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阵图:三国时诸葛亮创设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简释:后皇帝
秋季八月,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率领军队撤回。前军师魏延发动叛乱,杨仪出兵攻打并斩杀了他。
诸葛亮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于是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头巾、发饰、妇人的服装等来羞辱他;司马懿大怒,向魏明帝上表请求出战。诸葛亮对姜维说:“他本来就没有出战的想法,之所以坚持请求出战,不过是向众人显示自己的勇武罢了。” 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询问使者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事务的繁简情况,却不提及军事方面的事情。使者说:“诸葛公早起晚睡,处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他所吃的东西不到几升。”司马懿对人说:“孔明吃得少却事务繁多,他还能坚持多久呢!”
诸葛亮病情严重,后主刘禅派尚书仆射李福前来问候,并询问国家大计。诸葛亮说:“你要问的人,蒋琬.公琰是合适的人选。”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担当重任,诸葛亮说:“费祎.文伟可以。”李福再问之后的人选,诸葛亮没有回答。八月,诸葛亮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后撤,百姓跑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率军追击。姜维让杨仪调转军旗,擂响战鼓,做出要向司马懿进攻的样子,司马懿不敢逼近。于是杨仪布好军阵,从容退去,进入山谷后才发丧。百姓为此编了句谚语说:“死了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司马懿听到后,笑着说:“这是因为我能预料他活着时的情况,不能预料他死后的情况啊。”
诸葛亮曾经推演兵法,创制了八阵图。到这时,司马懿巡视诸葛亮的营垒,感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司马懿追至赤岸,没有追上,只好返回。
待续.简释12/ 41后皇帝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关羽为功曹.至成都刘备擢为尚书
【考注】
①、杨仪:字威公,公元189年出生襄阳,今湖北襄阳;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杨仪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即公元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诸葛亮死后,他部署安全退军。诸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杨仪仅拜中军师。建兴十三年即公元235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终年47岁。
②、李福:字孙德,梓潼涪县人,今四川绵阳东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备平定益州,任用李福为书佐、西充国长、成都县令。建兴元年,转任巴西太守,为江州督、扬威将军,后入朝任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诸葛亮临死之前,刘禅派李福询问诸葛亮国家大计。延熙初年,大将军蒋琬出征汉中,以李福为前监军领司马,最终死于任上。
【备注】
八阵图:三国时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太昊伏羲以洛书图研制出的后天洛书八阵图。

李福:字孙德.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刘备平定益州时为书佐.县令.升太守.江州督.扬威将军.尚书仆射.平阳亭侯
原文:后皇帝
秋八月,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卒于军。长史杨仪引军还。前军师魏延作乱,仪击斩之。
亮数挑战,懿不出。乃遗以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亮谓姜维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者,以示武于众耳。”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而不及戎事。使者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亮病笃,帝使仆射李福省侍,因谘大计。亮曰:“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又请其次,亮曰:“文伟可。”又问,亮不答。八月,薨。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语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
亮尝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至是,懿案行其营垒,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待续.原文12/41后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