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五代〕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是南唐后主李煜早期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简淡疏朗的笔调,勾画出一幅隐逸江湖的闲适图景,展现了李煜早期作品中少见的超然洒脱之风。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
[烟花]逐句赏析:「浪花有意千里雪」首句以动态的浪花起笔,"有意"二字将浪花拟人化,赋予其灵动的生命感。"千里雪"以夸张的比喻描绘江波翻涌之壮阔,既写出浪花之白,又暗含天地浩渺的时空感。渔父行舟于千里浪涛之间,人与自然的对话由此展开。
「桃花无言一队春」次句转写静景,桃花灼灼却"无言",与首句"有意"形成动静对照。"一队春"以队列喻花枝,既见桃花成行绽放的繁盛之态,又暗含春色如军队般浩荡席卷的磅礴气势。一静一动间,春日的生机与渔父的悠然相映成趣。

三、四句以白描勾勒渔父形象:"酒"是隐逸者的精神符号,"竿"是渔父的身份象征。数字"一"的重复使用,强化了简朴自足的生活哲学。酒可醉心,竿可垂钓,物质需求被压缩至极简,精神世界却因之丰盈。
「快活如侬有几人」结句以反诘收束全篇,"侬"(我)字将视角从旁观转为渔父自述,直抒胸臆。词人在此既是对世俗价值观的诘问,也是对逍遥境界的自证——世间追逐功名者众,而能如渔父般超然于物外者,实属凤毛麟角。
---
[烟花]艺术特色:1. 意象的二元对立全词通过"浪花—桃花"(动与静)、"千里雪—一队春"(冷与暖)、"有意—无言"(主动与被动)等意象的对比,构建出丰富的审美张力,暗喻隐逸生活既需直面自然的壮阔,亦能享受花开的静谧。

李煜摒弃了宫廷词的绮丽雕琢,采用近乎口语化的表达(如"快活如侬"),以简淡之语写至真之情,与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隐逸美学一脉相承。
3. 身份的隐喻投射词中的渔父形象实为李煜早期心境的写照。身为皇子却无意权谋,他借渔父之口道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与后期"问君能有几多愁"的亡国之音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其精神世界的复杂性。
---
[烟花]思想内核:此词看似写渔父之乐,实则暗藏李煜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五代十国的动荡时局中,"一壶酒,一竿身"的生存选择,既是对乱世的疏离,也是对个体生命自由的捍卫。词人通过渔父形象,构建了一个超越现实苦难的精神乌托邦——真正的快活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江湖之远。
---
[烟花]总结:这首小令如一幅水墨写意画,以寥寥数笔勾勒出隐逸者的精神肖像。李煜早期词中罕见的洒脱之气在此展露无遗,与其后期沉痛哀婉的词风形成强烈反差,展现出这位"千古词帝"艺术人格的多维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