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最近看到某道场六大宗旨: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
弟子愚昧,不懂以上所说何意,求师父为弟子及六道众生开示,六大宗旨到底该怎样理解,如何如理如法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答:这是个好问题,大凡提问能想到法界众生,能利益法界众生,发心一定大,发心大功德才大,发心与自性相应,我说是人功德无量。
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六个宗旨,你细细观察,其实是围绕一个核心宗旨展开的,这个核心宗旨是什么?不自私!
因为私心作祟,人才会争、贪、求、自利、妄语,若摒除私心,天下为公,以公心待人接物,争、贪、求、自利、妄语等恶心恶行都无法起作用。
你想啊,若没有私心,争来作什么?给谁争呢?
理学家常讲,存天理,灭人欲,原因就在这里,人欲不灭,天理难存,私心不除,公心不显,所以《大学》里讲,修身齐家的根本在致良知,而致良知的根本在格物,格物就是格除物欲的意思,也就是去除私心。
什么是私心?
执着身体是自己,以肉身为出发点,向外辐射,凡是对自己有利的都想占有,对自己不利的想尽一切办法摆脱,这就是私心。
超市降价促销,是利用人的私心,能占便宜对自己有利,所以会人山人海;出现事故,世人推卸责任,也是利用人的私心,因为私心不允许人去担责,担责意味着惩罚,而惩罚对自己不利,只有推脱责任,才对自己有利,才能满足私心。
私心私欲过大,人就会不讲道德伦理,会违法犯罪,你若留心观察,世人广造十恶的原因,几乎全都跟私心有关。
我用热点新闻给你举例。
指鼠头为鸭脖,这件事刚发生不久,想想为什么?
因为只有指鼠为鸭,学校名誉不受损,承包学校食堂的商家利益不受损,两方面一合计,那就指鼠为鸭吧,指鼠为鸭对自己最有利,能最大程度满足私心。
你看,人为了满足私心私欲,睁眼说瞎话都是寻常之事,哪里不正常呢?
双标,你听过这个词儿吗?
双标,就是双重标准,社会上有一部分女性,常用双重标准做事,这很常见。
我举个简单例子,你来看。
某女人说:我是新时代优秀独立女性,有工作有学历,不需要你保护,你不配保护我!
还是这个女人,当她遭受欺辱时,话风转变成这样:我被人欺负,你不上前保护我,还算个男人么?
看到了吗?这是同一个女人,她有两套标准,利益当前,哪一个标准对自己最有利,就用哪一个。或者这样说,她只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利益。
这不是个例,社会上很多女人都采用双标,以利益为标准,视情况择优使用。
我要讲的是,不管指鼠为鸭还是标双女,都是私心私欲膨胀到极点的外现,因为私欲炽盛,会让人藐视一切伦理道德、法律法规,他不再以道德法律为准绳,而以利益为标准,他把标准偷偷换掉了。
这样发展下去,人就不像人了,因为人跟畜生的唯一区别是,人有道德,而畜生没有,披着人皮的畜生会满地跑。
你把这些理解透彻,再来看六大宗旨,就非常好理解,因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利、不妄语,都是围绕不自私这个核心展开的,我们略讲一下。
(争)这个字,经常和(斗)字连用,组合在一起就是争斗,争斗的本质是什么?是嗔恨心,是嫉妒心!
我举一个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你来观察。
有个小学生放学之后,高高兴兴回家,一进家门,他跟父亲讲:我们班里有个学生被大货车撞死了,太棒了,我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父亲听儿子讲完,吓坏了,小小年纪已经没有了人心,没有了人情味儿,长大之后,他还是人吗?让这样的孩子长大,指望他孝顺父母,现实吗?
这个故事是陈老师讲的,就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谁家有这样的孩子,相当于在身边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哪天孩子一拉引线,举家皆亡。
看到没有,这就是争斗带来的结果,争斗是嗔恨,嗔恨就没有慈悲心,就没有恻隐之心,所以同学被撞身亡,他反而会高兴。
他为什么高兴?因为他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同学死了,对他很有利。只要有一丁点利益,全人类灭亡跟我又有什么关系?我只要利益啊!
当前社会有一种现象:恨人有,笑人无,你比他有钱,他诽谤你,你比他穷困,他笑话你,这在农村很常见。
比如,有女人在外打拼工作,挣了很多钱,这时候村子里就会产生流言蜚语,说她是富豪的情妇,不然咋这么有钱?
恨人有,所以得诽谤她,贬低她,拉她下马,这样始作俑者心理才平衡。
又比如,你生意赔了,穷困潦倒,陷入赤贫,此时又有人磕碜你,寒酸你,笑话你,瞧不起你,把你当成参照物,来凸显他的优越性。
笑人无,不笑话你,怎能证明他比你强?所以,他得笑话你,看不上你是他证明自己有优越性的一种方式。
(恨人有笑人无)这种社会现象,你冷静思考,产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争斗引起来的,是嫉妒心驱使恶人这样做。
通过恨人有,恶人维护脸面,不能从财富上打败你,那就从道德上指责你;通过笑人无,恶人维护私利,不能从道德上指责你,那就从物质上笑话你,双标啊!
古圣先贤教人,不教争斗,儒家四书五经没有教人争斗的学问,那教什么?教礼让,教谦让!
圣人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个(让)字,让人增智慧,长见识,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通过(让)来得,所以《论语》说: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了凡四训》最后一训,主讲谦让,了凡先生通过观察,他得出一个结论,凡是举人考中进士之前,必有一段谦光岁月,谁谦光流露,谁就能考中。
《易经》六十四卦,唯有谦之一卦,六爻皆吉,其他卦象都有吉凶,唯有谦卦,六爻之中只有吉,没有凶。
为什么不争?因为争来的,本就是你命中该有的,争什么?
可一旦争斗,罪业就会产生,一边拿着自己命中本有的,一边造作罪业,这就像一个小偷,偷自己家里的财物,不偷也是家中财,干嘛要偷?偷就是罪业,偷家中财,财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无故多了一项罪业,傻不傻呀!
《孔融让梨》这篇故事,幼儿园娃娃学的,可很多三四十岁的家长还没学会,天天争斗不断,还在给孩子绘声绘色地讲《孔融让梨》,说一套做一套,你当孩子可欺不成?
不贪也一样,贪就像胶水,贪得越多,被胶水黏得越深,越不得自由。
五欲六尘、声色犬马,这就是胶水,世人被酒色财气黏住,不能自拔,困在里边了。
贪的反面是舍,舍的根本是放下,放下的根本是明理,明理才能看破,看破才能放下,放下才能大舍,大舍才能大喜,才能大得。
为什么让你修布施?修布施就是修舍,把身上的酒色财气等胶水去掉,复我自由身。
布施得财富,这是从因果上讲的,但布施不仅得财富,还能增智慧,因为布施能对治悭贪,布施越多,悭贪心越淡泊,无相布施,悭贪心没有了,你入无相之境,得一切智。
舍,并不是为了得,平常说有舍才有得,这是方便法,劝人行善用的,而真相是,你不舍,会被恶心恶习缠缚,而恶心恶行又跟恶道对应,他们会把你牵到恶道里边去。
既然曰舍,何必曰得?舍本身是为了放下,现在还要得,还有个得相存在,你是修舍还是修得?是修放下还是修悭吝?
舍得的真实含义是,顿舍一切,无一不舍,诸法空相,毕竟无所得,因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开般若智,入一真法界。
因为大舍能得菩提,成就如来妙行,故说舍得,大舍大得,无所得才是大得,有所得皆成虚幻。
所以,布施是修道用的,不是为了得财富,得财富只是修布施的果报之一,不是全部。
你想个简单问题,布施是六度之一,而六度是菩萨所行,菩萨修布施,难道是为获得金银财宝吗?这讲不通!
为求一乘妙法,发大愿心,广修六度万行,证得无上菩提,这才是菩萨修布施的原因,绝不是为了求财,菩萨可不像世人这么肤浅。
六条宗旨,略讲三条,其他三条不讲了,总之你抓住不自私这个核心,其他三条可不攻自破。
修行如打仗,擒贼先擒王,你把私心看住,不让私心起现形,六条宗旨就会一时圆满。
我在文章中多次讲过,心是根本,要像防贼一样提防你的起心动念,六根常做贼,你不看否门户,六根就像决了堤的洪水,见什么都想要,听什么都生贪,心门关闭,六根顿寂,悄然无声。
所以,我修什么法门?
我修防盗门,六根常做贼,可不得常修嘛!