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吧!农民大多不会感叹农村的衰败,感叹却不是农村人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4-04-10 01:47:11

网名为“fan-7583”的网友给我发了个视频,视频表现的是一个农村破败的宅院。

说实话,现在的农村有些这样的宅院,大多是到城里居住了,家里没有人了,没人居住的,大门紧关,里面杂草丛生,家里有人的都不会荒着,都会种上蔬菜一类的。

其他地方咱不清楚,就我们鲁西北这片,农民把房前屋后边边角角都种上豆角、丝瓜一类的。

这位网友说“既然分田到户那么好。为什么人去楼空。杂草丛生,土地荒废?

反正意思就是包产到户既然好,就应该都在农村才合乎情理。

我看了一下这位网友的个人资料,是一位属地是上海的73岁退休人员。

这就不难理解了,城里人和农村人看问题的角度肯定不一样,就如那位三农专家温铁军一样,虽然经常下乡,但他的目的是自己的学术,根本不会设身处地的站在农民角度想事。

这位老者,你是退休人员,是城里人,哪里知道农民对城市的向往!

看看下图是我老家的一处宅院,前面是堂哥家宅院,伯父伯母早已去世,也是多年没有居住了,里面和这位网友推荐给我视频类似。

图片左边原是在城里上班的叔叔家的堂弟的宅院,后来给了他弟弟,现在是他的侄子盖的新房。

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以后,很多农村人通过参军、考学、做生意、打工等多种方式进了城,成了城里人。

我回老家看到这样的院落没有丝毫的悲凉感,而是感到高兴,因为这些空宅院的人,不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了、或是逃荒下东北了,而是有了更好的归宿,进城了!

你作为城里人可能感觉不到成为城里人怎样,可作为农村人那可是有能力的表现,很多的老人都为自己的孩子进城落户感到自豪。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农村挣钱的机会毕竟不如城里,再说后代受教育的条件、生活条件也和农村差的远。

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农村每人平均就一亩半左右的耕地,这么少的土地年轻人能有什么作为。

我们十几户的胡同,现在长期住人的不到三分之一,我堂哥的院子里,也是杂草丛生,破败程度和这个视频差不多,但我们农村人知道,这是农村转型一个必须经过的阶段,不远的将来,随着人口的进一步的减少,进城人员不再依赖土地的收入,合村并居会成为必然!

再就是这些人进城会导致土地逐渐的集中,比如:

我家三口人的耕地(爷爷奶奶和母亲)5亩左右,几乎无偿的转让给堂弟种了;

前院堂哥家伯父伯母的耕地3亩多,堂哥转给了嫁在本村妹妹了。

这些进城的人,以后可以为坚守农村的人腾出土地,这不是好事吗?

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多地少,这点土地难以养住专职的农民, 所以现在的农民大多数兼职的农民,要养住一个专职农民,以家庭农场形式经营土地,每个人的耕地应不少于五十亩,那么要90%以上的农民脱离土地,所以我从这种农村空宅院,看到了新农村的未来。

一些人怀念农村以前农村的人气、烟火气,但这种烟火气背后是农民被户口死死拴在那点可怜土地上,空有一身的力气、手艺,但只能土里刨食,一年年忙忙碌碌,当仍然半饥半饱,缺吃缺烧度日的现实。

真正的农民没有感叹农村衰落的:

走的高兴,因为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

没有走的也高兴,因为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宅基地、耕地等资源的竞争越来越小,压力越来越小。

那些感叹农村衰落的,是一些城里人,还有一些离开农村的农村人,他们自己不愿在农村住,但希望农村保持原味,为自己游玩、怀旧提供一个地方。

包产到户给了农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包产到户以前,人的前途大多数是出身决定的,你要是出生在农村,农家子弟要想成为非农业户口,不能说比登天还难,那也是凤毛麟角。

现在农村这些所谓的破败现象只是暂时的,是我们以前错误的探索交的学费,试想如果我们一直是包产到户后的农村政策,农村那里会有这么多的人,那么这种城市化就不会这么的迅速突然,而是潜移默化的递进过程,宅院也会被逐渐变更主人,也就不会出现当前这种所谓的“衰落”。

0 阅读:4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