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最受欢迎的美食想必就是青团了,虽然节气已过,但是青团依然很受欢迎。这几天网上突然刮起来一股青团风,很多网友感慨到:“第一次见那么长的队伍”,“这个青团真的很好吃吗?”

在上海南京西路王家沙总店门口,一条蜿蜒近千米的队伍成为城市奇观。这支“绿色长城”自3月10日起已持续近一个月,高峰时段需排队3小时以上,日均销量达15万只青团,创历史新高。按照6元一个,一天卖15万个,150000x6=900000万元。
有市民调侃:“排队三刻钟都算快,走完全程得两分钟!”队伍甚至从南京西路拐至石门一路,再绕行吴江路,形成罕见的“U型”人潮。

王家沙总店凌晨零点即开工,30余名师傅手工赶制青团,艾草汁与麦青汁染色的面皮包裹着传统与创新。副经理赵东波透露:“豆沙、马兰头、蛋黄肉松三款传统口味占七成销量,但黑松露虾笋鲜肉、榨菜鲜笋粢毛等新口味正快速崛起。”为应对需求,门店增设三条独立队伍:青团、熟食、点心分列,80后白领陈女士笑称:“买齐全家晚餐,得‘三线作战’!

王家沙自1946年创立以来,始终扎根南京西路,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味觉记忆。其「老字号」身份不仅代表了传统手艺的延续(如手工拆蟹粉、现制糕团等),更成为本地人怀旧情感的寄托。许多老年顾客即使搬家至郊区,仍会专程乘首班地铁赶来,甚至有人拖着行李箱从国外返回后直奔店内,只为重温熟悉的味道。

传统工艺的坚持:蟹粉小笼、两面黄、青团等招牌产品坚持手工制作,原料严选(如现拆蟹肉、新鲜艾叶),确保地道风味。

价格稳定策略:尽管2024年升级装修投入巨大,但明确承诺不涨价。例如,经典辣肉面仍维持22元/碗,包子、糕团等价格多年未变,在南京西路商圈极具性价比。

时令创新结合:既保留豆沙青团、马兰头青团等传统时令美食,又推出艾叶枣粒核桃青团、黑松露蒸饺等创新产品,吸引年轻客群。对于年轻人来说传统的青团没有吸引力,但有人说到:“超过半小时就劝退,但黑松露青团值得发朋友圈!”

不得不说,上海人已经把“青团吃成了城市名片!”,那么不知道大家都吃过王家沙的青团吗?到底味道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