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释:纲鉴易知录》8.14后汉纪.附魏吴二僭国•9/41后皇帝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4-21 03:09:12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举孝廉.府丞.车骑将军.封关内侯.阳曲侯.谥贞侯.追赠大将军

简释:后皇帝

公元231年,辛亥,后皇帝建兴九年,春季二月,丞相诸葛亮出兵讨伐曹魏,包围了祁山。

从去年十月没有下雨持续到今年三月。

夏季五月,诸葛亮在卤城击败了曹魏的司马懿,斩杀了曹魏大将张郃。

曹魏派遣司马懿驻扎在长安,都督将军张郃、郭淮等人来抵御蜀汉军队。司马懿留下四千精兵守卫上邽,其余的部队全部去救援祁山。诸葛亮分出一部分兵力进攻祁山,自己率领大军在上邽迎击司马懿,双方在上邽东面相遇。司马懿收拢军队依靠险要地势防守,双方的军队无法交战,诸葛亮只好率军退回。司马懿跟随在诸葛亮的军队后面,追到卤城,又登上山顶扎营掘壕,就是不肯出战。贾诩、魏平多次请求出战,说:“您畏惧蜀汉军队如同畏惧老虎一般,这让天下人笑话怎么办!”司马懿为此感到很苦恼。于是他派张郃进攻蜀汉军队的南部营垒,自己则率大军从中间向诸葛亮进攻。诸葛亮派魏延等人迎战,曹魏军队大败,司马懿退回营垒坚守。诸葛亮因为粮草耗尽而退军,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张郃追到木门谷时,与诸葛亮的军队交战,中了蜀军的埋伏,被弩箭射中而死。

秋季八月,中都护李平犯了罪,被免去官职流放到梓潼。

丞相诸葛亮进攻祁山的时候,命令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处理丞相府的事务,李严改名为李平。恰逢当时天下大雨,李平负责监督粮草运输,他担心粮草供应不上。于是派参军去传达他的意思,让诸葛亮率军回来;诸葛亮退军之后,李平却又说“军中粮草充足,为什么要退军”!他想杀掉督运粮草的官员来推卸自己督办不力的责任。他又上奏后主刘禅说:“军队是假装撤退,用来引诱敌人深入。”诸葛亮拿出李平前后写的书信,发现他的言行前后矛盾。李平理屈词穷,只好认罪。于是诸葛亮上表陈述李平前后所犯的过错,李平被免去官职,削去爵位和封土,流放到梓潼郡。诸葛亮又任命李平的儿子李丰为中郎将、参军事,并写信告诫他说:“我和你们父子齐心协力辅佐王室,原以为能够凭借着一片忠心感动上天,始终保持良好的关系,哪里想到中途会出现这样的变故呢!如果你的父亲李平能够反省自己,一心改过,你和蒋琬推心置腹地共事,那么误会是可以消除的,失去的地位也是可以恢复的。”诸葛亮又给蒋琬、董允写信说:“陈震以前对我说李平居心险恶,乡里的人都认为他难以接近。我以为他只是那种不要轻易触犯的人罢了,没想到他竟然做出了像苏秦、张仪那样玩弄权术的事情。”

待续.简释10/ 41后皇帝

【考注】

①、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谥贞侯。建安年间郭淮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曹丕称帝后,赐郭淮爵关内侯,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正始元年即公元240年,郭淮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嘉平二年即公元250年又升迁为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正元二年即公元255年去世,追赠大将军。

魏平:荆州石阳县人.今武汉市黄陂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国将领;曾参与镇压凉州叛乱及蜀汉的入侵.屯守金城

②、魏平:荆州石阳县人,今武汉市黄陂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国将领。曾参与镇压凉州叛乱及蜀汉的入侵。屯守金城。河西曲演、张进、黄华等叛。平受诏不得西度。后苏则平定叛乱。蜀汉诸葛亮北伐时,随司马懿与蜀军在祁山对峙。司马懿坚守不出,魏平与贾栩数请战,说道:“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原文:后皇帝

辛亥,九年,春二月,丞相亮伐魏,围祁山。

自十月不雨至于三月。

夏五月,亮败魏司马懿于卤城,杀其将张郃。

魏遣司马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郭淮等以御汉。懿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救祁山。亮分兵攻祁山,逆懿于上邽,与懿遇于上邽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懿蹑其后,至于卤城,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诩、魏平数请战,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乃使张郃攻南围,自按中道向亮。亮使魏延等逆战,魏兵大败,懿还保营。亮以粮尽退军,懿遣郃追之,至木门,与亮战,中伏弩而卒。

秋八月,中都护李平有罪,废徙梓潼。

丞相亮之攻祁山也,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更名平。会天霖雨,平主督运,恐粮不继。遣参军谕指,呼亮来还;亮既退军,平乃更言“军粮饶足,何为而退”!欲杀督运以解不办之责。又表言:“军伪退,以诱贼。”亮出其前后手书,本末违错。平辞穷谢罪,于是亮表其前后过恶,免官,削爵土,徙梓潼郡,复以平子丰为中郎将、参军事,出教敕之曰:“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王室,谓至心感动,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若都护思负一意,君与公琰推心从事,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又与蒋琬、董允书曰:“孝起前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吾谓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也。”

待续.原文10/41后皇帝

0 阅读:1

快乐开心正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