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才明白,当别人问退休金多少时,聪明人只回答“3句话”

浩漫玩转趣事 2024-12-31 14:55:11

2024年,我国退休制度迎来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养老金正式并轨并推行。

以前体制内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计算方式不同,现在随着10年过渡期的完成,养老金正式进入并轨。

第二件事则是对所有退休人员都非常利好,财政部发文表示,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两件大事儿加起来,让不少人内心产生了波澜,退休金并轨之后会影响现有收入吗?

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别人打听自己退休金的数额,又该怎么应对呢?

一、并轨的退休金

养老金正式进入并轨这几个字,却搅动的所有人内心起了波澜。

无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职工,以后养老金都按同样的规则来,这让不少原本认为铁饭碗退休的体制内退休人员心情复杂。

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毕竟大家终于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可也有人开始担忧,退休之后养老金是大部分老人的唯一经济来源,任谁都不想见到自己的养老金因为政策的调整而缩水。

特别是体制内的退休人员更是首当其冲,好像成了政策专门针对的对象。

在过去的体系下,他们的退休金计算方式和领取标准和企业职工不一样。

可如今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都要按同一套标准缴纳和领取。

但其实并轨的目的不是减少退休金,而是让制度更公平。

体制内人员也开始像普通职工一样,个人和单位共同缴费,在长远来看可以让国家的社保体系更加稳健。

体制内人员也开始像普通职工一样,个人和单位共同缴费,在长远来看可以让国家的社保体系更加稳健。

只不过大锅饭的锅变小了,但汤还是有的。

所以对于退休人员来说,不必忧虑这次改革会直接导致养老金减少,大可把心放进肚子里。

这次政策变化,为那些没有固定雇主的灵活就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同于以往只能选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现在灵活就业人员也有资格参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用高,但保障水平也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负担轻,但养老金的数额也相对较低。

这种“一人一策”的灵活性让不少人感觉更贴心,每个人可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金缴纳方式。

至于财政部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文件,自然是个大利好,随着物价上涨,养老金增加可以让大家的日子更宽裕一些。

虽然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文件出台,但财政部的倾向已经让大家知道,国家并没有忘记退休人员这些曾经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功臣们。

二、养老金的前世今生与调整意义

现代养老金制度的发源地其实在德国,19世纪80年代,德国正处于工业化的浪潮中,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效益拼了命的压榨工人们的剩余价值。

高强度的劳动对德国工人的身体损害严重,一旦年纪大了干不动了,生活就成了问题。

于是,德国首相俾斯麦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当时的养老制度简单粗暴,雇主和雇员都得掏钱,退休后由国家发养老金。

有了社会养老保险,劳动者的劳动安全感自然直线上升,德国也正是靠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创造了一系列工业奇迹。

20世纪初,美国也看到了养老金制度的优越性,开始对政府雇员和大企业职工推广养老保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老金制度逐步扩大,覆盖了更多人群。

说到底养老金的本质就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靠的是代际支持。

年轻人在工作时缴钱,上一代人在退休后领钱,只要人口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养老金制度就可以良性的发展下去。

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才逐步建立,最先建立的其实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开放后,养老金制度才逐渐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单位和个人一起缴费,退休后个人账户里的钱加上社会统筹的钱一起发给退休人员。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养老金目前已经涵盖了企业职工、城乡居民等各类群体,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社会在发展,制度也在不断优化,之所以要不断对养老金制度进行改革,关键还是在于我国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

根据统计,我国的老龄化速度远超欧美国家,未来养老金缺口可能会越来越大。

这才是政府近年来不断改革养老金制度的原因所在,国家就是希望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养老金的收支平衡。

虽然制度变了,但原则没变,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规则始终贯穿始终。

养老金的发放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公平问题。

通过政策调整,尽最大可能的缩小城乡居民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差距,就是此次调整的重点之一。

财政部表示,未来将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金标准,尽量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从历史的角度看,养老金制度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

从现实的角度看,稳定的养老金制度才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国家层面怎样要求公平,人和人之间总还是会有差距。

有了差距自然免不了攀比,互相打听退休金额成了许多退休人员之间的常态。

可这问题又很难回答,说多了惹人不满,说少了自己心里也难受,聪明人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呢?这里有“三大金句”,包你用得上。

三、聪明人只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跟大家都差不多吧,没仔细算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呗。

这句话的妙处在于,它听起来既诚恳又不失分寸。

人家问起退休金,要是直接说个具体数多半会惹来一堆麻烦。

要么让人嫉妒,要么遭人轻视。

可要用这句话回答直接就给自己找了个“挡箭牌”,毕竟涉及到钱人人都比较敏感,这回答一出对方自然不好再细问。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简直是无敌句式,听着好像是自我安慰,可实际上是在告诉对方:我的退休金够生活,挺好,但你也没必要知道具体多少。

这样一说,人家也就不好意思继续追问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短短8个字就从心理上把他人的好奇心拿捏的死死的,话不仅得体还能让人瞬间多了几分潇洒和从容。

这才是高情商的回答!

第二句话:都退休了,还能指望有多少钱?够花就行。

这话虽然听起来漫不经心,但实际上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潜台词就是说,都挣了一辈子了,好不容易退了休,还去比什么?计较那几个钱干嘛!

这话听起来就十分豁达,同时也是在暗示我退休金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过得还不错。

问退休金这事本身就挺尴尬的,既涉及个人隐私,又容易引发对比心理。

这时一句“够花就行”不但避开了数字,还把自己活得通透的态度摆在了桌面上,简直是一石二鸟。

其实很多退休人员都活得特别明白。

他们明白钱多钱少不重要,健康快乐才是第一位的,何必还将年轻时的攀比放在嘴边儿呢?

第三句话:你开多少啊?

如果实在不胜其扰,不妨将问题抛回给对方,虽然有点儿剑走偏锋的意思。

但适当的反客为主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问别人退休金多少本身就是不太礼貌的行为。

想让自己不尴尬,那就得化被动为主动,把尴尬留给别人。

你来我往之下,二人也算扯平了,反正养老金这事儿属于个人隐私,大家都不方便透露具体数字。

这么一反问,多数人都会知难而退,再也不会追问你的退休金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话特别适合在非正式场合使用。

和一些关系一般的朋友、邻居或者远房亲戚聚会时,碰到这种有点儿“踩线”的问题立刻反问回去,既不会让对方难堪,也能成功转移话题。

这就是兵法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精髓所在。

当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些回答只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大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要是关系好的朋友同事,说说养老金数额也无妨,但对那些见面不多、关系一般的,这些话术就能派上大用场。

结语

聪明人从不直接亮底牌。

面对退休金的问题,这三句话给对方留了情面,也为自己保住了隐私。

人到退休最重要的其实是活得舒心,过得自在。

我们的养老金制度不断改革、完善,无论是养老金并轨还是提高退休人员的待遇,都是为了让每一个退休人员的生活有保障。

人老了,物质的欲望降低,退休金不管多少其实都够用,何必太过纠结于那些无意义的数字,而忽略了生活中真正让人幸福的东西?

聪明人回答养老金问题时的那份从容和幽默,不就是一种对生活智慧的体现吗?管他钱多钱少,够花就好,生活幸福才是正道!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客观叙述,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图片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养老金正式并轨并推行,对你的退休金有啥影响?看完明白了 ,2024-11-13小俊爱分享

财政部: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天眼新闻2024-12-24

退休后才明白,当别人问退休金多少时,聪明人只回答“3句话”,2024-09-12 水大叔

0 阅读:0

浩漫玩转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