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胡乱:皇太极出兵朝鲜半岛,仁祖被迫议和与后金约为兄弟之国

路过你头顶 2024-12-12 03:27:10

李倧,字和伯,号松窗,乳名天胤,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十一月初七出生于黄海道海州,是宣祖李昖之孙、定远君李琈的长子,生母具氏是“中宗反正”时功臣之一具寿永的玄孙女、绫安府院君具思孟之女,绫城具氏世代与王室联姻,在当时属于颇有权势的家族;

韩国电影《南汉山城》中的朝鲜国王李倧(朴海日饰)

李倧出生时正值倭乱期间,据说当天“忽有红光照耀,异香满室。”他的外祖母睡在他母亲身旁,梦见有赤龙现于身后侧,醒来以后李倧便已降生。翌年,宣祖偶然发现李倧的右腿上有无数黑子,十分惊奇,认为这是“汉祖之相”,不仅将其养育在宫中,还取乳名“天胤”(上天的子嗣之意),宠爱程度哪怕是诸位王子也无法相比。《朝鲜仁祖实录》记载:

(李倧)姿表异凡,右股有无数黑子。明年春,宣庙见而奇之曰:“是汉祖之相,勿泄也!”甫过二三岁,即育于宫中,不喜嬉戏,寡笑语。由是眷顾日隆,虽诸王子,莫与之比。

光海君李珲上位后,为了巩固权力,先后除掉了临海君李珒(宣祖庶长子)、永昌大君李㼁(宣祖嫡子)以及晋陵君李泰庆、绫昌君李佺(李倧的弟弟),李倧为此惶恐不安,担心屠刀有一天会伸向自己,于是联合申景禛、金瑬等人发动政变,推翻了光海君;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三月十二日,李倧在庆运宫接受百官朝贺,从而正式登上王位。

丁卯胡乱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遭受重创,彻底丧失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朝鲜也在此战中损失万余人,就连都元帅姜弘立都投降了后金。此后,光海君开始采取“中立外交”的政策,对明朝的征兵请求多次拒绝、推诿,对后金则尽量不刺激,并与之暗通国书;

明朝、后金和朝鲜的势力范围

尽管实力不济,但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朝鲜君臣一向视女真人为“蛮夷”,从心底里抱有鄙视和敌意。而朝鲜又一直是明朝的藩属国,明朝在“壬辰倭乱”期间对朝鲜有再造之恩,因此“崇明排金”的呼声始终占据着主流;

李倧即位后,斥责光海君忘恩背德,私通后金,不但终止了国书往来,还提出要与明朝“协力讨虏”,然而这只是他故意摆出的一种姿态,朝鲜有几斤几两李倧心里很清楚,喊喊口号可以,动真格的则不行,朝鲜依旧不敢过分刺激后金,双方也相安无事数年;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六万大军西渡辽河,直逼宁远城下,宁远之战就此爆发。在时任宁前道袁崇焕的指挥下,明军坚守宁远城三天,毙伤后金军一万多人,一向战无不胜的八旗兵只得灰溜溜地撤走,努尔哈赤也不慎被炮火击伤。同年八月,努尔哈赤抑郁而逝。九月一日,在众贝勒的推举下,皇太极即后金汗位,短暂的和平随之宣告结束。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画像

在对朝关系上,皇太极一直是强硬派的代表,主张武力征服,降将姜弘立等人也是不断怂恿皇太极攻打朝鲜,不过这并非后金出兵的根本原因;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底,明将毛文龙率部进驻皮岛,皮岛地处鸭绿江口以东,又称东江。由于八旗兵不善水战,因此一直拿毛文龙没有办法,而毛文龙以皮岛为根据地,在朝鲜边境地区神出鬼没,不停地袭扰后金后方,甚至一度占据了辽东的旅顺堡和朝鲜的满浦、昌城等地,招募并安置了大批汉民,努尔哈赤多次致书朝鲜要求交出毛文龙,但朝鲜不仅阳奉阴违,还偷偷资助毛文龙火器、粮饷等;

除此之外,自从努尔哈赤与明朝决裂后,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随之中断,为了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努尔哈赤先是推出了一系列鼓励农耕的政策,后又攻占了适宜耕种的辽东地区,然而女真人的残暴统治导致大批汉人逃往了皮岛和朝鲜半岛,劳动力严重流失;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辽东粮食歉收,第二年初,饥荒的苗头开始显露,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和填饱肚子,皇太极于是决定出兵朝鲜;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正月初八,皇太极命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岳讬、硕讬等人统兵讨伐毛文龙,顺道给予朝鲜惩戒,其诏曰:“朝鲜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伐朝鲜也,明毛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故整旅徂(cú)征。若朝鲜可取,则并取之。”

明朝、后金和朝鲜的势力范围

正月十三日夜,在解决掉巡边的哨兵后,阿敏率兵三万以朝鲜人韩润为向导,悄悄渡过鸭绿江,随后袭击义州,次日城陷,义州府尹李莞被杀,据《承政院日记》记载:

仁祖五年正月十七日,平安监司尹暄驰启,奴金三四万,十三日夜,氷(冰)渡鸭江,潜袭义州,由各口入杀守门军士,牧使李莞,贼兵登城后始知之,天明城陷,一城军民,并被屠戮,李莞及判官崔梦亮,,别将等,皆死事。

与此同时,济尔哈朗率一支后金军也向毛文龙部的驻地铁山发起攻击,毛文龙为保存实力,率部退守皮岛。考虑到后金军缺乏舟船,很难将明军一举消灭,阿敏索性调整部署,将朝鲜列为首要目标;

正月十五,阿敏率主力继续南下,先破定州,再破龙骨山城和凌汉山城。五天之后,后金军已经渡过清川江,兵临安州城下;

辽宁省博物馆展品—清代八旗甲胄

安州是朝鲜平安道的军事重镇,有守军三万余人,阿敏先是派人招降,遭到拒绝,遂于正月二十一日大举攻城,虽然守军拼死抵抗,但也仅仅坚守了一天,为了震慑朝鲜军民,城破后阿敏下令屠城,最终只有数百人幸免;

安州的失陷与女真人的残暴对朝鲜军民的士气打击很大,据《朝鲜仁祖实录》记载:

安州以积年专力之地,又被陷没,平壤以东诸城,莫不夺气。一死之外,更无可为。

经过四天的休整后,阿敏开始向平壤进军,之前平壤城内的百姓在听闻安州被屠的消息后,纷纷逃窜,此时的平壤已然成为一座空城。正月二十七日,后金军渡过大同江,在中和驻扎。

影视剧《孝庄秘史》中的爱新觉罗·阿敏(沈保平饰)

后金来犯的消息在正月十七日传至汉城,李倧接到奏报后,当即任命兵曹判书张晚为四道都体察使,率兵北上迎敌,同时以领中枢府事李元翼为下三道及京畿道都体察使,负责稳定后方;

随着朝鲜军连战连败的消息传回,汉城的民众愈发慌乱,争先恐后地开始逃难,“都民避乱者弥满江头,无船可渡,哭声震野。”没过两天,汉城也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眼见形势危急,李倧下令金自点先行护送大王大妃金氏(仁穆王后)、王妃韩氏(仁烈王后)以及宗社神主前往江华岛,还令世子南下全州,实行“分朝”;

正月二十六日,就在平壤失陷的同一天,李倧率百官仓皇出逃,三日后,抵达江华岛。

由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为丁卯年,故称“丁卯胡乱”。

“丁卯胡乱”时后金的进军路线

谈判议和

战争持续的过程中,朝鲜和后金也展开了外交接触,先是阿敏遣使“求和”,要求朝鲜“认罪修好”,李倧对于后金一边打一边“求和”的行为相当厌烦,遂以国书的形式质问后金“无故兴兵”,同时提出“先退兵,再议和”;

阿敏在收到朝鲜的答复后,再次致书并列举了朝鲜的几大罪状,包括为毛文龙提供庇护和接济、萨尔浒之战时出兵助明以及努尔哈赤病逝后不遣使吊丧等等。李倧经过与大臣们商议后对“罪状”逐条进行了答复,阿敏转而又开始指责朝鲜整顿士卒和在国书上使用“天启”年号,缺乏议和的诚意;

谈归谈,打归打,谈判并未阻止阿敏前进的脚步,毕竟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二月初五,后金军占领黄州,随后继续向汉城进军并进驻平山。这下李倧彻底慌了,不再坚持后金先退兵的原则,急忙派遣使臣前去乞和;

后金军攻打朝鲜

后金本就没有完全占领朝鲜的打算,见朝鲜屈服,也就顺势展开了和谈。正月二十一日,李倧在江华岛接见了后金的谈判代表刘兴祚,刘兴祚提出了与明朝断交、向后金进贡以及纳王弟为质等条件,其中与明朝断交一事遭到了朝鲜君臣的严词拒绝,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朝鲜执意不肯与明朝划清界限的态度,阿敏权衡再三后,也是不再强行要求断交之事,而是要求在来往的文书中不得再出现明朝的年号。随后双方又在和盟仪式的问题上展开争论,阿敏要求国王亲临,但李倧极不情愿,几番商讨过后,最终决定由双方大臣举行盟誓,而国王在大殿上焚香祭天并递交誓书;

有主和派就必然有主战派,大司谏尹煌就是主战派的代表,和谈期间他不仅上疏提出要停止议和,还表示应斩杀敌国使者、严惩主和大臣。据《朝鲜仁祖实录》记载,其疏曰:“今日之和,名为和而实为降也。。。伏愿殿下亟斩虏使,以慰群情;斩主和误国之臣,以绝邪说;斩逗挠奔溃之将,以振军律;回赂胡之物,以犒三军。则人心激励,士气自倍矣。”

后金军攻打朝鲜

只不过李倧议和的决心已定,不但没有听从尹煌的建议,还下令将其撤职查办。二月二十五日,毛文龙来信要求朝鲜坚守待援,李倧不以为然;

同日,李倧以宗室远支、原昌副令李玖(成宗李娎之子云川君的后裔)为原昌君,冒充王弟,携带着包括一百匹马、一百张虎皮、四百件绵绸、一万五千匹布在内的大量财物随同刘兴祚返回后金大营。

江都之盟

三月初三,李倧在江华岛行宫的大殿之上行焚香祭天之礼,宣读誓文,宣布朝鲜与后金结为兄弟之国,后金为兄,朝鲜为弟。随后,右议政吴允谦等朝鲜重臣与刘兴祚等后金使臣订立盟誓,双方约定互不侵犯,并且每年春、秋两季各通使一次,朝鲜每年须向后金缴纳岁币,同时停止使用明朝年号,但仍可与明朝维持现有的关系,史称“江都之盟”;

朝鲜将士抵抗外敌

阿敏在得知盟誓订立的消息后,当即派人回沈阳报捷,紧接着便命令手下劫掠三天。同月,阿敏由于不满足于盟约中的条件,又在平壤与李玖缔结了新的盟约,内容包括朝鲜不得筑城练兵、不得收留逃往的汉民、要以对待明使之礼对待后金使者等等,即“平壤盟誓”。只不过朝鲜方面并不承认“平壤盟誓”的合法性;

三月十四日,皇太极获悉捷报,随即下令阿敏班师,并要求留下了1300人驻守在义州防备毛文龙。四月初八,阿敏率后金主力,满载着战利品和掳获的百姓从朝鲜撤军;

四天之后,李倧回到汉城。

韩国首尔景福宫

PS: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