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真正了解曹操的那些手段之后,会作如何想?这该死的权力游戏

采蓝说历史 2023-12-21 10:34:02

想必,曹操从小就有一个大大的梦想的,他觉得他不应该活在一个已经被前人划好界限的世界里,他要到一个新的世界里去玩一种超越自我的游戏,准确地来说,应该是权力游戏。

但是,自古以来,最顶级的权力游戏对于宦官子弟似乎历来都是不太友好的。阶级和立场不同所带来的有色眼镜让宦官子弟是很难名利两全的。宦官子弟,要么在别人的鄙视之中蝇营狗苟地舔舐着那并不稳定的权力,要么在别人的嫌弃之中充当着一个权力游戏的看客,总而言之,宦官子弟是很难真正获得主流认可的。

打小早熟的曹操就一直想摆脱自身的身份制约,他不想带着“宦官子弟”的印记进入社会,他要融入主流社会阶级——士族集团。恰如我们现在很多迫切地想跳出农门的农家子弟一样。

偷新娘子是少年曹操与袁绍的代表作

曹操选择了一条常规的变性之路——先靠近再同化。他从小就跟着世家子弟们混在一起,我和你们做兄弟朋友,时间久了,我或许就真正成为你们。

曹操的努力有一定的作用,他各种献祭式的示好,让他逐渐得到了士族阶级的认可。但是他忘记了,两个不同的阶级和群体,其实是很难做到真正的融合和完全接受的。士族阶级愿意亲近他,并不代表真正把他当成了平起平坐的自己人。

董卓进京后,天下正式大乱。这一切,让身为士族青年翘楚的袁绍既愤怒又兴奋,愤怒的是如果没有董卓横插一道,他原本是有机会以最后赢家的身份结束这个该死的游戏的;兴奋的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觉得他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作为大院子弟的领袖,袁绍很少让人失望过。没有经过多少曲折,袁绍摇身一变,成了讨伐董卓的诸侯盟主,堪称当时护国队队长。而彼时,豪情万丈的曹操还是一个没有编制、没有旗号、没有地位的“三无”小喽啰。他第一次参与讨伐董卓这种轰轰烈烈的大运动时,只能挂靠在好友陈留太守张邈的旗下。

私欲和情怀,在任何时代都是矛盾重重的两面体。群雄讨董,谁都希望要那一份爱国之名,但谁都舍不得自己那点安身立命的本钱,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变成了一场互相推诿的闹剧。

这是士族大佬内部的畸形默契,但对于边缘人曹操人来说,他似乎没有这样的资格,他只有一腔热血地往前冲,才能真正让世人感受到他的勇气与真诚。他是唯一一个真枪实弹地冲上去与董卓拼命的人。但是军事战争,业余玩家往往是很难玩过专业玩家的,汴水河边,初出茅庐的曹操被久经沙场的董卓部下徐荣按在地上摩擦,一战丢尽了曹操的原始资本,就连曹操那条小命也是族人曹洪拼死相救才得以保全的。

随后,便到了世态炎凉的时候了。打光子弹的曹操不服输,像极了一个输光本钱却想扳本的赌徒。他非常激动地找老大哥袁绍寻求支持,说辞很老套,只要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可以。

更为老到和成熟的袁绍,自然不会如此轻易地为曹操的情怀买单。他表示自己也很困难,还阐述了当时的形势依然很严峻,为了长远之计,大家一定要冷静。言下之意:谁家的兵马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若你曹操再把我的本钱打光了,我和你又将如何立足呢?对不起了,兄弟。况且,你曹操原本也不是我的兄弟。

伤心太平洋的曹操倔劲上来了,咱家不是没有钱,你们不借,我就回去取。他回到老家重新招兵买马,卷土重来。

咱相信,这次插曲或者说打击,对曹操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冲击一定是相当巨大的。曹操慢慢明白,只有强大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依靠别人的平台混日子,永远只能仰人鼻息。

卷土重来的曹操并没有直接放弃原有的大哥袁绍,因为他知道,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年代,要想一开始就走自主发展的道路是举步维艰的,该借力打力的时候,还是得放下身段。他继续北上跟随了潜力无限的老大哥袁绍。

袁绍对于这个意气风发的小老弟感情十分复杂,他应该是很喜欢这个有能力、有态度的小老弟的,但遗憾的是,他终究和自己不是一路人。

两人闲暇之余会在一起谈理想、聊前程。袁绍说他的规划是重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路,而曹操似乎没有想得那么遥远,情急之下说了一些“随遇而安、做好当下”之类的空话,说混战中原也不是不可以。

袁绍作为当时最杰出的枭雄,也没忘记过要利用曹操。当时同样有领袖气质和资历的张邈跟袁绍闹翻了,袁绍想除之而后快,但是这种铲除政敌的行为是很容易败人设的,袁绍不想自己动手,便授意愣头青曹操去当这个刽子手。但好在曹操没有完全失去理智,他以张邈也是大家共同的好兄弟为由,拒绝了。

随后,袁绍率先起势,他在意欲拥立幽州刘虞不成之后,极其高明地夺取了韩馥的冀州,成为了当时政坛的后起之秀,更准确来说是焦点。

但是,功成名就永远是把双刃剑,袁绍的崛起也使得他迅速成为了天下诸侯的众矢之的。公孙瓒、刘表、陶谦、袁术等盘据一方的诸侯们纷纷剑指袁绍,唯有曹操坚定不移地站在了老大哥袁绍的身后。曹操觉得,袁绍是人杰,其他人不是,跟着袁绍才能迅速成长。

事实证明,曹操的选择并没有错。由于相互需要,袁绍没少给“嗷嗷待哺”的曹操施行灌顶大法,东郡太守、东郡地盘,源源不断地送到了曹操手里,为了减轻曹操的阻力和危险,还把自己的妻儿送到了兖州刺史刘岱那里当人质。

咱不虚美、不隐恶,实事求是地讲,曹操真正的事业起步其实是在袁绍的帮助下开始的。所以,后来,陈琳帮袁绍写了那篇著名的讨伐曹操的檄文,说曹操忘恩负义,文采斐然的曹操竟无言以对。

曹操到东郡之后不久,兖州刺史刘岱死于黄巾军动乱之中,兖州无主。曹操在好友鲍信、张邈以及陈宫等兖州士族的拥护下,顺利成为了兖州之主。背后的逻辑跟后来刘备从陶谦手里接管徐州是差不多的。

正式成为一方诸侯的曹操开始玩套路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把集团的行政管理权几乎打包交给了初来乍到的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集团;二是用兖州大量土地收编了与兖州有血海深仇的30万青州兵,带上家属有上百万人口。

曹操这么做,对于自身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对于那些把他推到兖州之主的兖州士族来说,则是相当不友好的。

人家兖州士族为什么对你曹操这么一个外人如此热情和友好?为什么愿意把你招为上门女婿?不就是想让你能带着兖州人们发财致富,希望你能照顾兖州人的利益?说得更透彻一些,兖州士族是选择你作为他们的上市通道了。

结果倒好!你曹操刚刚吃饱喝足,就掀桌子不认人,有了新欢忘了旧爱。你重用颍川士族,兖州士族会怎么想?你给上百万青州人分兖州的土地,兖州人会怎么想?关键是,人家兖州士族还不能说你,说你你就搞武装镇压,兖州名士边让就是这么被曹操干掉的!陈宫、张邈叛乱的根本原因就在这。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因为曹操最后成功了,便过于夸大他人格上的魅力,这位同志除了活得比较真实外,在仁义道德方面的修养不如的人多得去了,比如刘备、袁绍等等。

收编30万青州兵的曹操干啥去了?到徐州屠城去了!去徐州屠城的原因是因为陶谦当初趁着袁绍和公孙瓒对打,而曹操还不够强大时,曾经派了一支部队到兖州地盘观望。曹操觉得这个老家伙冒犯了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这里出现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插曲,曹操打徐州的时候,他爹曹嵩正在琅琊郡避祸。这个坑爹货在打徐州之前却没想到过要先把他爹接到兖州来,结果导致他爹死在了陶谦的报复之下,从而导致这货开始对徐州进行大面积的二次屠杀。

用现在的话来说,资本家的原始资本都是带血的。其实曹操也不例外,真实的他,没有那些学者说得那么可爱,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是相当可怕的。比如民间流传甚广的摸金校尉、人肉为食等等。

曹操起势之后,其实已经慢慢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资本家。

比如,他把汉献帝接到许昌后,第一时间便用精兵七百围守宫阙把汉献帝控制软禁了起来。这是我的专用傀儡,谁都别想接近他。然后,自己盖章当上了大将军,后因他当时还惹不起的老大哥袁绍比较反感,才把“大将军”一职让给了袁绍,自己做了三公中最低一级的司空,行车骑将军。至于汉献帝带回来的那一批人,只要不是自己人,全部咔嚓了。咱没冤枉他,证据如下:

诛羽林郎候折、尚书冯硕、侍中台崇,讨有罪也

又比如,他在宛城精虫上脑而害死顶级保镖典韦、理想接班人曹昂、侄儿曹安民之后,深感愧对家人和同僚,深刻反省了自己。但反省的结果是什么呢?这次这事赖我,他们投降了没立刻拿下他们的人质,大家看吧,以后我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啥意思呢?我想睡张绣的婶婶没错,错就错在没有扣押完张绣的人质再去睡。自此之后,曹魏那些将军们迎来了自己的“好日子”了,曹操开始正式扣押他们的家人为人质了。

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於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

还比如,他在官渡之战击败一生之敌袁绍之后,回到许昌便立马出台了功过赏罚的军法明文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内容有些是比较辣眼睛的,如著名的连坐制度,你打输了,你的家人也要跟着受罪。当然,这从根本上体现的是“曹操开始店大欺客了”。咱曹氏集团现在发展得这么好,你们爱干就干,不干就滚。以前我求贤若渴,现在我爱理不理,今非昔比,你们要赶快给我转变思想。

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最后说一件事,那就是曹操是汉末最喜欢搞“绝户计”的人,官渡之战前,他把黄河南岸的人全部迁走了,夺取汉中的时候他把汉中及周边的人也迁走了。大家可能平时感觉不到这种大移民行动的危害性,但这么跟大家说吧,这种行动背后基本上伴随着随时随地拉出去枪毙的行为。生病的浪费粮食,毙了;受伤的拖累队伍,毙了;逃跑的影响不好,毙了;不愿背井离乡的是反革命,毙了……千里移民,十个人有五个人能活着到达目的地,那就是相当不错了。

咱写这篇文章,绝对不是为了刻意黑化曹操,而是真心想告诉大家,曹操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人物,大家不要简单地以个人喜好去评判他。后世的《三国演义》刻意要“尊刘抑曹”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同样作为争霸天下的政治人物,刘备在仁义道德上确实比他做得好多了,完全可以甩他几条街。三国时代,最有人文思想的人是刘备,这一点毫无争议。

但是,曹操有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情怀呢?个人觉得还是有的,但跟世人所说的维护国家秩序(证据支撑是北征乌桓)关联性并不强。他的理想情怀主要还是由于受到了过多的刺激,想打破以士族阶级为主流的政治格局。他是跟袁绍他们唱反调的。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说曹操广为称颂的“唯才是举”了。很多朋友觉得这是曹操为寒门士族开“天门”的大善举,其实远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高大上,它还是曹操的一种政治手段而已。

曹操想要称制的时候,他面临的最大阻力正是他的金牌合伙人荀彧。因为他的行政管理系统是荀彧一手帮他打造的,也是荀彧等人一手操持的。相当于曹魏集团的内部运营系统几乎全是荀彧的人。

曹操为什么要搞“唯才是举”呢?不就是想打破荀彧等士族大佬在人才方面的垄断权,以前你说谁可以干哪个岗位谁就可以干哪个岗位,因为参赛的是你们内部人,裁判也是你们自己。现在我要唯才是举,那就是谁都可以参赛,最终的裁判是我曹操。

那么,曹操是真的唯才是举吗?怎么可能?大家想一想,那个时代的寒门能出几个人才?另外,曹操真的唯才是举,孔融、杨修、周不疑、祢衡这些名士就不会被他杀了。曹操唯才是举的真正目的是要自己立山头,要自己来定人才标准,而不是像之前那样,由士族集团说了算。

还有一个黑色案例,曹操横槊赋诗,然后得意洋洋地问下面的人,自己的诗写得怎么样,群臣不敢评价领导的大作,便默不作声。曹操说没事,大胆发表意见。结果有人说他的诗有所欠缺,便马上被他砍了。这是唯才是举吗?

讲白了,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跟刘备的礼贤下士有相同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刘备礼贤下士是因为他没有标准和品味吗?张松、法正、孟达等有明显人格道德缺陷的人才,他为什么要趋之若鹜?因为他没资格挑食,他不用这些人,就没太多其他人可用了。

曹操最后为了让自己能顺利加九锡去染指最高权力,悍然逼死了赤诚一片的金牌合伙人荀彧,这是他一生都洗不掉的道德污点。

总的来说,曹操其实一个标准的铁血政治家。只不过他经常接地气地得瑟一下,会让大家感觉这个人离我们并没有遥远而已。

现在很多人不明就里,张口闭口地说自己十分仰慕曹操的英雄之气。咱不反对大家仰慕英雄,但大家至少要知道自己仰慕的英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盲目的崇拜其实是还不如保持一颗平凡心。恰如当年无数人热脸贴冷屁股地叫某人马爸爸一样,现在呢?

请原谅我的直白,大多数普通人其实都是渴望甚至直接强行与那些不平凡的人建立某种关联的,似乎这样,他们就因此变得不普通了。

但实际上,有些人注定是要和我们活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频道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强行发生什么关系,就像曹操和袁绍一样。

所以,很多时候,我并不喜欢关注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和事,不是我早已变得麻木,而是我清楚自己的能力有限,时间和精力更加有限,只想做点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之所以把曹操一些鲜为人知且略显阴暗的一面写给大家看,是希望大家能真正明白,历史固然长久地摆在那里,但它确实有很多我们未曾发现和关注过的颜色,它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动态的、多面的。生活亦如此。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