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越过黄河,攻入大汉腹地,杀掠汉民。
当时在位的汉文帝,命丞相灌婴,率领八万骑兵,前去抵抗右贤王。
此时的灌婴,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一个身兼相权、兵权于一身的角色。
出身低微灌婴的出身相比于刘邦更不如。
刘邦的起点好歹还是个亭长,而灌婴的起点,只是一个卖布的。
而且灌婴还属于半路出家。
刘邦带兵打到雍丘时,灌婴才加入刘邦。
虽然灌婴年龄小、参军晚,但是却非常能打。
第一次战斗,灌婴就因作战勇猛,被刘邦提为七大夫。
后来,灌婴跟随刘邦一路从中原打到咸阳,每一次都是身先士卒,封为昌文君,进入了中高级将领的行列。
再后来,刘邦被立为汉王,灌婴官拜郎中,开始独立领兵。
刘邦还定三秦后,灌婴与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一起被封为列侯,成为刘邦第一批分封的功臣。
彭城大战后,刘邦吃到了没有骑兵的亏,便决定组建自己的骑兵军团。
原本刘邦打算让秦军降将李必、骆甲担任骑将,因为二人在秦军时就是骑将,经验丰富。
但他俩却找到刘邦说:“我二人皆秦人,恐怕军中将士不服,希望大王从汉军中挑选善骑战的将领担任主将,我二人定当尽力辅佐。”
刘邦仔细盘算了一下身边的将领们,发现只有灌婴带过骑兵。
但灌婴有一个缺点——太年轻。
但这难不住刘邦。
毕竟韩信也年轻,刘邦不也封了大将军吗?
于是,刘邦亲自为灌婴站台,布告全军:“灌婴虽然年少,但作战勇猛,战功卓著,特封灌婴为中大夫,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掌管骑兵军团。”
从此,灌婴就作为汉军中唯一的一支骑兵军团,在中华大地上驰骋。
第一骑将灌婴仿佛天生就适合骑兵。
自从有了自己的骑兵军团,灌婴的战绩相当亮眼:
荥阳之战,击溃楚军骑兵团;
鲁下之战,破项冠;
白马之战,破桓婴;
历下之战,协助韩信全歼齐国的历下军团;
临淄之战,破田横;
潍水之战,跟随韩信击破楚军二十万精兵,所部斩杀龙且。
后来又率领骑兵团从齐国南下,跟随刘邦参与到与项羽的决战中。
垓下之战中,两次击溃项羽。
最后,在乌江畔,他和他的骑兵团,见证了项羽的最后时刻,部下五人分了项羽的尸身,皆封侯。
刘邦称帝后,封灌婴为颍阴侯。
后来刘邦平韩王信、破陈豨、平英布等一系列战斗,灌婴和他的骑兵团,从未缺席。
值得一提的是,灌婴还和匈奴打过一仗。
在平定韩王信的过程中,匈奴派骑兵协助韩王信与汉军对抗,灌婴亲率齐、燕、赵、魏、梁五国的骑兵,突袭匈奴骑兵,在开阔的草原上,击溃了匈奴十万骑兵,迫使匈奴退出了这场平叛之战。
将相合一由于灌婴在诛灭诸吕的过程中拥有定鼎之功,故汉文帝即位后,灌婴与陈平、周勃一起受封。
陈平与周勃分别担任左、右丞相,灌婴担任太尉。
后来,陈平去世,周勃由于自身能力不行,再加上被汉文帝有意针对,丞相之位兜兜转转,最后竟然落到了灌婴的头上。
不过,汉文帝也担心灌婴权力太大,在封灌婴独任丞相的同时,剥夺了他的太尉之职。
可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灌婴想要专心干好丞相时,匈奴来了。
匈奴右贤王南下劫掠,长城内外,烽火四起。
汉文帝环顾四周,发现除了丞相灌婴之外,竟无可用之人。
无奈之下,汉文帝只好选择信任灌婴。
就这样,灌婴以丞相之尊,带八万五千车骑,北上抵抗匈奴。
于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出现了———将相合一。
这是灌婴人生的巅峰,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人可以在担任丞相之位的同时,掌管这个国家最精锐的军团。
这也是汉文帝人生最敏感的时候,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个皇帝,敢把相权、兵权同时交给一个人。
为了预防灌婴有异心,在灌婴出征之后,汉文帝立马调集自己能调集的所有军队进驻长安,加强长安的防务,自己也亲自赶到离前线更近的甘泉。
后人很难理解,既然灌婴已经出征,汉文帝又为何将自己送到前线险境呢?
其实,这正是汉文帝的高明之处。
汉文帝亲自到前线去,其实是把压力压在了灌婴的头上。
全天下都知道皇帝在前线,皇帝万一有个闪失,那就只能赖在你的头上。
灌婴带的是骑兵,与匈奴作战还可以,但要想攻打坚固的城池却很难。
长安这边有太子、有百官、有军队,是万无一失的。
所以,灌婴也明白,自己这次不仅要把匈奴赶跑,还要保证皇帝的安全。
灌婴毕竟是灌婴,带着军队晃悠了几圈,就把匈奴的右贤王给逼走了。
右贤王一走,汉文帝立马就下诏让灌婴交出兵权。
灌婴也不含糊,毫无贪恋地交出兵权之后,自己就回长安继续当丞相去了。
灌婴的品质纵观灌婴的一生,从一个卖布的走卒,到最后达到将相合一的人臣巅峰,传奇性不亚于刘邦的从亭长到皇帝。
在他的一生中,有这么几个关键的要素。
第一,自身能力过硬。
在刚投刘邦时,灌婴年纪虽小,但作战勇猛、战绩斐然。
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从大头兵砍到封侯。
也就是说,灌婴人生最初的那几步,是靠着自己的本领,真刀真枪拼出来的。
所以,有真本事、敢拼命,是灌婴成功的基石。
第二,稀缺性
灌婴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不仅因为有真本事,还因为他具有稀缺性。
当刘邦想要组建骑兵军团时,只有灌婴自己有骑兵作战的能力,所以,灌婴才能有被重点独立培养的机会。
假如说当时灌婴不具备骑兵作战的本领的话,刘邦只能在现有的步兵将领中挑选,那么试问,在樊哙、曹参、夏侯婴等一众将领中,年龄最小、参军时间最短的灌婴,能有机会么?
绝对不会有这个机会,轮也轮不着他。
第三,忠心耿耿,拎的清
灌婴对于老刘家绝对是忠心耿耿的。
刘邦就不用说了,基本上就是刘邦指哪,灌婴打哪。
因为从灌婴的视角来看,刘邦是知遇之恩啊,灌婴拥有的一切,都是刘邦给的。
所以,在彭城大败后,许多人都投靠了项羽了,灌婴依然带着残兵败将追随刘邦;
所以,当刘邦决定对项羽发动决战时,身在齐王韩信帐下的灌婴,二话不说就带着自己的骑兵团南下与刘邦汇合;
所以,在吕禄、吕产让灌婴进攻刘邦的孙子刘襄时,灌婴才会反水,拥立刘恒做皇帝;
所以,灌婴才会在逼走匈奴之后,汉文帝一纸诏书,就毫不犹豫交出兵权。
灌婴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忠心,来回报刘邦的知遇之恩。
有本事、有机遇、有忠心,这就是灌婴从卖布走卒,到将相合一,最后还能善终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