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之所以是科幻,就在于他首先基于科学才展开幻想。
随着流浪地球2的上映,这部地球算得上不错的电影引爆了朋友圈,我特别喜欢导演埋下的马兆这条真正的备份计划暗线。但这部电影在我看来许多地方仍然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甚至是某些剧本需要打磨合理性和合科学性。而某些平日自诩“客观”的军事大V迟迟不愿对电影的BUG做出评价甚至强行吹捧,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本片的一些缺陷,毕竟不知道问题就无法进步。

电影是好电影,但是缺陷也很明显
这部特效大片开头非常宏大的空战剧情是很多人眼中的大场面,但也是本片漏洞的高发区。我们可以暂时忽略朋友吐槽的“维护期间机库里所有无人机满油满弹是什么神仙安全规范”这种安全作业大于天的问题,直接从战争问题说起:四旋翼大战五代机、只有近防炮的近距离防空、缺乏预警机的机群、没有远程和中程防空的防御、需要目视预警巡航导弹的神奇防空和跑的比五代机还快的亚音速巡航导弹。

是大场面,但同样尴尬
由于众所周知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四旋翼结构天然存在飞行速度较低,有效升限不高的问题,然后就被安排去和一众五代机拍出了一战古典气息的狗斗大战,让我瞬间想起了头天晚上在战雷里开着1.0的双翼机去关爱新人的场景,又想到了《红色男爵》和《战地1》。当然,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自我安慰导演是认为绝大多数观众的能力只能接受这种狗斗画面。毕竟实际上从评论来看,很多自诩懂得多的“懂科技”的观众,实际上完全不懂。

空战的低速狗斗非常有一战的影子,有视觉效果,但是比较扯
不过这里电影有个细节倒是可以勉强解释一下,为何只追苏57?全场五代隐身机里就你一个滥竽充数的,不锁定你锁定谁?

为啥只追我不追边上歼20?

你开马自达....你RCS和红外隐身最差劲不追你追谁
电影其实非常讨巧的规避了一个严肃话题,用饱和的爆炸让有心的观众忽视另外的问题——我们的防空系统呢?有大量部署的有人战斗机,却没有安排值班的预警机,没有安排预警雷达和内外网隔离,没有任何中程和远程防空系统参与,甚至只有几门近防炮工作。

别问为啥用这个图,支持正版,所以没有小破球的图了
近防炮的确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让路人看了不明觉厉。但问题在于,近防炮实际上已经开始有点落伍了,在电磁压制+激光+拉姆/红旗10的配置下,传统近防炮不再是近距离防御的核心,而是一种补充。

海红旗10这种新一代导弹比近防炮有着更好的杀伤范围和威力
当然,也有人担心,说近防炮是炮啊,备弹多,导弹一下就没了。但事实可能恰好相反,与24联装的红旗10相比,备弹都在1000多一点的密集阵和1130的有效射击次数并不多,一个射击窗口60发的话,实际上也是很快就消耗殆尽。不过,也有人发出了疑问,既然都固定部署,设置大弹舱或者瞬间更换弹舱的机器人不行吗,都2044了不是?不过反过来,都2044了,部署一大堆垂发或者海红旗10似乎更加廉价。而且可能是受制于限制,很多人并不知道,能防空反导的不仅仅有20mm或者30mm加特林结构的近防炮,还有着76mm全自动舰炮甚至是100炮。

全自动76炮防空其实已经是落后技术了,可以期待下国产新型大口径舰炮
因此,流浪地球2电影中设定的近距离防空,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落后于时代的滑稽。不仅不符合军队对2044的幻想,即使在2023的当下,电影中的防空火力配置也算是性能落后。如果真要到了2044年,叛变的无人机面对的可能不是最后一搏的近防炮,而是全自动的130/127/100/76/57高炮群发射的AHEAD弹药,地面上大量的激光/微波与电子战武器甚至有大量的已经落后的红旗17在等着叛军。

在AHEAD弹药面前,中口径防空炮对无人机会如同玩抢滩登陆战一样简单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里的巡航导弹同样充满了槽点,这个我们从电影海报中就能发现问题,战斗机追逐巡航导弹的戏码虽然是二战中英国皇家空军拦截V1就有,但导演开创性的将这种剧情旋转了90度,安排巡航导弹垂直爬升追逐太空电梯时,我们就不由得产生了疑问。

注意红圈处的弹翼
从这张海报就可以发现,特效和CG团队仿照现实中的巡航导弹,加上了一对大大的平直弹翼,但他们显然忽视了,这对弹翼是平飞时提供升力的,而不是在垂直飞行时提供升力的。也就意味着剧中的导弹推比大于1,这种我们一般把他划归为战术导弹甚至弹道式了。特别是平直翼是亚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才使用,而歼20等一票新锐战机居然开加力都追不过只能亚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这个设定漏洞就有点尴尬了。

弹翼只是装饰,反正导演和观众都看不懂.jpg
特效组和验收的人都没能发现这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遗憾,不然其实可以安排更加出彩的超音速追逐的剧情,而不是让一票五代机追不动垂直爬升的长着亚音速外观的巡航导弹。希望流浪地球3中,导演能邀请到一些靠谱的顾问,不要在明明可以不扣分的地方犯一些有点离谱的小错误。下一期则来谈谈,为什么说电影里核爆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