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千古奇诗《放言》,仅56字道尽人生至理:富贵贫贱终归虚无

闲说人 2025-04-11 02:37:58
放言五首·其四

白居易〔唐〕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放言五首·其四》是白居易对人生无常与世态炎凉的深刻思考,通过精妙的对比与意象,揭示了富贵贫贱终归虚无的本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烟花]逐联解析:1. 兴衰无常,悲欢瞬变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以宅第的兴废与亲宾的悲欢起兴,勾勒出世事变幻的常态。宅第的“成破”象征家族命运的起伏,亲宾的“哭歌”暗喻人际关系的冷暖,寥寥数语道尽人世沧桑。

2. 权势如焰,转瞬成空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炙手”化用杜甫“炙手可热势绝伦”,极言权势之盛;“张罗”则描绘门庭冷落后的凄凉。昨日与今朝的强烈反差,揭露了权贵阶层的脆弱与短暂,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世风。

3. 生死皆定,世事难恒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北邙山坟茔累累,无人能逃死亡的归宿;东海波涛永涌,暗喻人生永无定数。地理意象与自然现象的结合,将个体的命运置于宏大的时空背景中,强化了生命虚无的哲思。

4. 超脱荣辱,众生平等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末联直击主题,以“枯骨”这一终极意象消解了贫富差异。无论生前如何显赫或卑微,死亡面前众生平等。诗人以冷峻的笔触劝诫世人摒弃虚荣,直面生命的本质。

[烟花]艺术特色:

对比鲜明,张力强烈:全诗贯穿“成破”“哭歌”“昨日今朝”“贱贫富贵”等多重对比,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突显世事无常。

典故自然,意象深沉:北邙山与东海的典故不露斧凿,既深化了生死主题,又赋予诗歌厚重的历史感与空间感。

语言质朴,哲理深刻:白居易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承载深邃的生死观,末句“共成枯骨”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烟花]思想内核:

此诗体现了白居易受佛道思想影响的生死观与人生观。他穿透世俗价值的迷雾,直视生命的终极平等,既是对权贵骄奢的批判,也是对沉迷名利者的警醒。在晚唐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这种超脱的智慧不仅是对个体的慰藉,更是对时代的深刻回应。

白居易以诗为镜,映照出浮华背后的虚无,千年后的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那份穿透时空的清醒与悲悯。

2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