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气之子》不平,顺带浅谈如何才能淹掉一个东京

小之谈军事 2023-06-10 06:24:07

最近新海诚的《天气之子》在国内上映,上映的第一天就迎来了口碑两极分化,很多人都对最后男主的选择导致“东京被淹”口诛笔伐,将之扣上各类大帽子。而笔者根据东京的地理位置和一些气候的著作,对这一言论颇有微词,在我看来,剧中的选择并没有什么值得过多批判的地方。

首先声明这不可能是软文,我一个没有粉丝的军事自媒体要是有软文也不会现在才写(当然欢迎事后给我补票,手动滑稽),纯粹是看很多批判不在点上,有感而发。这其实是一个环保题材和日本特有的对国土担忧的电影(我很认真)

评价是看这部电影从评论区可以看出观众的人文和科学(气候)素养的欠缺。这部电影被很多人诟病的结尾,一方面来源于动画本身信息过于丰富,很多人习惯了国产剧拖拉的剧情和对白来显示设定而没有提取到剧中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没有对东京的排水问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个人想了想剧情后,又查了查东京的给排水情况,可以确认这个事实:严格来说,这部电影男主并没有什么大错,东京变大海和他关系也确实不大。

人文素养上,有一个可怕的问题。即使真的是按很多人想法,去牺牲一个人能换来“不下雨”。做出这样选择的我们,和那些给龙王献祭童男童女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一样的也是残忍和愚昧。这真的是2019年? ​

从剧情上来说,由于这部剧很多内容,都是用画面的暗示来解释其合理性,最后两分钟前笔者也以为这是大鱼海棠的一个“为了爱的人牺牲全世界”,你俩倒是好了,东京可是被淹了啊。

但是当大叔坐在办公室里说出那句“孩子,别自负,你们改变不了世界”,我突然猛地理解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单凭男女主的能力,东京被淹的确轮不上他俩的责任。这是一个需要一定见识才能明白的事情——东京下雨被淹,和被大海淹没,是两个不同纬度和除了视觉上本质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下面我会带大家了解一下,如何才能真正的淹掉东京。

我明明看到东京下了雨,怎么就没啥关系了?

是的,的确这两个关系不大,我们常说的降雨产生的洪灾,往往是河流泄洪和山洪爆发,然后城市恰好在低地于是水排不出去,产生洪涝灾害,或者是城市排水系统不行,带来的城市积水汇集到城市低洼区域产生的内涝。很多人对排水系统没有直观的认识,认为不就是几个地下管道吗?然而东京的排水设施是这样的。

从游客的大小可以猜测这地下宫殿的高度

东京的排水系统是由数个这样的地下“宫殿”组成, 主体包括总长6 .3公里、内径10米的地下管道,5处直径30米、深60米的储水立坑,以及一处人造地下水库,水库长177米、宽77米、高度约20米。除此之外还有首都外围排水系统。

该排水系统由内径10米左右的下水道将5条深约70米、内径约30米的大型竖井连接起来,前4个竖井里导入的洪水通过下水道流入最后一个竖井,集中到由59根高18米、重500吨的大柱子撑起的长177米、宽78米的巨大蓄水池“调压水槽”,最后通过4台大功率的抽水泵,排入日本一级大河流江户川并最终汇入东京湾,该系统全长达6.3公里。

竖井的照片

也就是说,如果东京要变成大海,那么东京湾的水面也得上涨,这样排水系统里的水就排不出去,然后降雨还得先填满这个巨大的地下水库。但是东京湾和太平洋是联通的,太平洋和我们的东海黄海是联通的......而且还有个事实,降水是水蒸气回归地面,剧中安排的说法是台风,而台风中的水来源是温暖的大洋每日的水蒸发产生的温暖气团,也就是我们说的水循环。根据水循环,我们可以知道,在没有别的干扰的情况下,由于水的总数不变,哪怕是东京从上往下泼水,三年内都不可能被淹,因为降雨会回归大海,蒸发后形成新的云团。

敲黑板,地理考试必考之一

可以看出,降雨是不能带来海平面上涨的,那为什么东京还是淹了呢?这一方面是海平面由于别的因素上涨,另外一方面是东京地势低的难以想象。降雨极端只是气候变暖的一个现象,气候变暖带来海平面蒸发更快,那么云团产生就会更快更大,降雨自然也就更猛。而气候变暖还会带来南极和高山的冰川融化,大量原本固定在陆地上的固态水变为液态加入了水循环,这就使得实际上的海水变多了。我们可以想象大海是个游泳池,下雨是我们在泳池里玩的时候互相舀水,不会改变水位,但是冰川的融化则是这时有几个哥们觉得水不太够,把岸上的几大桶水给倒了进来,那么泳池的水位必然会上涨。

南极的冰盖有很多厚度是以公里计算一旦融化不可想象

气候变暖带来大量冰川融化,为自然界水循环带来新的水,才有可能导致海平面上涨,自然,东京被淹的时候,还有上海、马尔代夫、纽约和夏威夷等等,沿海的一个都跑不了。而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会上涨60米左右,到时候整个中国的华东地区将几乎全为海底。当然,这一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即使是少量的融化带来的海平面上涨1米就已经能让很多沿海城市陷入困境。

海平面上涨70米后的假想图,当然这种现象前提是南极全部融化

而电影中,女主的能力是短暂的局部放晴,这说白了,充其量是个玄学版人工增雨气象高炮,不能凭空变出来或者变消失水,剧中两次展示了,每当晴女使用能力后,短暂的局部晴天的后果是某一个小区域中会汇集着巨大的水停留在空中(第一次砸了在甲板看风景的男主然后被大叔救了,第二次是那几个探险的小学生),所以还是蛮符合物质不变定律,水始终在那里,只是换了给位置。

这是女主的能力范围

这是台风云团的范围,整个日本都能覆盖

那么这就表明一个问题,即使没有女主,东京不下雨,那么其他地方就会降下原来在东京的降水。而我们在看另一个问题,东京为什么会被淹?因为东京太“矮”了!

蓝色地区可是海拔负的哦

剧中借老奶奶之口说出来一个事情“过去两百年这里就是大海”,很多人可能忽视了这句,而这句东京人反而会懂。因为东京这一百年来,填海造陆的面积达253平方公里!(7个澳门),最著名的就是羽田国际机场,就是填海造陆的。而且日本还在计划继续填海。

图为日本填海造陆计划,红色为2045前的计划

而大家都知道,填海造陆出于成本考虑,也不会硬给你填一个高原出来,最多简单的修一点大提,这在平时还好,首先东京湾是个U型,本身就没啥浪。海要是越过大堤,除了海啸或者台风带来的超巨浪,但由于这些都是短暂的瞬间进水,因此并不会带来严重后果。但是如果海平面持续上涨到和大提差不多的情况时再有强降雨,那么城市内涝就没的排了,而又一个非常不凑巧的事情是,东京海同时处于江户河的入海口,也就是说,哪怕东京不下雨了,只要全球的气候是这样,其他上游地方的降水最终还是会汇集到东京。而这也是日本人对海平面上涨的一个确实存在的担忧。

也就是说,单纯的气象降雨其实无法摧毁东京,而且剧中也多次反复强调了“这是全球”“人类相比地球环境变化只是过客过于渺小”,与其说是这是为了自私而牺牲东京,倒不如说新海诚想表达恩格斯的名言吧“不要国防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男主救回了女主,他以为他是拯救了他的世界,也有着对东京的自责,然而其实这只不过是自然规律罢了,这倒不如说是新海诚作为一个日本人,对填海造陆的担忧,和日本人对气候变换和脚下土地的又一次担忧。每一个愿意拼了自己全力也要救女孩的男生,至少都是勇敢的。而所谓的东京被淹,就算真的和神灵有关,我们不去想办法解决,反而一股脑指责仅仅是“可能有关”的主角,也未免小家子气和刻薄。

近海爆炸,百米海啸席卷全城,实乃杀人灭火的极佳装备

不过,最后还是要说一下题目,怎么样才能真正的淹了东京呢?南极冰川融化我们做不到,日本陆地沉没我们也做不到,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做不到一个月内东京的积水看上去和大海一部分一样。来自北方的战斗民族提供了解决方案——波塞冬核鱼雷。

0 阅读:1

小之谈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