行火炮。另外,如果说卡车炮的发展对牵引式火炮的“存在感”冲击较大。尤其是一些实用型卡车炮凭借较低成本,已将部分牵引式火炮取而代之。但实际上,随着卡车底盘承载能力的增强、车载炮口径的增大、炮车带弹量的增加、自动装弹机的应用,一些以重型卡车为底盘的卡车炮在射程、射速、火力持续性及打击力方面,已经与部分履带式自行火炮相当。全封闭炮塔的出现,更使得部分卡车炮有了不少以前履带式自行火炮才有的“元素”与功能。这些新变化,或将使卡车炮在一些公路交通网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更多地肩负起本该由履带式自行火炮扛起的重任。

结语

在美国陆军的近期规划中,野战炮兵的建设主要分成三个部分:1、加大轮式“海马斯”远程火箭炮系统的部署范围和部署数量;2、研制射程更远的155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炮;3、给旅级战斗队装备新型卡车炮。这其中作为战场经验的直接反馈,美国陆军对卡车炮态度的转变是一个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其动态值得密切关注。

★ 王琦

2 阅读:293

良陆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