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丞相权力有多大?皇帝宠臣无礼,丞相:“来人,拖出去斩了”

四木草堂 2023-08-09 11:13:09
新帝登基

公元前157年。

汉文帝去世,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新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当然是换新班子。

但丞相申屠嘉是先帝留下的老人,汉景帝也不好下手。

考虑到没有自己的班底是不行的,汉景帝便选择曲线救国。

丞相还是申屠嘉,但其他重要的位置则要安插自己人。

汉景帝任命周仁为郎中令,张欧为廷尉,晁错为左内史。

这些人都是汉景帝的自己人。

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周仁就是太子舍人,平时做事滴水不漏,很得汉景帝的信任;张欧一出道,就在太子宫做事,掌管太子宫中的赏罚杂事,对大汉的刑法非常精通,而且为人宽厚。

晁错就更不用说了,作为汉景帝的老师,汉景帝对晁错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晁错更是被称为“智囊”。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太子成了皇帝,太子身边的属官也都一跃而成为了朝廷的重臣。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现了。

丞相申屠嘉与景帝宠臣晁错的矛盾。

耿直老头申屠嘉

这个申屠嘉可不一般。

申屠嘉,复姓申屠,单名一个嘉字。

早年,申屠嘉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后来一路升迁,官至丞相。

申屠嘉能当上丞相,倒不是因为这个人有多大的才能,而是因为他活得久。

汉文帝想立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但是又怕别人说他任人唯亲,考虑了很久,还是放弃了。

决定从一众老臣中提拔一个人任丞相。

可是,当汉文帝审视了一番满朝文武之后,竟然发现,当年跟随高皇帝刘邦打天下的老臣,没剩几个了,只有一个时任御史大夫的申屠嘉。

得了,就你吧。

于是,一纸诏书,提拔申屠嘉为丞相,加封故安侯。

其实,对于申屠嘉来说,这个故安侯的名头并不重要,因为早在刘邦还活着的时候,申屠嘉就凭借着开国之功被封为关内侯。

但是,对于丞相这个职位,申屠嘉却非常重视。

这位历经高祖、惠帝、吕后、文帝的四朝元老,发誓要将自己这把老骨头献给皇上。

申屠嘉在治国上的才干一般,但为人廉洁正直,从来不收礼。

一般来讲,一个从来不收礼的人,往往会鄙视那些爱收礼的人。

恰好,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就是这样一个人。

邓通非常受汉文帝的宠爱,动不动就被汉文帝赏赐大量的金银财宝。

更过分的是,汉文帝还赏给了邓通一座铜山,允许邓通自己铸造钱币。

当时,汉朝是允许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

吴王刘濞,就是后来发动七国之乱那位,因为吴国境内有一座铜山,大肆铸造钱币,不用收税,还能富得流油。

再加上邓通也有一个铜山,大肆铸币,造成天下流通的钱币,不是邓通铸造的,就是吴王铸造的。

有钱了,皇上又宠爱,邓通难免不飘。

有一次,申屠嘉作为丞相,去宫中向汉文帝汇报公事,看到邓通就坐在皇帝身边,一点礼节都不讲。

申屠嘉非常生气,在奏报完公事之后,申屠嘉就对汉文帝进谏道:“对于宠臣,陛下让他富贵就可以了,但是君臣之礼,不可不肃啊!”

谁知道汉文帝听了,完全不在乎,哈哈一笑说到:“我就喜欢这个邓通,丞相就不要再说了。”

申屠嘉只好离去。

回到丞相府中,申屠嘉越想越气,于是派人去召见邓通,并说:“丞相召邓通入丞相府,如果邓通不来,就直接斩了他。”

邓通一听,吓得不敢去,赶快去找汉文帝,希望汉文帝帮他说说情。

谁知道汉文帝却说:“丞相让你去,你去就行,我一会就派人把你召回来。”

由此可见,汉初丞相的权力确实够大。

就这样,邓通战战兢兢地去了丞相府。

见了丞相申屠嘉,邓通很恭敬,他摘掉帽子,顿首对丞相行礼。

申屠嘉却端坐不动,根本不正眼瞅邓通。

良久,申屠嘉突然发话:“朝廷,是高皇帝的朝廷,你邓通不过是一个小臣罢了,竟敢在大殿之上无礼,来人,拖出去斩了!”

邓通一听,当即吓得七魂丢了六魄,框框磕头,把头都磕出血来了,也不敢停。

这时,汉文帝估摸着时候差不多了,连忙派人拿着皇帝的诏书来到丞相府,对申屠嘉说:“这是我的弄臣,还请丞相放了他吧!”

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申屠嘉就把邓通给放了。

邓通从丞相府出来后,来到汉文帝的面前,恍若再世为人,哭着对汉文帝说道:“陛下啊,丞相差点就把臣给杀了啊!”

从此,邓通再也不敢无礼。

申屠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而晁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申屠嘉为何讨厌晁错

当时的人对晁错有一个公认的评价,四个字,叫做“峭直刻深”。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峭,严厉;

直,正直;

刻,苛刻;

深,心狠。

也就是说,晁错是一个严厉、正直、苛刻又心狠的人。

这样的人,给人的第一直觉就是三个字“不喜欢”。

申屠嘉就非常不喜欢晁错。

但是,申屠嘉并不是一个浅薄的人,他不会单纯因为晁错的性格而不喜欢他。

申屠嘉不喜欢晁错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晁错主张削藩。

晁错和贾谊一样,满脑子就是俩字——“削藩”。

不管是给汉文帝上书,还是平时教育汉景帝,晁错就一直在提削藩的事,但是,与贾谊不同的是,晁错削藩的办法很幼稚。

贾谊主张削藩的办法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也就是把大的诸侯国,分成小的诸侯国。

汉文帝其实也一直这么做的,效果也很好,后来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其实就是从这里来的。

但是,这样做的一个弊端就是,见效太慢。

晁错主张利用中央集权,硬削。

所以后来在汉景帝时期,他就在背后捣鼓着汉景帝对诸侯王们下手,今天找个借口削齐王俩郡,明天找个罪名夺楚王俩郡,最终激起了七国之乱。

要不是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怕是得提前退休了。

而申屠嘉是一个“长者”,还是一个刘邦时期的老臣。

在申屠嘉的心目中,大家各司其职,把国家治理好,把高祖留下的江山稳固住就行了。

而且各诸侯王都是刘家的子孙,都是高皇帝封的,你削藩,那不是打乱高皇帝的部署吗?

第二,晁错不遵守礼节

申屠嘉是一个非常看重君臣礼以的人,这一点从他要杀邓通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

而晁错仗着受宠,却多次不顾君臣礼仪。

《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晁错为内史,内史府的大门朝东开,但从东边去皇宫有点远。

于是,晁错便从内史府的南墙,做了一个门,每次出门见皇上就从南墙的这个门过。

但是,从南门出入,就得穿越皇家的宗庙。

申屠嘉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准备上奏汉景帝,状告晁错私自穿越宗庙,要杀了晁错。

这件事被申屠嘉的一个仆人知道了。

仆人就赶快去给晁错报信,晁错听说之后,非常害怕,连夜进宫去面见汉景帝,把这件事告诉了汉景帝。

第二天,朝堂之上,申屠嘉果然上奏,要杀了晁错。

提前得到消息的汉景帝早就想好了说辞,他对申屠嘉说:“晁错并没有穿越宗庙,只是从宗庙的外墙穿过而已,而且这件事是我让晁错做的,所以晁错无罪。”

不得不说,汉景帝对晁错是真的偏爱啊。

申屠嘉听了之后,只好作罢。

下了朝之后,申屠嘉越想越气,说:“我真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再去上奏,给了他辩解的时间啊!”

说罢,申屠嘉呕血而死。

第三,晁错擅自变更法令

申屠嘉讨厌晁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晁错经常仗着汉景帝的宠信,擅自变更法令。要知道,汉初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政策,到了景帝时期,很多法令、政策仍然是萧何、曹参时期制定的。

但晁错却总想帮汉景帝重振朝纲,这自然是申屠嘉不同意的。

虽然碍于申屠嘉丞相的身份,朝堂之上晁错争不过申屠嘉,但在朝堂之下,晁错经常仗着汉景帝的宠信,在执法的过程中私自变更法令。

说到底,作为一个历经五朝的老臣,申屠嘉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持重。

虽然申屠嘉的很多做法确实有些保守,但相比于申屠嘉的保守,晁错的急功近利危害更大。不久之后,晁错将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生命的代价。

5 阅读: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