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时见风使舵,却伪装成忠臣,陈平虽得善终,却不值得称颂

四木草堂 2023-08-08 09:54:02
见风使舵

曹参执政三年后去世,丞相之位由王陵和陈平共同接手,周勃任太尉。

但是这三位的能力明显不如萧何、曹参,根本就压不住吕后。

王陵耿直不知变通,陈平是个和稀泥的老狐狸,周勃是个有用无谋的老实人。

这三个人在前台搭班子唱戏,而背后的当家人实际上是吕后。

于是,吕后开始从一个善妒的女人,成长成一个手腕强硬的女政治家。

说实话,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女主,比如吕雉之前的秦宣太后,比如吕雉之后的窦太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等,但真正能称为政治家的,大概就只有吕后和武则天了。

与后世的武则天一样,吕后也萌生了想封自己子侄为王的念头。

吕后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打定了主意,她很快就召集群臣,在朝堂之上名目张胆地将自己的要求提了出来。

吕后对群臣说:“我想封诸吕为王。”

首先站出来反对的,是右丞相王陵,作为百官之首,王陵必须表态,而王陵这个人,又是一个可爱的耿直老头。

王陵说道:“先帝当年杀白马,立下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如今太后要封吕氏为王,这是违背先帝的盟约。”

吕后没有说话,但是很明显不高兴了,她又问左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

谁知道陈平和周勃二人却说:“高皇帝一统天下,封刘姓子弟们为王;太后您临朝称制,封吕氏子弟为王,道理是相同的,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吕后听了很开心,封诸吕为王的事就这样成功了。

至于刘邦煞费苦心的“白马之盟”,人走茶凉,谁会在意呢?

等退了朝之后,王陵毫不留情地指责陈平和周勃说:“当年高皇帝白马之盟的时候,二位难道不在场么?如今高帝驾崩,太后当政,您二位为了阿谀奉承太后,竟然不顾白马之盟,将来有何面目在地下去拜见高皇帝。”

但是陈平和周勃却反驳道:“就像今天这个情况,朝堂之上据理力争,我俩不如您,但是将来假如真的有事,能安汉的还得是我俩。”

听了这话,王陵无言以对。

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都认为王陵太耿直,难以拯救大汉王朝,而陈平和周勃则懂得隐忍,最终确实是陈平和周勃拯救了大汉。

我却觉得,这就是陈平和周勃给自己的遮羞布罢了。

历史的真相

陈平和周勃,之所以选择隐忍,并不是真的为了“安汉”,而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眼前的荣华富贵。

因为,陈平和周勃从未真正想过“安汉”这一历史任务。

首先,陈平和周勃并不能未卜先知。

在吕后刚执政时,陈平和周勃怎么知道将来诸吕一定会反叛?就算二人笃定诸吕将来一定会反,又如何能保证自己那时还在世?毕竟二人此时的年纪也不小了。

既然陈平和周勃,一不能确定将来诸吕必定造反,二不能保证诸吕造反时自己还能不能活着,那么又何必信誓旦旦地说“全社稷,定刘氏之后,君亦不如臣”这样的话呢?

其次,在后来诛灭诸吕的过程中,二位的表现并不好。

当诸吕的势力越来越强大的时候,陈平日夜忧虑不安。

但是,他忧虑的并不是“安汉”,而是担心诸吕强大祸及自身。

陈平患诸吕,力不能制,恐祸及己。

在诸吕叛乱时,周勃的表现则更有意思:

太尉(周勃)尚恐不胜诸吕,未敢公言诛之,乃谓硃虚侯曰:“急入宫卫帝!”

也就是说,当诸吕准备作乱的时候,周勃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不敢对硃虚侯明言要诛杀诸吕,只是以“保卫皇帝”的理由,忽悠硃虚侯入宫。

在诛灭诸吕后,群臣为了更好地掌控政局,选择拥立没有背景的刘恒为帝,在刘恒即位的当天,陈平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

子弘等皆非孝惠子,不当奉宗庙

这可真是见风使舵的好手

且不说刘弘等确为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就算不是,你陈平当时为什么不提出来?

当年的你不也是向刘弘磕头跪拜山呼万岁么?

向新即位的汉文帝说“子弘等皆非孝惠子,不当奉宗庙”,与当初赞同吕后封诸吕,其实是一个逻辑,那就是向当权者献媚,以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

陈平与周勃虽然最后也都官至丞相,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多少有点不光彩,故而,历史上对于陈平和周勃的评价,远不如萧何和曹参。

2 阅读: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