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明)
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上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醒世诗其一》是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古体诗,通过浅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递了知足常乐、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烟花]主题解析全诗围绕"富贵不可强求,心安即是归处"的核心展开,批判了世俗对功名利禄的追逐,倡导一种淡泊自适的生活态度。诗中融合了道家"无为"思想和佛家"因果循环"的哲学观,强调放下执念、随遇而安的生命境界。
---
[烟花]逐句赏析1. "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上扬州?"典故点睛:"骑鹤上扬州"化用南朝《殷芸小说》中"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典故,暗讽世人追逐富贵成仙两全其美的虚妄。
批判现实:以反问语气揭示富贵难求的本质,寥寥数字道破名利场的荒诞。

数字对比:"十事九如梦"(追求完美却多成空)与"三平两满"(宋代俗语,指衣食平顺、家庭美满)形成强烈反差。
价值选择:用"与其...不若..."的句式,否定虚妄执着,肯定平凡生活的真实可贵。
3. "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对仗工整:"自得"对应"无心","自乐"呼应"无忧",展现心境转化的内在逻辑。
禅意升华:化用《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揭示放下计较得失后的精神自由。
4. "而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动作传神:"笑倚栏杆"的闲适姿态与"暗点头"的会心神情,将抽象的哲理转化为生动的画面。
顿悟之境:以"循环理"收束全篇,暗合佛家因果轮回、道家周而复始的宇宙观。
---

口语化表达:采用"三平两满"等民间俗语,打破传统诗歌的典雅范式,贴近百姓生活。
数理修辞:通过"十事九如梦""三平两满"等数字对比,强化说理效果。
意象选择:以"骑鹤""栏杆"等具象事物承载抽象哲思,避免空洞说教。
结构严谨:前六句铺陈矛盾与选择,末两句以顿悟作结,符合认知逻辑。
---
[烟花]总结这首劝世诗犹如一剂清醒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具现实意义。诗中既包含对世俗价值观的冷眼批判,又饱含对平凡生活的深情拥抱,其"求不得不如放下"的智慧,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一脉相承。作者以举重若轻的笔法,将深刻的人生体悟化作浅近诗句,实现了哲理与诗意的完美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