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起诉了小放牛,并且索赔100万。
据新京报报道,11月23日,海底捞起诉小放牛商标侵权的案件开庭审理。起诉书显示,海底捞要求法院判令小放牛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同时登报声明。
一个是响当当的火锅龙头老大,一个是颇有名气的河北菜品牌,双方是怎么打上官司了呢?
事情先从小放牛说起。
1 小放牛自称“炒菜界的海底捞”小放牛隶属于河北小放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知名的河北菜品牌,目前有19家直营店,北京有1家,其余均在河北。
小放牛的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北斗星,从一家卖馅饼的早餐摊做起,一路成长为全天经营的连锁企业。2014年,北斗星进行品牌升级,一部分门店更名为“小放牛”,专注于河北民间菜的挖掘传播。
今年1月,小放牛北京首店在通州万达开业,在这前后,“炒菜界的海底捞 服务不满意免单”的slogan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小放牛的微信公众号则显示,早在2019年6月,它就在推文里自比为“炒菜界的海底捞”。
从这句slogan可以看出,小放牛想要押宝服务,通过对标海底捞的服务,来赢得顾客、开拓市场。而它的服务也确实可圈可点,跟海底捞相似的地方不少。比如在等位区提供吃的、喝的、玩的,甚至给小朋友提供编发服务。
△图自“小放牛餐饮”公众号对于一家地方菜餐饮店来讲,这样的做法确实征服了不少食客,有人甚至跟小放牛开玩笑:明明海底捞是“火锅界的小放牛”才对。
应该说,在无数想要学习海底捞的餐饮企业中,小放牛算得上是学出了一点成绩的,是受到了很多消费者认可的。
然而也正是在这“学习”的过程中,小放牛被海底捞认定侵权,双方对簿公堂。
2 海底捞为什么要起诉小放牛?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小放牛方面表示:“‘炒菜界的海底捞’不是我们率先提出,是顾客在给我们的评论和反馈中反复提及的。这是顾客给予小放牛服务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海底捞的肯定。我们也从未想过故意‘攀附’海底捞,只是提炼顾客最感兴趣的内容为传播点。”
话虽如此,但在海底捞眼里,实际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的。
起诉书显示,被告小放牛在店铺海报、菜单、座牌等众多装潢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上等宣传活动中使用了“炒菜界的海底捞”标志,并通过颜色、分行等排版方式对“海底捞”文字进行突出,而且使用的“海底捞”三字与原告注册商标组成文字完全相同。
海底捞据此认为,小放牛以“海底捞”来比拟自身商标,目的是为了借助“海底捞”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同时,被告的使用行为还导致原告的声誉与之捆绑,在消费者对被告服务产生负面评价时,同时造成贬损原告声誉的效果。通过大众点评等消费者评价可见,小放牛提供服务的质量存在与实际不符。小放牛不当使用了原告所拥有的品牌及经营优势,从而作出了虚假或者引入误解的商业宣传,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构成虚假宣传。
根据起诉书,海底捞要求法院判令小放牛赔偿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人民币100万元,并在其经营门店、官方微信公众号、美团、饿了么及门店所在地市知名报刊显著位置连续刊登声明至少30天,就其侵权行为消除影响。
3 小放牛被起诉索赔的启示小放牛说,“炒菜界的海底捞”这个称谓不是他们自己提的,是顾客给他们的评价。这个说法应该是可信的。
在餐饮界,像这种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某万店茶饮品牌被称为“茶饮界的拼多多”,某烧烤品牌被称为“烧烤界的海底捞”,等等。而且不光是餐饮行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比如“汽车界的华为”“家具界的劳斯莱斯”。
这种称谓基本都是拿不同门类或不同地域的知名事物,来类比要描述的事物,相当于给它贴个标签。虽然有志气的人常常不屑于这种类比,他们常说“我不做第二个谁,就做第一个我”;但这样类比的好处显而易见,那就是能让人快速领会到事物的特征,言简意赅。
△图自北京商报当然,这指的都是别人来评价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你夸张一点,那也无伤大雅。典型的比如下属评价领导、情侣互夸,湖南著名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唱词就有:
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哪/那我就比不上咯/你比他还有多哇
别人对你的这种评价,显然就不适合你自己拿来到处宣扬。比如刘海在自己公号的推文里经常写“刘海,‘常德牛郎’”,如果不是在自我调侃,那么就不合适,就难免会被人说成是在“攀附”“碰瓷”。
四处宣扬已然不可,更别说商用了。小放牛被海底捞起诉,就是因为它不光自称“炒菜界的海底捞”,而且还拿这个来揽客。
小放牛这次被起诉并索赔100万,给餐饮品牌提了个醒:给自己起外号,“傍大牌”可以,但别用错了地方。
还好,普罗旺斯不知道普罗旺斯,威尼斯也不知道威尼斯
当初给了几百万学费给海底捞学服务学管理,可以使用这个口号的。看来是使用权到期了
我说怎么前几天去万达小放牛没看见“炒菜界的海底捞”这几个字呢
不用海底捞,一样火🔥,不过现在闹疫情,菜的价格都涨了
起诉的好,这么一碰瓷小放牛就火了。
邯郸的
这么想想苹果公司还是很厚道的,否则什么雷布斯、罗布斯岂不是裤子都赔没了?
我觉得反倒是给海底捞做宣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