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的乘数效应-李存勖黯然落幕|闲话残唐五代

大卫的平行宇宙 2024-09-12 11:54:14
一.五代故事0.引文

决定房价的三个要素,是:地段、地段以及地段。

决定国运——至少是李存勖国运——的三个要素,是:大梁、大梁还是大梁!

面对被石敬瑭誉为“天下之要会也”的大梁,李存勖动作缓慢,被李嗣源抢得先手,造成的结果却是:铁王座需要换人了——就此,成就了李嗣源这个上位最容易的造反派;与之对比的,是李存勖解锁堕落最快速皇帝的成就。

同光三年,后唐还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局面,国运上行的势头完全看不到任何有分量的阻碍。然而,当前蜀成为过去时,李存勖开始犯各种低级、高级的错误,不过半年,自己也成了过去时。

昨日种因,今日得果。如今,是李存勖为之前的任性买单的时候了。

我是大卫的平行宇宙,欢迎关注!

1.迟到就是不到

这一路上,李存勖总算想起来,自己能建国称帝,根源并非那群愿意奉承自己的佞幸,而在于手下有一大票视自己为图腾的士卒。这时再看士卒,又从“牛夫人”变成“小甜甜”了——癸未(廿七日),大军路过罂子谷时,每当遇到执兵仗的卫兵,李存勖都和颜悦色地画大饼:大家伙儿好好干,李继岌刚刚有喜报送过来,从西川那个天府之国收获了五十万宝货。等咱们回到洛阳,我一点儿都不留,全拿出来赏赐你们。

卫士的回答出乎李存勖预料:老板,你福利发的实在太迟了,就算我们拿到宝货,也不会感恩的。一番话将李存勖内心的失望、诧异和迷茫全都激发出来。一时间,这位曾经的无敌战神彻底破防,当着士卒的面流下了眼泪。

李存勖终究是个体面人,既然承诺期货换不来期望的效忠,那就直接上现货。李存勖叫来内库使张容哥,让他将小金库里最上等的袍带拿出来赏赐士卒——堂堂皇帝,面子是绝不能掉在地上的。

只是,这一次李存勖又得失望了——张容哥表示:哥,不好意思啊,东西早就发完了。

不等皇帝细问原由,早已愤怒不已的士卒顾不上礼仪,当着皇帝的面,纷纷叱责张容哥:就是你们这帮子没种的家伙搞事情,才弄得老板破产。

这些都是刀头舔血的人,眼看未来难期,干脆拔刀相向,打算让张容哥见见血。好在张容哥人员不错,还有人保他,总算没死于乱兵之中。

张容哥为什么人缘好?因为这是一个有下限的人,是一个因为拿不出可以安抚士卒的宝货,便自以为辜负了老板的实在人。哪怕,这种所谓的辜负,责任并不在他。

正如他向同伴所言,自己当然也想给士卒发福利,奈何刘皇后把小金库的钥匙攥得紧紧的,一个打工人又能怎样?病根不解决,就算今天侥幸得到大家伙儿的保护,可明天呢?谁又能保得住大家伙儿?真到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死无葬身之地啊!

心灰意冷的张容哥投水而亡。

这,就是李存勖两口子干的好事。彼时,固然算不得国富民强,但挤一挤,李存勖的小金库还是拿得出足够的宝货去保障士卒们最起码的粮饷。可是他们却傲慢地以为天命在我,压根不在意底层百姓与士卒的死活。

当然,李存勖夫妻的报应,来得就……特别的快。

1.1.怎么从一代天骄变成万人唾弃

话说,不久之前,李存勖还是天下莫敌的一代天骄;怎么就光速堕落到墙倒众人推的万人唾弃的地步呢?

之前说过:复杂问题的解法从来不在眼下,而是需要回溯之前的落子。那,咱们就先简要的回顾一下李存勖的巅峰与低谷吧。

公元908年,惊艳世人的处女作——潞州之战。

李克用留给自己儿子的,除了武力爆棚的部队之外,还有内部剪不断理还乱的派系斗争。

但是作为富二代——或者说创二代——的李存勖,一上手就团结了几乎所有人,迅速打造出团结在自己周围的核心团队。

随后,向当时的庞然大物后梁发起了进攻。将天下都视为不可能任务的潞州之战,打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甚至,作为对手的大枭雄朱温都要由衷地称赞生子当如李亚子。

公元923年,立不世之功勋——消灭后梁,建国称帝。

前后十五年,李存勖以underdog的姿态,逆袭干掉强梁。

这期间,既有柏乡之战,胡柳陂之战的艰难取胜;也有夹河之战的反复拉锯;既吃到了朱友贞盲目削藩的红利;也受到了契丹趁火打劫的DEBUFF;既承受住后梁突袭自己大本营晋阳的风险;也平稳度过因身先士卒而差点死于战场的危机。

只看这十五年,李存勖就算比不上自己的偶像李世民,但做一个cosplayer,表现还是令人信服的。

公元925年,余韵绕梁的遗作——七十天速平前蜀。

无论是筹划阶段前蜀后吴、先难后易的大格局;还是执行阶段全面动员、用人唯贤的大胸襟,都是百年一遇的佳作。

然而,低谷随之无缝衔接:

平蜀大军未及回师,冤杀勋臣郭崇韬,却没能妥善收尾,又刺激康延孝拥兵自立。

胡乱的人事调动,自己挖坑,将战略要塞邺都打造成一座空城。

缺乏人文关怀的任性调兵,逼反了一身反骨的银枪效节都。

自己丧失锐气,在几乎肉眼可以看到叛军的地方放弃了平叛行动。

简言之,李存勖用了十五年搞掂世仇后梁、统一北方;花费三年取得战略要地西川,后续统一南方已成水到渠成之势。然后,用不到一年的时间,直线摔至谷底。

从这个角度看,李存勖的偶像不应该是天可汗李世民;而应当是中国封建时代巅峰的缔造者·安史之乱的肇事人·举家赴蜀的避难皇帝·李隆基——甚至,考虑到陨落速度之快,说他超越自己的榜样李隆基,可能更合适一些。

一会儿是天下莫敌的当代战神,一会儿是军纪全无的草台班子了。何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个复杂系统的崩塌原因从来不是单一的,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甄别出一些主因来。

1)理念不统一

两宋之前,士卒还不是处于鄙视链最低端的“贼配军”,但他们多半也没什么保家卫国的崇高信仰,不过是将当兵单纯视为谋生的职业。其中的典型便是魏博牙军的究极进化版——银枪效节都。

在这些老兵痞看来,打胜仗抢来的战利品理所应当是自己的。除此之外,老板还需为自己的立功额外赏赐——毕竟,咱们可是为老板创造了价值的;同时,也是老板向全军展现对功勋队伍的优礼与宠信。

但在李存勖看来,你们是在我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既然我已经纵容你们肆意掠夺战利品,那就是对你们最大的优礼与宠信,完全没有必要再对你们进行额外的赏赐。

当然,李存勖也不至于吝啬到从不赏赐。恰好相反,作为一代豪杰,很多的时候,李存勖的赏赐是极为慷慨的。但,那些赏赐全凭李存勖的个人好恶,而非严格遵循国法军纪。

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必然使双方在看待赏赐这件事上,产生了巨大的期望落差。一方认为“不赏不是自己人”,另一方则觉得”赏是人情不赏是本分“。如此鸡同鸭讲,双方自然是越处越僵了。

前者是农耕民族职业军人式的思维方式显化;后者是游牧民族以战养战的指导思想展现。迥异的【文化背景】[1],导致他们在同一件事上,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

2)逐本溯源

诸君是否注意到:李存勖明明是一个血统纯正的沙陀胡人,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当时的天下人——哪怕是作为他的竞争对手,无论是后梁还是前蜀——从来都没有将其视为异族。要知道,驱除外侮的旗号,从来都能用最低的成本召唤出最多的人手。作为对比,耶律阿保机的契丹就从来也没有得到这么好的待遇。

究其原因,当然是李存勖家族历经数代的深度汉化所致。但,问题在于李存勖的汉化程度其实远远不够,他自己就还遗留着诸多游牧酋长而非中原皇帝才会有的习惯。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河东集团的骑兵骁勇善战,纵横中原,未逢对手;我们也能看见,领军诸将有着极高的自主权。这种情况,与其说他像农耕民族以律治军,勿宁说他们更像游牧民族的贵族共和治军。

蛋糕足够大时,这种机制能充分发挥诸将的主观能动性——危机关头,甚至不需要李存勖居中调度,就能像蚁群那样自发给出最优解;可是,一旦蛋糕分配殆尽,缺乏文化联系纽带,他们之间开始离心离德。

所以,我们能看到李存勖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勋臣郭崇韬、朱友谦。我们能看到,即便天下未定,诸将之首的李存审及其继任者李嗣源,就已经被搁闲置散。而即便国运艰辛至此,刘皇后依然要攥紧小金库钥匙,死活不肯开仓放粮。更加耐人寻味的 ,是李存勖居然默许了老婆的这种骚操作。

2.行为艺术

甲申(廿八日),平叛军抵达洛阳之东的石桥西。

原本,此番平叛之旅从万胜开始,就已经尽显仓皇北顾的疲态了。按说,李存勖应该抓紧时间返回洛阳,在那里,至少有坚固的城防,可以为他提供必不可少的安全感。

然而,李存勖出人意料地驻马石桥——即便西行一小段路,就到洛阳了——随后宣布,要在军营置办酒席、招待诸将。

这种酒席,大家伙儿肯定不关心吃什么。因此,甫一开席,李存勖就主动推翻一贯的战神人设,哭哭啼啼表示:诸君自从跟了我,大家同富贵、共患难,一直都是一个团结的Team。如今公司困顿如此,就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解决之道吗 ?

也许、大概、可能,李存勖想用这种近乎示弱的行为艺术,刺激诸将给自己提供一个既不需要努力,又安全可行的平叛之策来。

彼时,后唐的宿将已凋零殆尽,硕果仅存的是站在对立面的李嗣源。眼下,跟随李存勖的这些人,论起个人武力值,依旧能在后唐排上号,但是向些人咨询统兵治军的方略,那就不免问道于盲了。当然,李存勖手里就这么三瓜两枣,他也找不到更有资格回答问题的人啊。

面对领导的垂询,在场的百十员将领当然回答不上来,但又不能冷场,大家伙儿只好“能力不足态度来凑”,在元行钦的带领下,纷纷割下头发宣誓,表示誓死效忠李存勖。

虽说没得到最想要的应对之策,但能听到诸将表忠心,李存勖也算略有所得,收拾心情,于当晚率军回到洛阳。

发誓的嘴,骗人的鬼!李存勖所谓的略有所得,能坚持多久?割发明志的诸将,又有谁坚持到践诺的那一步?走着瞧吧。

3.河朔诸将站队

此次平叛,连叛军的面对没见到就灰溜溜地返回洛阳,自己带出来的士卒还逃亡过万。李存勖自觉家大业大,虽说心疼,但也没过于在意。

李嗣源就不同了,他以一镇之兵对抗朝廷,那是永远不会嫌兵力过多——尤其李存勖的亲军,其战斗力绝对是杠杠的。老板不珍惜,自己可是要拉拢的。当即派石敬瑭率所部先锋急驱汜水,尽量收拢散兵。李嗣源也没耽搁,率主力紧随其后。

路上,王宴球、房知温率部赶来会师。眼看老板退守洛阳,叛军占据大梁且兵锋直指首都,这才真正将筹码放到赌桌上。你看,这些墙头草多会判断时势——而且,又一次证明了:杠铃策略的适用面有多广!

丙戌(卅日),乱作一团的后唐高层终于想明白了——汜水关战略要隘,怎么能平白送给叛军呢?不是真打算投子认负吧?赶紧找到还在懵逼状态的李存勖,建言:李继岌平蜀大军回师在即。陛下当务之急是先扼守住汜水关,同时收拢散兵,以待平蜀大军回援。

想到自己还有这么一大笔应收账款即将到账,李存勖又来了精神头,赶紧上东门检阅亲军,通知翌日清晨兵出洛阳、镇守汜水关。

突如其来的兴奋使李存勖失去了敏锐的观察力,完全没注意到,刚从汜水关屁滚尿流跑回来的士卒在听到命令后,那一脸的茫然、困惑。

4.兴教门之变

四月丁亥(初一),那一天,终于还是如期而至。

按照前一晚的计划,准备出征的精兵分为步骑两队:骑兵列阵于皇宫东城的宣仁门外、步兵列阵于宫城南门五凤门,等待李存勖的命令,重走平叛之路。与此同时,多少恢复些名将风采的李存勖也开始做出征前的最后准备——饱餐战饭。

意外不出意外的发生了。

之前受王温兵变的牵连,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一直过得心惊胆战。眼见李存勖抖擞精神,再次踏上平叛之旅,他感到自己的老板似乎有重回巅峰的征兆,那……平叛大概率会成功收尾;那……自己这个身上有重大污点的谋逆嫌疑人,下场实在不见得有多么美妙。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自己的大靠山郭崇韬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小靠山义父【李存乂】[2]还是啊,他毕竟流着后唐皇家血脉,起码的号召力还是有的。反正前途渺茫,索性孤注一掷——趁着李存勖没到阵前的关键档口,郭从谦打着李存乂的旗号,成功策反了黄甲军,并力攻打皇城南侧兴教门。

还是那句话,复杂问题的根源并不在表现出问题的那个环节,而是在之前的落子中就已经埋下祸根。

之于兴教门之变,如果不是李存勖之前一系列的处置失当,原本是可以避免的。惜哉!

5.一代战神黯然落幕

李存勖毕竟身经百战,之前虽然躺平过,但如今正处于一个触底反弹的窗口期,得知兵变,当机立断,以名将应有的勇决,率领手下仅有的卫队,在宗室亲王的陪伴下,对着郭从谦的叛军发起了反冲锋。

郭从谦干的毕竟是造反这样的杀头买卖,被他忽悠来的黄甲军又至始至终没见到传说中的李存义,相反,那个被宣传成彻底躺平的李存勖重现当初战神风采,大发神威。原本就不多的勇气立即飞到爪洼国,未战先怯,很快被李存勖赶出兴教门。

这一刻,生动演绎了什么叫麻杆打狼两头怕。

于郭从谦而言,对方守住兴教门,完全可以依托皇城坚固的城防体系坚守待援;而自己手中就这么一丁点的人马,完全经不起大兵团的雷霆一击。

但在李存勖眼中,连最信任的亲卫都造了自己的反,如今坐困皇宫,虽说有险可守,但天晓的还有哪些人会抽冷子背刺自己。

困兽犹斗,双方都积极展开自救。李存勖派人向蕃汉马步使朱守殷求援,要求其极速回军勤王。郭从谦知道自己不可能盼来援手,既然打不下坚城,干脆放火烧门吧。

至于两个人应对之后产生的结果?朱守殷完全没有理会老板的命令,反而将骑兵带到北邙山的茂林之中,安心当起了看客。郭从谦则在放火后也没看见李存勖的【援兵】[3]赶到现场,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干脆想办法翻墙而入。

见到叛军居然二次打入宫中,李存勖身边的近卫全都丢盔弃甲偷偷跑掉——只有散员都指挥使【李彦卿】[4]、宿卫军校何福进、王全斌等十余人还守在李存勖身边,尽职御敌。就算这些人全都是数日前在石桥发誓的,也不过只占当初的十分之一啊。

若是事情就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李存勖的赢面终究还是大一些——毕竟他有皇宫这么一个要塞可以依托;而郭从谦完全没有任何援军可以期盼。

然而,也许是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太过倒行逆施,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老天也不想继续庇佑他了——混战之中,一支流矢射中李存勖。

要知道,在梁晋争霸这十几年中,李存勖身临一线贴身肉搏的次数不胜枚举,以至于李嗣昭、元行钦都有机会,自重围之中解救过自己的这位老板。李存勖明明经历过狂风巨浪,偏偏最后在小河沟里翻船了。

鹰坊人善友赶紧扶着中箭的李存勖走下门楼,躲到绛霄殿的屋檐下。这才有机会治伤,箭一拔出来,李存勖就嚷着口渴难耐,让人赶紧取水来。

刘皇后得到消息后,完全没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打算——本人压根就没来看望、照顾身负重伤的老公,只是派了个太监带着酪——即乳浆——来为李存勖止渴。

至此,在李存勖的视角,事业上山河破碎,身体上重伤难治,感情上妻子离心。人生失意,莫过于此!喝下乳浆没一会儿,就一命呜呼了——自己先行一步,用不着再指望儿子带领平蜀大军回师洛阳了。

这一幕,总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直到重温金瓶梅中西门庆纵欲而亡的段落,才意识到刘皇后与潘金莲、李存勖与西门庆之间的相似之处。

对了,胡三省更是在批注中指出:

凡中矢刃伤血闷者,得水尚可活,饮酪是速死也。

我对医学完全无知,没法判断该说法是否科学?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在胡三省的这些历史大家的眼中,李存勖之死,固然有其咎由自取的原因,但刘皇后推波助澜的因素也极为重要。

老板噶了,原本还在尽职尽忠的诸将再也用不着舞刀弄枪了,大家伙儿痛哭而散。

最后,善友把附近的乐器敛到一起,都盖到李存勖身上,一把火送他走最后一程。

按照胡三省的说法,李存勖好优而毙于郭门高(即郭从谦),好乐而焚以乐器,算是印证了欧阳修“君以此始,必以此终”的观点。

树倒猢狲散,李彦卿等人都是打工仔,只要能活下来,就有机会在下一位老板的身边继续打工。那刘皇后呢?作为李存勖的枕边人,她显然是没有资格享受类似的待遇。不过,也用不着其他人瞎操心,作为一个颇有心机的女人,刘皇后早早做好准备——在得知李存勖确切的死讯后,立即从内库中翻捡宝货,装好马匹,跟着申王李存渥,带着七百骑兵,焚烧喜庆殿,自狮子门逃离皇城。

诸君一定想问:无论刘皇后还是李存渥,都不是领军之人,他们怎么能指挥得动这七百骑兵呢?确实,他们指挥不动骄纵惯了的皇帝亲军;但他们也不需要指挥动这些基层士卒,只要能指挥的动领军将领,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嘛。那,谁是这个领军将领呢?就是那个一直阻挠李嗣源上表辩白、在石桥西带头发誓与李存勖共存亡的元行钦。

不会有人觉得,这种大事儿,会是刘皇后与元行钦的临时起意吧?

事实上,两人颇有渊源。

此前一年,元行钦的妻子过世。得知此事的李存勖为了表达自己对爱将的关切,在元行钦入宫值班的时候,画了一张大饼:你什么时候续弦?不用担心彩礼的问题,所有的费用都包在我身上。

彼时,刘皇后也在左右。作为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她对任何可能分薄李存勖对自己感情的嫔妃都心存记恨,偏偏李存勖颇为喜欢的一个嫔妃还生了孩子,这就更是成了刘皇后必须重点打击的目标。

听见君臣的问对,刘皇后心生一计,当即抢话:既然皇帝爱惜元行钦,不妨把这个嫔妃赐婚给他。说着一指那个生了皇子的嫔妃。

话一出口,场面当即尬住了。答应吧?李存勖舍不得;不答应吧?又担心元行钦因为输了与嫔妃的PK而记恨自己。进退两难之际,李存勖只好使出拖字诀——先口头同意,之后反悔就是了,你个打工仔还能翻了天不成!

哪知刘皇后执行力爆表——一听皇帝吐了口,马上鼓动元行钦当庭叩谢、领赏。不等李存勖反应过来,刘皇后已经派人将那位得宠的嫔妃抬上肩舆,直接送到元行钦家中。

就这样,已经生过皇子的、深受李存勖喜欢的嫔妃,当众改了夫姓。

至少,从此之后,元行钦就成了刘皇后的忠实小弟。所以,当郭从谦领人火烧兴教门、射中李存勖之时,一向忠心耿耿的元行钦却出人意料的缺席了;而不久之后,他又能跟刘皇后丝滑的无缝对接。

要说这其间没有任何猫腻,反正我是相信了!

现在,回顾之前刘皇后的异常举动,一切似乎都有了合理的动机与解释了。

比如,她坚信元行钦有能力平定邺都之乱——是不是可以解释为希望以此让元行钦得接近中枢。

比如,在邺都盛传刘皇后杀死李存勖的流言——是不是并非全然的空穴来风?

比如,当包括景进这样佞幸在内的多数人,都开始解囊以筹集军费,刘皇后始终牢牢握住小金库的钥匙一毛不拔——是不是就是想激化矛盾,尽早送李存勖走向终点?

以及,得知那个深爱自己的老公身负重伤,她不但不去临终关怀,反而联系李存渥、元行钦,收拾内库的金银细软准备跑路——这不就是得偿所愿后的真情流露嘛!

眼见一切尘埃落定,躲在北邙山的朱守殷终于跳出来摘桃子了。他率军冲进皇宫。但,他并不打算为曾经的老板处理后事——连装一下都不愿意了——而是找出三十多名宫人,让他们挑选精美乐器、珍玩珠宝,在士卒押解下,送到自己家中。

话说,李存勖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这么一个没人性、小格局的虫豸身上,他不亡国,还有天理吗?

治国这么大的事儿,李存勖本应该指望郭崇韬、李嗣源这样的名臣宿将的。哦,要么冤杀、要么逼反,那算我没说。

考虑到与李嗣源不睦,就算郭崇韬真的齐心动念,打算造反,只要他还在,李嗣源也不敢于像现在这样明火执仗地造反;哪怕郭崇韬真的反了,李存勖也还有机会玩弄离岸平衡手,在李嗣源与郭崇韬之间左右逢源,从而确保自己不至于一击即溃。只可惜,历史不容假设。

有人做初一,就有人做十五。朱守殷的破窗效应很快发作,但凡手里有兵的人,都加入了大掠洛阳的零元购之中。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也。

6.李嗣源理应得到影帝桂冠

在投资界有一种说法:全知即全能。放在五代也适用,想成大事儿,就需要掌握别人没有的信息优势。

就在李存勖死于兴教门之变的当天,正匆忙领军赶赴洛阳的李嗣源便于罂子谷收到了确切线报。

向好看,李存勖毕竟是曾经的当代战神,没有人愿意跟他正面硬刚,如今老天帮忙,出手清理了李嗣源的上位之路最后也是最困难的障碍,关键还没脏了李嗣源自己的手,实在想不出还能有更好的礼物了。

然而,往坏了说,李嗣源亲信虽然都清楚此行的目的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但明面上,李嗣源的外宣口径始终保持模糊,从未明目张胆地打出造反的旗号。这样就能拥有最终解释权了嘛。

如今,皇帝自己死了,后续行止如何?实在是个大问题:

如果亮出造反的旗号,天晓得会不会引来其他觊觎皇位之人的无耻偷袭?

如果就此止步,名分是保住了,可其他野心家会不会抢着收割胜利果实?

更不要说,李继岌的平蜀大军已经回师,虽说李继岌本人能力有限,可他手里握着的,可是实打实的帝国精锐,真打起来,谁能保证必胜?

急切间,李嗣源也拿不定主意,只好选择最稳妥的方案——为先帝哭丧。如此,

进可造反。改朝换代也不影响新朝表扬旧朝嘛——爱新觉罗家族集体点赞。

退可造反。老板是好老板,都是底下的佞幸坏了事儿——要是真的还有哪个野心家掂量不清自己的分量,李嗣源也略通些拳脚功夫;当然,李继岌的大军既占法理、又有实力,确实需要认真对待。

反正,先占领政治正确的制高点,之后再想如何能体面造反。归根结底,还是杠铃策略的延续——一手保持低调,以降低依旧效忠李存勖之人对自己的抵触;一手积极备战,始终保有武装上访的实力。

如果在表演哭丧的时候,李嗣源就已将此权衡清楚,那他“皇位得之极易”就只是表象,而背后,是我们没有看到的精心布局与孤心造诣。

转过天来,戊子(初二),已经劫掠的脑满肠肥的朱守殷派人找上李嗣源,来了一招颠倒黑白:大佬,眼下首都大乱,当兵的在城中大肆劫掠,非你老人家不能平乱,愿亟来救之!

人品差、德行低,但人家朱守殷的情商,怎么着也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吧!

李嗣源既想造反、又在意名声,在李存勖已死的情况下,想进兵洛阳却实在想不出一个能自圆其说的理由。如今朱守殷这么一说,尴尬的局面立即两难自解,李嗣源可以放下一切包袱,以平乱的名义,明火执仗地进兵洛阳。

能帮着领导排忧解难,朱守殷在李嗣源一朝的起点,就比绝大多数只能给李嗣源锦上添花的投降派高得多——君不见,李嗣源甫一登基,就开始给从龙之臣派发福利,朱守殷这个一枪未发的贰臣火箭窜升:

兖州节度使、检校太傅朱守殷加同平章事,充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乙丑(根据上下文,日期疑误,似应为己丑,即初三),李嗣源率部进入洛阳。重点提示,为了能与此前一直打造的“只因佞幸蒙蔽圣君,武装上访情非得以”人设的一致,李嗣源一进城,就命人收敛李存勖的遗骸,正式安葬。给了一代豪杰最后的体面。

自己则直接回到私第,以示绝无造反之心。

真是一个卓越的演员,就算万事俱备,也没得意忘形,反而沉下心来,认真经营着自己大度、仁德之形象。

在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攻势之余,李嗣源也没忘记干实事——禁焚掠。

五代期间,大家信奉、践行的,都是“只要拳头够大,天下尽归于我”的丛林法则。而李嗣源是难得一见的与民为善、宽仁施政的清流。

换了其他人,好不容易于逆境中奋起反抗,攻入洛阳,哪还会在意“亟来救之”的初心!先容我放纵手下大掠三日以释放心中压抑已久的闷气吧!

而李嗣源,是真的将百姓放在心里的。啥,你说李嗣源这不过是在演戏?对政治人物而言,论迹不论心,哪怕是演的,百姓也是真享受到了实惠——何况,能演一辈子,也是个地狱级别的难度,谁行谁上,百姓都是欢迎的。

7.底层原则

你看,后唐的前两位君主,都有个人色彩浓烈的人设。区别仅在于李存勖自己没经营好,立国之后没多久,人设就崩塌了;与之相反,李嗣源的人设就始终在线。

至于结果?诸君也看到了,李存勖几乎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明后暗、落差最大的皇帝;而在弱肉强食的五代乱世,李嗣源是为数不多能做到勤俭爱民的好皇帝。

敲黑板,划重点了!

人设是个好杠杆,经营得当,收益有乘数效应;可一旦塌房,损失也是乘数级别的!

A.【文化背景】[1]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吧:李存勖喜欢元行钦,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从李嗣源的手里挖到自己的身边。

农耕民族笃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尽管你是我附庸的附庸,但归根到底,所有权还是皇帝的,只是为了方便管理,才暂时将管理权让渡出去。所以,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非得将最强打手全都收罗到自己的手中。

游牧民族则不同。在他们那里,更多是”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所以,只有将最强壮的勇士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中,万王之王的地位才能得以保障。

B.【李存乂】[2]

黑色幽默的是,李存勖为了打压异己,将李存乂这样颇有影响力的宗室都软禁在所谓王府之中;而当初杀李存乂,由于证据不足,压根就没敢走公开的渠道,以至于人已经死了,可消息只在很小的圈子中流传,像郭从谦这样的养子都全然不了解自己义父到底怎样了。

要是郭从谦知道了自己的义父其实已经嘎了的事实,考虑到他官职太低、影响力有限,他还敢扯起造反大旗吗?

只能说,破釜沉舟才是王道啊。

C.【援兵】[3]

在聊兴教门之变的过程中,诸君有没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即:整场兵变,参演的似乎只有李存勖与郭从谦这攻守双方。

然而,前文已经清楚写着:这一天是李存勖计划兵出洛阳、扼守汜水关的日子。甚至,就在李存勖吃饭的时候,包括从马直在内的步兵与骑兵,就在皇宫门外列队,只等李存勖一声令下便要开拔了。

从郭从谦拔刀攻城开始,至李存勖中箭身亡为止,整场演出存在奇怪的缺席者——那些等待检阅的平叛大军到底去了哪里?

首先,咱们需要强调一点:皇宫再大,也不可能容纳下用来平叛的大军。所以,门外等待李存勖检阅的,不可能是整支平叛队伍,而应该只是中高级将领及其亲兵卫队。即便如此,总人数也不会太少——太少的话,就完全起不到提振士气、鼓舞人心的阅兵目的;但,也不至于太多——太多的话,就算郭从谦有意,他手下的士卒也不敢面对数倍于己的兵力发动兵变。

1)骑兵

因为远在东都东城,骑兵没有机会第一时间参与此事。鉴于李存勖的反抗远不如预期激烈、顽强,即便了解到最新状况,骑兵也不愿意拿身家性命去博一个虚无缥缈的前程,思来想去,还是逃离案发现场的性价比最高。所以,一定程度上,骑兵的缺席还能用被动接受来粉饰。

但,五凤门前的步兵呢?

2)步兵

面对兵变,就在事故现场的步兵为什么也毫无存在感?

与多少能找到些借口的骑兵同袍不一样,步兵的缺席,完全是士卒们自发的主动选择——刚从汜水关回来,战袍上的征尘还没来得及清洗,步兵压根就不想再走回头路。

所以,当五凤门前列阵的步兵见到从马直、黄甲军突然发难,士卒的第一反应多半是“好耶,终于不用加班了”——对,彼时的李存勖在“大失人心”这条赛道上,绝对遥遥领先。

既然不想站队李存勖,那能不能站队郭从谦呢?恐怕也不行。一来,李存勖手里还有啥筹码,步兵并不清楚,万一加入郭从谦还打不赢,可就要命了;二来,事前也没跟郭从谦沟通过,天晓得自己一动手,会不会被人家误会成要耽误他的好事儿;三来,累了,不想挣扎了,让李存勖与郭从谦狗咬狗吧。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静坐观望更是会被胜利者派发“秋后清算”大礼包,那就只有“逃离案发现场”这唯一选项喽。

D.【李彦卿】[4]

李彦卿是大将李存审的儿子。

尽管早在育儿之要在于传道 - 李存审的遗产|闲话残唐五代中就已经称赞过李存审育儿有方。但当读到老板最为危机的时刻,李彦卿还能恪尽职守,实在忍不住再称赞一次:李存审真是个好爸爸!

二.答疑解惑1.现实困境

相信诸君一定经历过类似的场景:

作为一名打工人,明明自己专业过硬,却“酒香也怕巷子深”,无法赢得同事、顾客的信任。

自媒体时代,创意、文笔以及必要的技能全都到位,可粉丝数量与影响力却差强人意。

想要创业,但苦于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吸引投资者与客户。

2.小小疑问

经历过以上困境的诸君一定想问:有必要打造专属于自己的人设吗?以及,经营人设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3.历史沉淀

打造极具辨识度的人设,能够放大实力,经营得当,收益可以得到乘数效应加成;但,你得确保不塌房——毕竟,损失同样也是乘数级别的。

三.平行宇宙

好奇心爆棚的小伙伴儿可能会有疑问:时易事异!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新时代,这些干货还有奇效吗? 并不用去平行宇宙寻觅,现实告诉我们完全可以照方抓药。

1.照方抓药

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打造出“求贤若渴”的人设。于是,四方贤才辐辏,才有了乐毅伐齐的大事成行。

刘备宁可冒着行军速度减缓的风险,也不肯抛弃跟随自己逃亡的百姓,就此牢牢握住“仁君”的标签。于是,即便鸠占鹊巢,还是能得到蜀地百姓的衷心拥护。

2.敲黑板,划重点

人设是个好工具,经营得当,收益有乘数效应;可一旦塌房,损失也是乘数级别的!

四.One more thing

有一个小疑点。

在兴教门之前,名气最大的城门当然是玄武门了。玄武门的名字就告诉大家,自己坐落在长安皇宫的北门;那,兴教门又在洛阳皇宫的哪里呢?

胡三省引用【唐六典】,认为:

骑兵所在的宣仁门位于东都东城之东;

步兵列阵的五凤门位于宫门之南,又名应天门;

发生兵变的兴教门在皇城之南。

有必要简单科普下宫城与皇城的区别。

如果按照胡三省的说法,平叛的步兵在宫城外、皇城里;而作为皇帝近卫的从马直却被丢到皇城外。

如果真的如此安排,从马直完全没办法行使保护皇帝的职责,这显然不合常理。

如果真的如此安排,郭从谦作乱之初,就算平叛步兵再无斗志,如果不想被人围死在皇城之中,下意识就会选择戮力反抗——毕竟,只要扼守兴教门,无论敌人有多少,都是优势在我;而郭从谦要考虑的就多了——得先先消灭平叛步兵,才敢冲进兴教门去叫板李存勖,否则就得面对腹背受敌的窘境。这显然不符合史实。

以下是摘自中国考古网复原的北宋洛阳皇宫布置图。考虑到北宋的第一都城是大梁,受困于“三冗”的朝廷没有多少意愿去对洛阳大搞基建,四舍五入可以认为这就是后唐时代的原状。

按照这张布置图,从马直与平叛步兵同在皇城里、宫城外,只要平叛步兵想,完全有能力在事发的第一时间选择从皇城的三座南门逃离现场;而不想横生枝节的郭从谦显然也不会对逃散的步兵有任何兴趣——毕竟他的目标不在皇城之外,而在宫城之内。

五.附录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试论北宋西京洛阳宫城、皇城的布局及其演变(http://kaogu.cssn.cn/zwb/xsyj/yjxl/jlycskg/201708/t20170807_3942633.shtml)

集体行动的阈值模型 - 叛军意外攻陷邺都|闲话残唐五代(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5212624905929235/?log_from=07f97f8add4_1724658207812)

育儿之要在于传道 - 李存审的遗产|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713381531387352641%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应对风险,优选杠铃策略 - 李存勖平叛,有始无终|闲话残唐五代(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118534809868555661%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

宫城与皇城有什么区别(https://kimi.moonshot.cn/share/crgse4uaofokh9ti289g)

特别声明: 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