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大汉风云》第三十二篇,主要讲的是刘邦在称帝后采取怀柔之策解决田横的威胁,但是却没想到田横竟然自刎明志。
1.田横的威胁刘邦称帝之后,并没能休息一下。
对于他刚刚建立的大汉帝国来说,还存在许多威胁,刘邦很清楚,这些威胁,他必须在有生之年解决掉。
刘邦第一个解决的人,就是田横。
田横是齐王后裔,自公元前379年,田氏代齐开始,到刘邦称帝时的公元前202年,田家作为齐国的统治者,在齐国苦心经营了177年的时间,根基可谓深厚。
而且与其他的六国后裔不同的是,秦末的田氏家族英杰辈出。
田儋、田荣、田横,三兄弟轮番称王,是秦末六国中,唯一一个不依靠外部势力,独立复国的国家。
而且,不管是项梁、项羽还是刘邦,都收拾不了齐国田家三兄弟,最后还是韩信出手,灭了齐国。
这样的威望、这样的实力,刘邦不能不忌惮。
2.刘邦的敲打此时的田横正躲在彭越那里。
当时的形势是,韩信兵权被刘邦夺去,并被刘邦从齐王改封为楚王,齐地现在是没有王的,而彭越作为梁王,就在齐国的西边。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彭越那里,田横可能提议过以齐国田氏的实力,联合彭越梁王的实力,未必不能与刘邦一战,恢复齐国。
但是从彭越的反应来看,彭越应该是在犹豫。
敏锐的刘邦也察觉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敲打敲打彭越。
接下来便有了历史上的这个著名的酒会。
刘邦带领着刚刚从韩信手中夺回的兵权和自己的军队,在定陶喝酒。
刘邦对部下说:“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部下高起、王陵回答:“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刘邦却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群臣心悦诚服。
著名的“汉初三杰”的论断,就是出自此处。
现在很多人拿这段话当作成功学的秘诀,四处宣扬,但是,这背后的细节,值得深挖。
首先我们先说时间。
时间是在刘邦夺韩信兵权、封韩信彭越为楚王梁王之后。
再看地点,地点是在定陶。
定陶是哪,是彭越的首都。
春,正月,更立齐王信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封魏相国建城侯彭越为梁王,王魏故地,都定陶。
《资治通鉴 汉纪三》
再看人物,彻侯诸将,也就是说,除了搞后勤的萧何,和去当楚王的韩信,刘邦的核心人物比如张良、曹参、樊哙、夏侯婴、灌婴等人,应该都在,而秦末汉初的兵制又是部曲制,也就是每个将领都像是一个小军阀,有自己独立的部队,将军们走到哪,士兵们就跟到哪。
所以合理推测,此时在定陶的,应该是当时天下最有战斗力的将领和军队。
站在彭越的角度看,这就很吓人了。
彭越会想:“我这里藏着一个刘邦必须要除掉的人——田横,我家门口,老大刘邦,带着他的小弟们和几十万军队就在那喝酒,论老大为什么取得天下,老大为什么不直接进攻我呢?哦,应该是看我功劳大,给我个面子,给我个机会,让我主动将田横献出来吧!”
可是,主动将田横献出来这种事,彭越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因为彭越是底层出身,他原本是个打渔的,他混的不是政治圈,而是江湖圈,他能一步步从渔民混成梁王,靠的不是运筹帷幄、不是决胜千里,而是跟对了一个好大哥(刘邦),有一帮过命的兄弟,一刀刀在战场上砍出来的。
混江湖的人最讲义气,所以,彭越是绝对不会出卖田横的。
但是,田横也绝对不能再呆在彭越这里了。
中间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历史没有记载,所以我们也无从得之。
我们只知道结果—-那就是,田横带着五百人跑到了东海的一个小岛上去了。
史称“田横五百壮士”。
3.刘邦的怀柔与田横的刚烈既然田横跑了,那就算了吧?
刘邦却说:不能就这样算了。
刘邦给出的理由是:“田横兄弟本定齐地,齐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取,后恐为乱。”
于是,刘邦采取怀柔政策,他派使者找到田横,宣布赦免田横的罪过,并召田横来中央做官。
乃使使赦横罪,召之
短短八个字,却蕴含极大的信息量。
第一,赦免田横的罪过,人家田横有什么罪?当初是你刘邦派人来劝人家投降,人家田家同意投降了,结果你的部下韩信在人家老田家投降之后又偷袭,占人房子、占人地,人家田家兄弟只能四处躲藏,现在只剩田横带着五百老兄弟躲到了小岛上,你们还要来“赦其无罪”,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所以说,在田横的视角看这封诏书,就是典型的欺负人:你杀了我的哥哥、占了我家的地,还要赦免我的罪,去你那做官?
第二层意思,刘邦的威胁。这个很好理解,你田横不是躲到小岛上去了嘛,你不是以为我刘邦找不到你嘛,今天我能把诏书送到你手里,明天我就能派军队登上你的小岛,你五百人再英雄,能挡得住我几十万大军么?
田横的应对也很有意思:
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商为汉将;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
这就牵扯到一段恩怨了:当初刘邦派郦食其来齐国劝齐王田荣投降,田荣答应了,所以就设宴款待郦食其,同时下令边境的士兵撤军,等着刘邦的册封诏书一到就向刘邦献城。
这个时候韩信却听从谋士蒯通的建议,突袭齐国,全歼了齐国的主力部队“历下军团”。
齐王田荣认为自己被郦食其和韩信联手骗了,恼羞成怒之下,就将郦食其烹杀了。
而他的弟弟郦商,此刻在刘邦的手下做官。
所以,田横便以此作为理由,不接受刘邦的征召。
但是,这仅仅只是借口,因为田横知道,自己就算去了也活不成。
对此,刘邦的回应非常直接。
刘邦把郦商找来,公开对郦商下诏书:“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
你不是怕郦商复仇么,现在我公开帮你消除这个顾虑,够给面子了吧。
接着,刘邦又派使臣,将对郦商的诏书送给田横看,同时对田横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
球又踢回给了田横,萝卜和大棒,你自己选择吧。
无奈之下,田横只能带了两个随从,就跟着刘邦的使者前往洛阳拜见刘邦。
等走到离洛阳三十里处的尸乡时,田横不走了。
他非常客气的对刘邦的使者说:“我现在是人臣,在拜见天子前,为了表示尊重,要沐浴一番。”
这个要求很合理,也很尊重,使者没有拒绝的理由,便答应了田横的请求。
关上房门之后,田横对两个随从说:“一开始,我和刘邦地位一样,都是南面称孤,他是汉王,我是齐王,但现在不一样了,他成了天子,我成了俘虏,这难道还不算受辱么?况且,我把郦食其给烹了,现在又要和他的弟弟郦商同朝为官、并肩事主,就算刘邦已经下了诏书,不让他报仇,但是我能心安么?最后,刘邦只是想见一见我的容貌罢了,你们现在砍下我的头颅,急驰三十里送到刘邦面前,我的头颅还不会腐败,还可以看!”(注:时值六月)
说完之后,田横拔剑自刎!
田横的这番话,可以算作他死前的自白,如果我们仔细品味这段话,就能分析出,田横自杀的三条理由。
第一,不想受辱。他认为自己作为田齐的王室,从和布衣出身的刘邦平起平坐,到沦为刘邦的臣子,是一种耻辱。
第二,不想死的不明不白。成为刘邦臣子之后,就算刘邦不杀他,难免郦商不会找机会报复他,采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比如下毒,比如陷害,而且处于上帝视角的我们也都知道,后来韩信,不也落得个未央宫中死于妇人之手么?
第三,为追随自己的五百壮士求一条生路。田横很清楚,刘邦只是想解除田氏对于大汉的威胁,只要他的随从捧着自己的人头拿给刘邦看,刘邦验明正身之后,不仅不会为难他的追随者,以刘邦的行事作风,还会给他们丰厚的封赏,也算是兄弟们没有白跟自己折腾一场。
田横的自刎,不仅保全了他自己的体面,保全了齐王室的体面,也为战国时期的那种“节烈不惧死”的遗风,画上了句号。
但是,田横没想到的是,他自己是一个刚烈英雄,他的追随者也不是孬种。
当他的两个随从捧着田横的头颅献给刘邦时,刘邦大为震惊:“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哉!”并且痛苦流涕。
我相信刘邦的流泪是真的,这是英雄惜英雄的泪。
哭过之后,刘邦封送田横人头的两个随从为都尉。
都尉,在当时的汉军军制中,是一个中级军官,大约可以率领1000人的队伍,这一点我在《大汉风云(三十一)》中写过这一点。
同时,刘邦派了2000人的士兵,组成仪仗队,按照诸侯王的礼仪安葬了田横。
这个规格比项羽的高,要知道,刘邦安葬项羽的时候,是按照鲁公的礼仪安葬的。
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穀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
假如故事到此结束,也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是田横的随从们,硬生生地把故事的结尾给升华了一下,从“壮烈”,升华到了“悲壮”的境界。
4.田横五百壮士之死田横下葬之后,他的两个随从见主人已经安葬,便在主人的坟墓两边挖了两个坑,自刎而死。
两个随从自刎的消息传来,刘邦大惊失色。
史书上这样记载刘邦的反应。
帝闻之,大惊。以横客皆贤,馀五百人尚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死,亦皆自杀。
呵呵,史家有曲笔之说,即著史者受限于时代条件,对于一些敏感的事件,因怕得罪当权者,而不能秉笔直书,便在写史的时候故意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让后人进行合理推测。
这一段,就是典型的曲笔。
刘邦惊的是什么?他惊的是田横随从们的忠心与节烈,更是田横在齐国人心目中的威望与号召力。
于是他立马想到,在那个遥远的东方的小岛上还有500人,如不解决,后必为患。
可是到了那里才发现,五百人全部自杀。
也许我们看史书中动不动就记载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字样有些麻木了,但是我们只要理性一想,五百人一块自杀会是一个多么震撼的场面,而且谁又有这么大的能力能组织五百人一齐自杀?既然这五百人有一齐自杀的魄力,又为何不出来和刘邦来个鱼死网破?杀一个赚一个,杀两个赚一双嘛!
所以,五百人一齐自杀这一记载,相当不可信。
据此,也有人认为,刘邦听说田横的两个随从自杀之后,认定岛上的那五百人会闹事,便派人登岛围剿,将这五百人屠杀殆尽。
不过,既然刘邦对外宣称这五百人是自杀,为冰冷的历史留下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壮的结局,我们后人又何必死抠细节呢?
姑且,就当这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而不是悲惨的故事吧。
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结束这个故事吧:
《咏史》---龚自珍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