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光追思金门战役:英雄团长倚靠山崖作掩护,牺牲后仍屹立不倒

航语的过去 2025-03-31 17:10:42

渡海登岛作战,易守难攻。难就难在进攻一方背水攻坚,必须先把自己的人员和装备运抵滩头才能展开。在海面上以及在登陆的水际滩头上,进攻一方处于开阔无遮拦的地理空间中,完全暴露于敌人的火力打击范围内,而自己则看不到敌人,处于被动挨打、防护薄弱和还击能力有限的危险境地。前几年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重现了诺曼底登陆战第一梯队抢滩登陆时的情景,想必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被登陆部队被动挨打的画面所震撼!

世界各国军队都认为登陆作战是组织最为复杂、成功率最低的作战样式。登陆部队第一梯队如果没有强悍的战斗作风、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完不成这个任务的。只要第一梯队能够"上得去、站得住",在滩头开辟一块足够大的登陆场,后续梯队才可以从这里源源不断上陆,超越第一梯队向纵深发展进攻。因此,渡河、渡江、渡海作战的第一梯队向来都是非同凡响的,能够被挑选出来作第一梯队的都是主力中的主力。

在红军长征路上,大渡河上那由13根铁链组成的泸定桥,就曾经见证了由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一营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的22名勇士组成的敢死队,是如何冒着对岸敌军碉堡的火力爬过这座铁索桥的。时至今日,我们都无法想象这是怎样艰难的一个任务。但是,这22名勇士夺下了这座桥,使中央红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支湘南起义时由林彪任连长带出来的连队,是"红军中著名的英雄连队,主力中的主力,尖刀上的尖刀"。

今天我们看金门战役,也要永远地记住金门战役中的我军第一梯队,他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同时又是充满悲剧色彩的部队。他们的悲剧在于,被错误地要求去执行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因为这支第一梯队之后并没有第二梯队跟进支援,是"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他们的悲剧是战役决策机构轻率决策、粗疏指挥所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是惨痛的。他们都是英雄好汉,他们本都属于常胜部队。人们通常都喜欢记住胜利之师,今天,让我们也永远地铭记这支9086人全军覆没的第一梯队!

首先,我们看一下《第三野战军战史》中对这支部队的表述:

攻击的具体部署是:以第28军第82师第244团、第84师第251团,第29军第85师第253团共3个团为第一梯队,由第82师统一指挥……

如果只看这段表述,读者可能以为第一梯队就是由来自2个军3个师所属的3个团构成。事实上,还有一个团被省略掉了。

除了《第三野战军战史》之外,在《粟裕年谱》中记载的粟裕、袁仲贤、周骏鸣于1949年10月28日致第10兵团的电报中,是这样说的:

二十七日八时电悉。你们以三个团登陆金门岛……

其他,诸如《第三野战军征战日志》、《粟裕文选》等也是同样的表述。我们再看肖锋在《回顾金门之战》一文中的表述:

具体作战计划是:由82师的244团、84师的251团、85师的253团担任第一梯队。

事实上,有一个团也参加了第一梯队。他们仗也打了,血也流了,很多人都英勇牺牲了。有些人先被俘,后被遣返,带着屈辱走完余生。他们的团长孙云秀是唯一在金门战场上与敌人短兵相接,被包围后拔枪自尽的团级干部。他们的副团长刘汉斌也是在战场上阵亡的。他们中一些人是在明知要去做无谓牺牲的情况下,按照上级领导的错误指示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不归路……

这个团,这支英雄的部队,就是被"省略"掉的第28军82师246团。这个英雄团的英雄团长,就是置生死于度外、奉命增援金门后兵败自尽的孙云秀,副团长兼参谋长就是随第一梯队登岛并在战场上阵亡的刘汉斌。

在此,我们不能责怪有关资料记述不准确。因为,第246团随第一梯队登岛的第3营,当时是配属给第244团的,第246团自己的指挥机关并没有随第一梯队登陆。团长孙云秀则是后来增援时上去的。因此,教条一点来讲,说第一梯队只有3个团也是可以的。但是,由于计划中的第二梯队没有上去,人们谈论金门战役就只谈论第一梯队。如果人们在讲第一梯队的时候再不提这个团,而只说3个团,那第246团的战斗历史就这样被埋没了!但是,他们牺牲了,而且他们是明知必死而义无反顾前去增援的,所以他们的牺牲让人更为心痛!当今天我们记述这段历史的时候,从情感上来讲,实在是无法把第246团就这样给"省略"掉的。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不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事,都是在大纵深、大跨度的历史记载中,被无情地"省略"掉了。但仔细一想也不能过于苛责,毕竟有太多的历史事件、太多的人物要记述,而历史典籍不可能全面覆盖,只能以精练的语言,择其要而录之,记录下历史之轮廓及要目而已。

这就是历史的无情,这就是史书的局限。

金门战役后,有人在分析战败原因时,认为第一梯队的编成过于分散,难以有效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的确,攻金作战总兵力共2个加强师8个步兵团,分别来自2个军4个师,其中第一梯队是2个军3个师4个团(番号)。各团战前几乎没有协调,第82师首长战前甚至没有机会组织攻金作战各团开协调会,都是肖锋"一竿子捅到底",直接越级指挥到团。这种情况下,第82师首长实际上已被晾在一边,没法指挥。

现在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第一梯队各团及其主要首长。

第244团,其前身是山东渤海军区1945年成立的特务1团。1946年改隶渤海军区第7师。1947年华中、山东部队合并整编后,该团编入华野第10纵队,成为10纵28师所属第82团。1949年整编,改称为第28军82师244团。这个团是第28军的基干团、主力团。华野的历次主要战役,该团几乎都参加了,并产生了7位华东一级战斗英雄,涌现了"渡江先锋营"、"泰安连"等模范部队。战争年代的功勋,尤其是这种重大功勋,那可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迁就照顾、弄虚作假,没有真本事绝无可能获此殊荣。

金门战役时第244团的团长兼政委是邢永生,副团长宋家烈,参谋长朱斐然,政治处主任孙树亮。之前,邢永生专任团长,政委由龙飞虎担任。打金门前龙飞虎升任第82师副政委。第244团当时的副团长宋家烈,也是一员作战勇敢的骁将,因在打平潭时负伤,故未能参战。

邢永生是山东寿光县人,从山东老家入伍当兵,在基层部队逐步成长。曾任渤海军区特务团1营教导员,华野10纵28师82团政治处主任、副团长,三野第10兵团28军82师244团团长兼政委。邢永生生前在大陆留下一双女儿。

参谋长朱斐然是邢永生同一个县的老乡,两个人在打金门时乘坐同一条船。在抵近岸滩时,他们的船被来源不明的炮弹击中,朱斐然负重伤,在别人搀扶下跳入刺骨的海水中艰难涉水上岸。因伤重,同志们将他放在一个被我军攻下的碉堡里休息,敌人反攻时朱斐然被俘虏,并误以为他是团长。

邢永生在解放战争中原来的搭档龙飞虎比邢永生大5岁,是红军干部,长期在军委总部机关工作,阅历丰富。解放战争开始后,龙飞虎从中央"空降"到邢永生所在团任副政委、政委。后在福州军区副政委职务上退下来。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251团也是第28军的一个基干团。解放战争中华野历次重大战役该团都参加了。金门战役前,该团还打下了福建沿海第一大岛平潭岛,协同第259团解放了金门北面的大瞪岛、小瞪岛。这个团的前身,是山东警备第6旅(旅长肖锋)11团,于1945年组建于山东陵县,是由渤海军区二分区的地方部队升格组成的,后来编入渤海军区第11师(师长肖锋),1947年改成华野10纵第29师(师长肖锋)86团。淮海战役后,第10纵队扩编,新组第30师,第86团编入该师。整编后改称第28军84师251团。该团是师主力团,从1945年山东部队整编起,就一直在肖锋的直接领导下,是肖锋的"嫡系"部队。团长刘天祥,是肖锋信得过的部属。金门战役时在岛上有4个团长,肖锋让刘天祥统一指挥,也不是没有渊源的。

当时第251团的首长主要是:团长刘天祥,政委田志春,副团长马绍堂,参谋长郝越三,政治处主任王学元。刘天祥、田志春被俘后遇害;马绍堂被俘后被遣返,历尽坎坷,极为不幸;郝越三和王学元在战场上英勇牺牲。金门岛上,我军牺牲了4个团级干部,两个是第246团的,两个是第251团的。在金门战役前,上级已经决定调团政委田志春到第10兵团政治部工作。他说:"打完这一仗再走吧!"结果,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团长刘天祥,山东无棣县人。1938年参加游击队,1943年任独立营教导员。1945年起,先后任警备第6旅11团2独立营教导员、副团长,10纵第29师86团团长,第28军84师251团团长。可以说刘天祥一直跟随肖锋,是肖锋的得力干将。第29师广泛使用的枪弹筒、用82迫击炮抛射炸药包、挖猫儿洞等技战术,对攻坚作战、保存有生力量起了重要作用,刘天祥都参与了发明创造,为师长肖锋争了不少光。

金门战役前,第251团刚参加过大、小嶝岛战斗。因此军前指起初并未要求该团参加攻金作战,是刘天祥主动请缨,向上级要下来的任务。当然,刘天祥也深知,打好这一仗,对他的进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攻金作战前,肖锋已经向他暗示过,打下金门后,他将升到师的领导岗位上。

金门战役打响的前一天,刘天祥的未婚妻前来送行,临走时刘天祥一再叮嘱她:假如我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遗腹子可送贡大姐(肖锋之妻)抚养,……打完金门回来结婚。

可见,刘天祥和肖锋不仅工作关系紧密,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

刘天祥被俘后,去向不明。第28军战后对失踪、阵亡人员有一个统计表,内称:"刘天祥,去台湾被敌调走现况不明。"

第253团,是第一梯队4个团中唯一的一个属于第29军的团。也是唯一一个红军团,是以叶飞领导的闽东独立师第3纵队一个红军营,以及湘鄂赣边东北分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各一部逐步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这两部分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1旅(旅长叶飞)1团的第2营和第3营7连、9连的1个排。

第253团作为一个团级单位的历史,最早源于1944年4月在江苏盐城东台县成立的苏中军区特务第3团。1945年华中野战军成立时,组建了第6、7、8、9共4个纵队,其中7纵是由苏中军区主力组成,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姬鹏飞。7纵下辖5个团,其中就包括由苏中军区特务3团改编的第55团。

1946年9月,7纵原来的第55、59、63三个团编组为第31旅,3个团依次改称为第91、92、93团,旅长段焕竞、政委刘毓标。接替段焕竞担任第31旅旅长的就是金门战役时85师师长兼政委朱云谦。

1947年华中、山东部队合编,华中7纵改称华野11纵,姬鹏飞由司令员兼政委改为专任政委,由管文蔚任司令员。第31旅和下属各团番号不变。直到1949年整编才改为第29军85师253团,是第29军主力团。

金门战役时,第253团首长为:团长徐博、政委陈利华、参谋长王剑秋、政治处主任张茂勋(未上岛)。徐博和王剑秋被俘后遇害,陈利华下落不明。

在我登岛部队战败后,第253团团长徐博(浙江海宁人)当时没有被俘,他的下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谜。

战后,参与审查金门归俘的某部保卫干事曾根据归俘的介绍对此作了记载:

……被敌军发现鸣枪,陈(利华)当场喊了"哎唷"而被击中,徐(博)即掉头就走,徐在山洞里坚持到100来天,在睡眠中为敌搜去,押往台湾集中营,没几天就失踪,下落不明。

以上情况是徐团长到集中营后告诉我军被俘之253团干部的。陈政委的确切而彻底情况恐难获悉,因这非敌人所释放回来的人员所知道……

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记述徐博战后情况的材料。

金门战役30周年之际,1979年8月31日,台湾《近代中国》杂志第12期,在"金门大捷三十周年口述历史座谈会纪实"中突然披露了徐博的消息。参加这个座谈会的有高魁元、刘云瀚、石觉、刘廉一等十余名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还有数十名师、团及团以下基层军官。

此后,该特辑被台湾"国史馆"史料处收录于1979年10月编辑出版的《金门古宁头舟山登步岛之战史料初辑》一书中。战时任金门守军第12兵团19军18师54团团长的文立徽,在该书第161页有这样的记述:

野人偷食地瓜

三十九年(1950 年)二月下旬,住在太武山麓的民众向金防部反映,他们种的地瓜常在夜晚被部队偷吃。经查附近部队绝无此事,判断可能是匿藏的敌人所为。于是出动一个师的兵力,对太武山实施搜山。

在一个山洞里,搜到一个匪干,长发长须,形同野人,据说,已匿居山洞一百天以上。经说服后,他承认是共军某团团长,叫徐博,每天晚上他下山偷吃地瓜维生,妄想等待他的军队登陆,期作内应。但终为我俘获,未能得逞。

这与前面我保卫干部的记述基本吻合。后来原251团1营营长李同顺也曾回忆说:

我在台湾集中营中见到了徐博。一次我在茅房解手,碰到一个人,觉得好生面熟。走出茅房时,突然想起,这不是徐博团长吧?我一看,周围没旁人,就又转身回到茅房,小声地问:"徐团长,你怎么也来了?"徐团长说:"我突围出来后,躲进太武山。白天下来扒地瓜吃,晚上藏到山洞里。后来老百姓把地瓜都收了,没地瓜可扒了,我出来找吃的,被敌人发现,叫搜山搜出来了。"徐博和我碰头后没几天就失踪了。

这几份材料相互印证,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徐博在战后的遭遇。至于徐博失踪后的具体情况,目前没有任何资料可查。但当时在集中营"失踪"的基本都是被国民党军处决了。让我们向信仰坚定、坚忍不屈的徐博团长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与徐博搭档的第253团政委陈利华是广东梅县人,在兄弟五人中行四,原名丽华,家境殷实。

1938年,陈利华成为梅县南口第一批中共党员。次年夏,他与其他4位同志受我党闽西潮梅特委之命,打入国民党军吴奇伟第9集团军总部政治工作队,不久就升任副分队长。一年后,组织安排他去皖南新四军军部报到。1941年春,陈利华被调到重组的新四军第3旅(陶勇、刘先胜部)政治部。1945年调到苏中军区特务第3团,任团总支书记、政治处副主任、主任,1947年该团成为华野第11纵91团时,他任副政委,并于1948年升任团政委。

金门战败后,被俘的陈利华改名陈开中,不知通过什么途径,以普通士兵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军。后来由士兵考上军校,从少尉一直升到台湾"国防部"保密局上校。在台军中,与陈利华同村的陈瑞林常去陈利华家吃喝、要钱,引起陈利华在台湾的妻子不快,夫妻两人为此常闹矛盾。陈瑞林临终之际,断断续续对人说:"我对不起党(国民党)。有一件要紧事,几十年来,我一直知情不报,没有跟党讲。现在我就要死了,我要把它说出来。陈开中,不叫陈开中,叫陈利华,他是共军团政委,共产党员。"

结果原本打算1980年退休,后因孩子多、负担重就想再多干几年的陈开中,在1981年被逮捕。被捕后,上半年家人还可探监,后来就不让探监了。"国防部"把他的家也抄了,还说找到了电台。陈利华去世5年后,他的台籍妻子忧劳交加也去世了。

陈利华在狱中已知自己难免一死,给家人留下一封信:

xx 爱妻如晤:一切都是天意命中注定的,你一定要更坚强,把孩子抚养成人。我们结婚这么多年,对我大陆家里的情形从未详细谈过,并非有意瞒你,实在是我自民国二十八年离家之后,就未通信,情况不明。现在将我记得的写出来,要他们兄弟抄起来记住,将来有朝一日,也好认祖归宗。我家住在广东梅县……

家谱如下:……四子陈丽华(利华)在台改陈开中,妻范 xx ,子 xx , xx , xx 吾儿 xx , xx , xx ,爸不能照顾你们,幸有坚强有爱心的你妈妈照顾,你们一定要听话,要立志争气,不要使她失望伤心,祝福你们!

心爱你们的开中

十月十一日下午2时许

陈利华牺牲后多年,其在台湾的二子来到深圳的一家台企工作,根据陈利华遗书中写的地址找到陈利华在大陆的家人。上述情况,就是他在深圳与陈利华的五弟陈达华谈话时所讲的。

上述陈利华在台湾的情况,来自《海漩﹣﹣兵进金门全景纪实》一书,其真实情况是否如此,一时不易考证。在第29军战后失踪、阵亡人员统计表中,关于团级干部陈利华一栏,标注的是"阵亡",徐博和王剑秋各自的名字下都标注着"失踪"。

前面提到的第246团,在登陆金门的我第一梯队的团级单位中,是历史最短的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非主力团。该团所属各连从山东阳信县、沾化县、滨县、蒲台县、利津县、垦利县等县大队所辖连队改编而来。该团后编入华野10纵改称纵队特务团。1949年3月改编为第28军82师246团。金门战役时,246团首长为团长孙云秀、政委胡惠之、副团长兼参谋长刘汉斌。三人中仅政委胡惠之没有登岛。金门战役后,胡惠之出任第10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攻金作战当晚,第246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刘汉斌率3营配属第244团登岛。随同刘汉斌登岛的还有3营营长王军、教导员寇永德、副营长于文田、副教导员高志洪等营级干部。当第一梯队陷入困境后,第28军前指要派兵增援。由于船少,少量增援无济于事,反而徒增伤亡,因此第82师师长钟贤文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反对,但肖锋执意让第246团团长孙云秀率一个营过去。25日夜至26日凌晨,孙云秀率1营教导员侯振华、副营长徐占林,1营2连、迫击炮连1排、2排部分及30多名全团挑出来的战斗骨干,共300多人上船登岛。临出发前,身患肺结核病、体质虚弱的孙云秀知道此行恐是有去无回。他对第28军侦察科长张宪章说:"我这次革命成功啦!"并把钢笔和手表摘下来递给张宪章,叮嘱说:"我没有别的东西,只一支笔和一块表,我老家在洛阳。我如果回不来,叫我老婆愿随部队就随部队,愿回家就回家!"

26日晨,天微微透出一丝暗弱的光线,孙云秀等在敌人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在古宁头以东海滩登陆成功。第251团参谋长郝越三到沙滩迎接他们,把他们带到了第251团在古宁头的指挥部。在路上,他们意外地见到24日当晚随第244团登陆的刘汉斌副团长,他趴在滩头一个土坎上,已经牺牲了。

登陆后的第246团在孙云秀团长带领下立即投入战斗,部队打得非常勇猛。"一位同志的下颌骨被炸掉一大块,鲜血直流,他端起轻机枪,向逃跑的敌人一边打一边追"。有的同志眼睛被打瞎了看不见,就向身边战友要手榴弹投向敌人。

截至26日傍晚时分,登陆的300余名指战员牺牲100多人,剩余的200多人只有50多人没有负伤。27日,这50余人在古宁头西南的山沟里打打藏藏,到黄昏时只剩下了12个人。孙云秀意识到阵地不保,增援也来不了,于是决定率余部向金东的北太武山地区转移,试图依托山区,积蓄力量,持久抵抗,固守待援。

在转移的路上,他们又饥又渴。据随孙云秀一起增援的迫击炮连连长孟令义说,他挖了些农民地里的新鲜花生解渴,并递给孙云秀一把,孙云秀捏了一粒放进嘴里,马上又吐了出来,自言自语地说:"他妈的,吃饱了作俘虏去吗?"

28日天亮后,躲在田沟里的孙云秀一行12人被搜山的敌军发现。当大批敌人一步步逼近的时候,本就抱着有来无回准备的孙云秀知道已经无法幸免。生死关头,孙云秀握着仅余4发子弹的那支20响匣子枪站了出来,高声喝道:"朋友!过来吧!我就是团长!"

听到这话,敌人抱着"生擒共军团长"的念头,一窝蜂地冲了上来。孙云秀举起枪连打3发子弹,放倒冲在最前面的两三个敌人,然后用最后一发子弹自尽身亡。

孙云秀牺牲时倚靠山崖作掩护,自杀后仍屹立不倒,连敌人也为之动容:

孙匪云秀极为彪悍,饮弹自尽后,尸体兀自屹立不倒。

几乎与此同时,孙云秀身边的1营教导员侯振华也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时,他们都还只有20多岁。

60年后,当我读完这些史料,遐思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孙云秀、侯振华他们那年轻而鲜活的生命,那似曾相识的音容笑貌,那在战斗里格外亮丽的青春,呈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散。

【王洪光,1949年8月生,祖籍山东新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将,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坦克乘员和分队指挥员,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总装备部通保部部长,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编著有《装甲兵战术学》、《陆军武器装备》、《经典战例评析》、《机械化步兵教材》、《坦克专业教范》等专著和教材、教范。承担完成陆军建设及装备发展等论证报告。主持研制了多种新型坦克装甲车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